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哭泣
内容简介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作者简介
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s,1951—1994),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
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
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1981年,他进入 《旧金山纪事报》,成为国内新闻记者,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包括医学、社会、政治影响方面,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因此,他被誉为“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
1988年,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
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
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原文摘录
以前。 这个词将永远成为数百万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同性恋公民——的人生分水岭。一边是患病后的生活,一边是患病前的美好记忆。 以前和以后。这种疾病把患者的人生分割成两部分,就好像大型战争或经济大萧条通常被作为理解一个社会的分界点。 “以前”将承载着无数的细节记忆和旧日情怀。“以前”意味着天真和任性、理想主义和目中无人。最重要的是,这是死亡来临前的时光。准确来说,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死神已在人潮中推搡着前进,如同一个粗鲁的游客想要占据游行队伍的领头位置。然而,它的存在还尚未被察觉,仅有20或30名男同性恋明显感到身体有莫名的不舒服。而这一小群人将在这一天成为未来和过去的连接点。 当“斗牛犬浴场”的花车驶进市政广场,游行队伍再一次欢呼起来。肌肉发达的年轻男子身着黑色皮背带,既帅气又好看,从市场街过来他们一路在笼状花车里跳着迪斯科。当晚,他们会出现在浴场的监狱主题派对上,是蒸蒸日上的旧金山性产业发起的一个狂欢派对。
书评
书评开始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
兰迪•希尔茨(Randy Shilts,1951—1994),1980年代初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 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闻专业,但作为出柜的同性恋者,在当时报社和电视台的恐同环境下难以找到全职工作。 做了几年自由记者之后,1981年,他进入 《旧金山纪事报》,成为国内新闻记者,也是全职报道艾滋病的首位记者。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包括医学、社会、政治影响方面,他的作品因极具叙事性、将个人故事与政治和社会报道交织在一起而备受赞誉,因此,他被誉为“同性恋生活的杰出的编年史作家和同性恋问题的发言人”。 1988年,希尔茨荣获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杰出作者奖。 1999年,纽约大学新闻系将希尔茨的1981年至1985年的艾滋病报道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 在写作本书期间,他接受了艾滋病检测,并要求医生在他写完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以免影响他的客观判断。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他被告知艾滋病病毒阳性,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AZT几年后,1994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很感谢我的读书群的小朋友安利了我这本大部头,也一直在督促我看书,在此我特别感谢108小朋友,没有你的日常唠叨,我断然是坚持不下来的。
看这本书的时间点是2月中旬之后,当时刚追完想见你。然而看这本书的感觉,却也和想见你相似。
全书分为九章,但对于看完整本书的我,感觉这本书应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章节Ⅰ~章节Ⅳ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大量(非常非常多!)出场人物,这些人物有的贯穿了整本书,有的只是纯粹工具人的存在。然后整本书的叙述方式特点也在这一部分开始体现:同一时刻下不同场景的转换。前一刻你还漂浮在旧金山的空中,下一秒你就在纽约人群的中心。
也正因为这样的特点,这一部分快300页的内容,很容易劝退人。我看完一遍之后再来回味,却觉得第一部分写的挺好。因为这一部分是必要的铺垫,如果你第一部分看的够认真够仔细,之后剧情爆炸的时候你所获得的阅读体验就更好。
我之前说的和想见你相似的点也在这里,想见你很多人都觉得前十集很冗长很枯燥想快进,但前十集有着很多重要的铺垫细节,甚至结局一开始就出现了。
《世纪的哭泣》第四章读完 1982整整一年,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加,医生和相关科研人员不断奔走,却依旧争取不到该有的经费和关注度 媒体方面,有关同性恋瘟疫的文章之所以能发表,不过是因为连有身价的人和非同性恋最终也不能幸免 他们至始至终都认为艾滋病是同性恋才会得的病。 第二部分:章节Ⅴ~章节Ⅶ
第二部分是剧情飞速发展的阶段,我也是从这一段开始进行每一章的书评记录。因为经历了第一部分的洗礼,你不再对出场人物感到陌生,转而对他们的一举一动开始关心,猜测担心他们未来的命运。艾滋病的严重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不同领域的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之前每一章所写的书评。
《世纪的哭泣》第六章(√),感觉这本书只要熬过前面三百页,粉墨登场的各个人物和相关组织之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你就能开始理顺从而开始拥有一种上帝视角,能冷静地看着事件逐步走向你所熟悉的那个历史轨迹。第六部分的大标题例行公事,看完章节才知道这四个字有多么讽刺。就如同每一章节开头《鼠疫》的选段:人的无知确有高低之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邪恶或有德,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一种无知:误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于是乎声称自己有权杀戮。1983年的这个夏天,艾滋病的肆虐已经被众多医生科研人员所肯定,他们四处奔走,大声呼喊,寻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资助。比起旧金山的齐心协力,纽约市的骚操作真是让我开了眼界。纽约市对这场疫病的反应就是完全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稳住同性恋,不造成恐慌。这真的让我想起这次冠状疫情的某个政府。此外,明明艾滋病会通过血液传播的事实已经不断涌现,但相关部分还是以利益为先大局为重,不对血液进行进一步的筛查,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很多健康人饱受折磨的枉死。这不是个政府问题,这是个健康问题,这不是同性恋问题,这是人类的问题。而以加罗为首的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因为害怕率先发现自己对艾滋病的研究为他人做嫁衣而拒绝合作,这种美国人身上的科学帝国主义思想,实在令人唾弃!现在美国的众多所作所为,依旧能看出这一思想的延续。比起这些丑恶的政客科学家,在濒临死亡的这些同性恋艾滋病人身上,却涌现了人性的光辉,他们饱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依旧向往光明,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世纪的哭泣》第七章。夜的第七章,故事即将结尾。 第七章从1984年克莱默的亚特兰大之行开始,他再一次见证了同为同性恋但因为阵营不同而产生的巨大分歧。隐藏身份的同性恋很少会要求他人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同类,因为这样会使人们注意到他。在一部分血库已经开始筛选,美国的红十字会继续忽视,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旧金山也围绕是否关闭浴场产生了旷日持久的辩论战,明明是为了同性恋的健康着想,可是一部分同性恋群体的狭隘思想,还是不断阻止着正确方向的前进。浴场老板,脑子里想的只有钱,只有钱,他们根本不在乎同性恋的死活。正确方针的得以贯彻,靠的都是越来越多的牺牲者和更高超的政治手段。然而这些前仆后继之人,却被污名化,被认为是叛徒,散播贩卖焦虑。另一方面,对艾滋病的研究突飞猛进,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却被一场荣誉争夺战给盖过了风头。科学家除了和病毒抗争,还要和体制和斗。以美国癌症研究所为首,一方面嫉妒害怕法国的科研成果,一方面又对本国的疾控中心四处提防。劲不往一处使,勾心斗角。美国政府满脑子,也都围绕连任围绕正确的政治意识打转,同性恋和艾滋病问题,不断被搁置掩盖。血库应该更早开始检测血液;研究者应该更早开始寻找艾滋病病毒;科学家应该把自己小算盘搁在一旁;新闻媒体应该早点提供更确切的疫情报道。然而当所有人都同意这一切的时候,已经太晚了。盖瑞和比尔在这一章的表现,更体现了这种反讽效果。
第三部分:章节Ⅷ~章节Ⅸ
这一部分是收尾了,你刷起来也会特别快,但我读的时候很不舍,基本上放慢了阅读速度,仿佛想和这些人物告别一样。
最后的那场心灵的盛宴,让我对比尔·克劳斯的喜爱又上升了一个阶段。
以上为尽量不涉及剧透的书评,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历史的结局,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历史的进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艾滋病在短短五年内得不到有效遏制?我就点到为止了,具体细节留待你们去书里探索,这是一本值得你反复阅读的书。
最后来聊聊书里面我最喜欢的几位人物。
1.比尔·克劳斯 他是整本书的灵魂人物,贯穿全书。他从一开始的政治明星渐渐转变为一个为了艾滋病和政府和同性恋群体战斗的斗士。他本身是同性恋,他早期为了争取同性恋的合法权益而一举成名,有着聪明的头脑和高超的政治手段。但当他意识到艾滋病正开始不受控制地在同性恋群体之间开始传播并且蔓延开来的时候,也是第一批站出来振臂高呼的人,哪怕之后因为他这样的举动,他昔日的荣光皆为虚妄。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2.盖瑞·沃什 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的矛盾性。他是一个心理治疗师,在他不幸染上艾滋病的时候,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投身为了艾滋病患者争取权益的相关活动之中,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之火,照亮了他人。
3.唐纳德·弗朗西斯 身为疾控中心的负责人,有着多年第三世界应对流行病的经验,他一心在前线为防控艾滋病而努力。他付出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心血,却被政治和科学家的肮脏一面给困住了手脚,他输给了体制,但他所付出的努力,不应该被遗忘。
总结:艾滋病的前世今生,能从这本书里面找到答案。除此之外,我们也能从里面吸取教训,历史重演所带来的悲剧和后果是我们不能承担的。如今,我们的网络比1980年发达得多,这意味着信息的透明度更高,尽管这世界上还有着无数的目光短浅和自私自利的人,但我们能齐心协力。
PS:每一小节的引言,很喜欢且有深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