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俄洛黄耆
东俄洛黄耆 |
中文学名:东俄洛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tongol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黄耆亚族 属:黄耆属 亚 属:黄耆亚属 组:膜荚组 |
东俄洛黄耆(dōng é luò huáng qí,学名:Astragalus tongolensis)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是我国的特有植物。产四川(西部)。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草地。 [1]
目录
东俄洛黄耆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直伸。 茎直立,高30-70厘米。
羽状复叶有9-13片小叶,长10-15厘米,下部叶柄长2-3厘米,向上逐渐变短;托叶离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具缘毛,宿存;小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散生白色柔毛或近无毛,下面和边缘被白色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生10-20花,稍密集;总花梗远较叶为长;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6毫米,被白毛或混生黑色缘毛;花梗长约2毫米,连同花序轴密被黑色柔毛;花萼钟状,长约7毫米,外面疏生黑色柔毛或近无毛,内面中部以上被黑色伏贴柔毛,萼齿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1-2毫米;
花冠黄色,旗瓣匙形,长约18毫米,宽约7毫米,先端微凹,中部以下渐狭,翼瓣、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具短耳,瓣柄较瓣片约长1倍;子房密被黑色绒毛,具长柄。
荚果披针形,长约2.5厘米,表面密被黑色柔毛,果颈较萼筒长。
种子5-6颗,肾形,暗褐色,长3-4毫米。 花期7-8月,果期8-9月。 [2]
Astragalus tongolensis Ulbr. in Bot. Jahrb. 1 (Beibl. 110): 12. 1913; Simps,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8: 258. 1915;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48. 1938;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406. 图399. 1955.——A. potaninii Kom.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3: 231. 1915.——A. veitchianus Simps.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3: 247. 1915.
东俄洛黄耆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草地。
东俄洛黄耆分布范围
东俄洛黄耆主要价值
【藏药】大牙甘:全草治关节痛;外用消肿止痒《青藏药鉴》。赛窝达尔亚干:根治脓胸,胸腔黄水病,头部骨伤,骨折;外用治痈肿疔毒,皮肤瘙痒《中国藏药》。搭牙甘:全草治“黄水”病,胸腔瘀血,关节痛,骨折,骨伤;外用治痈肿疔毒,皮肤瘙痒《藏本草》。搭牙甘:根主治关节痛,骨折,骨伤,外治痈肿疔毒,皮肤瘙痒《民族药志二》。
医药:根:补气固表,托毒生肌,利尿。
东俄洛黄耆变种
光东俄洛黄耆(变种) 本变种小叶近无毛或只在边缘散生自色柔毛,花较小,黄色或紫红色,萼筒外面无毛与原变种不同。 产四川北部、西藏(类乌齐、察隅)、甘肃(卓尼、夏河)、青海(祁连、门源、泽库、班玛)。生于海拔2900-4000米的山坡草地。模式标本采自青海阿尼玛卿山。
小花黄耆(变种)(新拟) 本变种花黄绿色,长12-15毫米与原变种不同。
产四川(西部)。生于海拔4100米的高山草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九龙。
长齿黄耆(变种)(植物研究室汇刊) 产云南(德钦、中甸)、四川(木里、稻城)。生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西部。 本变种小叶下面和花萼外面无毛,萼齿狭披针形,先端急尖,长2-3毫米有别于原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