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世界哲学》原名《哲学译丛》,创刊于l956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外国哲学刊物。开始为季刊,主要译载苏联哲学论文,用《哲学研究》编辑部的名义编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当时是我国唯一译载国外最新发表的哲学论文和哲学动态、旨在推动我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刊物。2002年改刊为《世界哲学》至今,为双月刊[1],由哲学研究杂志社出版。发行量最高时达每期13000余册。
目录
历史
《世界哲学》
原名《哲学译丛1958~1959年底因故停刊。1961年根据学部会议精神创立《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月刊)和《哲学资料》(不定期)。1962年7月,《哲学资料》和《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合并,改名为《哲学译丛》(月刊),内部发行,商务印书馆出版。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8年复刊,改为公开发行,双月刊。l979~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l995年为专刊(一期)。1996~2002年为季刊。2002年改刊为《世界哲学》。
稿件来源
2000年以来,该刊从纯粹翻译杂志转变为翻译稿与著作稿并重的外国哲学研究平台。刊物稿件来源:(1)国外现代哲学期刊翻译;(2)国内学者学术[2]文章;(3)国外学者首发文章(含翻译)。《世界哲学》与20余家国外哲学专刊建立了学术联系。2001年参与接待了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学术访问;2004年承担了美国哲学家罗蒂访问的全部组织工作;2007年参与接待意大利思想家艾柯的访问。此外还协办了2004年、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的两届“世界哲学日”活动。
栏目
《世界哲学》开辟了一些学术专栏。如“当代哲学地图”,刊载对重要地区和国别当代哲学发展轮廓的研究成果;“谈学论译”,开展翻译批评和概念史讨论;“名家访谈”,登载与国内外重要思想家的对话;“谁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的观念”,着重反映关于现代哲学概念翻译史的考察和研究状况;“哲学先贤祠”,刊登关于一些重要思想家的纪念文章;“学术对话”,围绕该刊发表的若干文章进行建设性的讨论和批评;书评。
历任编委
担任过主编或编辑部主任的有:刘及辰、杜任之、涂纪亮、王炳文、郭官义、李树柏。现任主编李河,编辑部主任鲁旭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注意事项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网络平台
2001年起,《世界哲学》与20余家国外哲学刊物建立起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同时也在国内构建起高水平的国内著译者网络。刊物在翻译国外哲学期刊的同时,也刊载国内学者的著作稿。刊物还越来越多地刊发国外学者的首发稿。如今,国外哲学期刊翻译、国外学者首发稿、国内学者著作稿已成为《世界哲学》期刊的三大支柱。2009年7月,《世界哲学》与德国歌德学院和德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同推出了“德国哲学专号”。它标志着刊物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学术合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除出版纸质的《世界哲学》期刊外,《世界哲学》一直探讨利用网络作为杂志的辅助和补充。经过几年试办网页之后,《世界哲学》于2008年10月正式开通了世界哲学网。 《世界哲学》的几代编者秉承“刊物是天下公器”的理想,不搞钱文交易和权文交易,始终以弘扬学术为宗旨。刊物有英语、德语和法语编辑七人,外聘网络编辑一人,此外还有一个联系密切的专家团队。
在改革期刊的同时,《世界哲学》还自觉承担起促进国内外高端学术交流的使命,从而形成了“《世界哲学》年度论坛”。其中最有影响的论坛活动包括:“2001年《世界哲学》论坛”接待和访谈了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随后编辑出版《哈贝马斯在华讲演集》);“2004年《世界哲学》论坛”主持接待了美国哲学家罗蒂在中国的为期三个多星期的访问;“2006年《世界哲学》论坛”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哲学日”活动;“2007年《世界哲学》论坛”参与接待了意大利思想家艾柯;“2009年《世界哲学》论坛”接待和访谈了美国新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南希·弗雷泽。如今,“《世界哲学》年度论坛”已成为刊物的一大品牌。
视频
世界哲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发行周期月刊和双月刊差别,搜狐,2018-01-24
- ↑ “学术是不分语言的”,搜狐,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