世俗的圣贤(甘茂华)
作品欣赏
世俗的圣贤
欧阳修曾在现在的宜昌市夷陵区做过县令。宜昌人如果不知道欧阳修,那就脸上少了一分光彩。章敬平著《欧阳修传》(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有25万多字,是一本别具一格的传记作品。说它别具一格,是作者没有把欧阳修写成一尊僵死的塑像,而是把欧阳修还原为一个鲜活的人。作为一个宜昌人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这本书读起来亲切、熟悉、轻松、励志、充满生活情趣。它是写给普通大众的通俗读物,从中既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是什么样子,又可以作为理解宋代历史和文学的导读手册。诚如作者所说:“欧阳修就像一扇窗户,推开这扇窗户,再看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你会看到跟以前不一样的风景。”“欧阳修是一个世俗的圣贤。他的圣贤之路,充满世俗的烟火。”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城市的公园里,塑有欧阳修雕像,那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很有几分仙风道骨。其实,在本书中依据历史文献记载,欧阳修长得很丑,跟王安石一样高度近视,还长了两个兔牙,露在外面。可能是家穷,营养不好,又瘦,又矮,脸色差。日后中了进士,仁宗皇帝第一次见到他,眉头马上皱起来,嫌他太丑。当然,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这并不妨碍他注定大放光芒的满腹才华,最终成为光耀史册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家,还是一个深受女歌唱演员喜爱的歌词作家。
通读全书,概括起来,欧阳修极简史一目了然:四岁丧父,母不改嫁,芦苇写字,教他念书,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初官洛阳,风花雪月,卷入党争,被贬出来,流落夷陵,诗文养心。谏官岁月,波澜壮阔,再次被贬,外放十年,重返京城,备位二府。王安石时代,激流勇退,官场沉浮四十载,在世短短六十六年,最高官职相当于副宰相级别的领导干部。这是欧阳修的一份履历,其家庭生活饱受磨难,又是另一番状况。欧阳修三任妻子,死了两位,八个儿子,夭折了四个,三个女儿,全部夭折,而他自己一生多灾多病,却依然极端地热爱生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爱收藏,爱喝酒,爱品茶,爱吃鳜鱼大闸蟹,爱看菊花牡丹花。章敬平笔下的欧阳修活在人间,笑容可掬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欧阳修29岁那年,因论救苑仲淹,贻书谴责司谏高若纳,在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贬为夷陵县令,景佑五年三月赴任乾德县令,跨越三个年头,共一年五个月(也有人考证是一年三个月)。时间虽短,但影响延及千年。中国书店出版的《欧阳修全集》766篇诗文中,直接涉及夷陵者达140篇之多,有70多篇为在夷陵所作。其中《夷陵九咏》《峡州至喜亭记》《夷陵县至喜堂记》《黄杨树子赋》等作品是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后人研究夷陵的重要史料,还是宜昌人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后人为纪念他,曾在夷陵城内建“六一书院”,院内设有讲堂和圣殿,一些景贤造士之辈汇聚于此,研读其著述,讲授其诗文,以缅怀这位先贤大家。宜昌市城区现在建有欧阳修公园,在西陵峡口南津关还有欧阳修学校。因此,难怪后来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以翰林改官江南时,友人就曾援引欧阳修的事迹劝慰他:“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这也给我们启示,在人生低谷中,生命中经历的所有的磨难,都是生活和事业的一笔财富。
这本书对欧阳修被贬夷陵当县令时的处境,有简短而生动的描述。当时的欧阳修,三十岁,从洛阳调回京城刚刚两年,和范仲淹一样,在校对整理皇家藏书,工资微薄,想喝酒没钱,好歹母亲跟自己住在一起,可以安度晚年。这一下,犯了事,去穷乡僻壤当县令,连累五十七岁的老妈,欧阳修有点难过。但老妈不但不难过,还表扬他,为范大哥说话,做得对。安慰他,我们本来就是穷苦人家,没关系。多年之后,欧阳修写文章纪念妈妈,还声情并茂地提起这些往事。范仲淹对欧阳修跟自己一起倒霉,很感动。两个人的战斗情谊,更为浓厚。就这样,欧阳修带着母亲远离京城,跋山涉水来到遥远的蛮荒之地。夷陵是欧阳修人生的一个拐点,也是他事业焕发青春的一个里程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