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
東北三省 |
中文名稱: 東北三省 別名: 東三省 行政區類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地區: 中國東北 下轄地區: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東北三省又稱"東三省" ,是東北地區的三個省級行政區。東北三省分為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地形分布格局是山環水繞,被稱為"白山黑水 "之地。[1]
目錄
歷史沿革
明代以來東北有"關東"之稱,清代始有"東三省"之稱。雖然1907年奉天、吉林、黑龍江設省之前,雖然是將軍轄地,但"東三省"就已經是清朝對這一片區域的通稱。比如《清高宗實錄》中記載:"定簡放東三省副都統城守尉例。論盛京、吉林、黑龍江等處,向因風俗淳樸,地方寧謐,是以三省旗員皆放本處之人,即副都統、城守尉大員亦有簡放本處者……" 例嘉慶《大清會典》中明確指出:"留都曰盛京,其北曰吉林,又北曰黑龍江,是為東三省。" 嘉慶時西清所撰《黑龍江外紀》一書中也稱:"黑龍江今為東三省之一。" 可見在清朝前期,即使還未設省,就已稱呼東北方向的將軍轄地為"東三省"了。到清末,"東三省"這一用語更加普遍,比如1885年曹廷傑所著《東三省輿地圖說》、1902年中俄兩國《交收東三省條約》、1905年《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等。1907年,東北改制,清廷正式將原屬將軍轄地的奉天(盛京)、吉林、黑龍江設為行省,各省任命巡撫,並置東三省總督一員。至此東三省成為正式名稱,同時也稱之為東省地區。儘管後來有東四省、東北九省、東北四省區等說法,但"東三省"或"東北三省"是最流行的,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契丹、女真、漢族、蒙古等中華民族同胞自古繁衍生息於此,民族團結和睦。
東北三省是我國對東北亞地區開放的窗口,毗鄰的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東北毗鄰華北,有京、津等大都市支持。
舜帝(約公元前2277-公元前2178)把中國分為十二州,閭山被封為東北幽州的鎮山即北鎮。
公元前11世紀,箕子在遼西建立箕子侯國(即箕子朝鮮),為周王冊封。周朝典籍明確記載"肅慎吾北土也"表明中原與東北的關係即東北就是周朝的北土。
公元前300年,燕將秦開破東胡,開闢遼東。
前226年,秦將王翦攻克燕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秦將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河因此而得名。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遂亡。秦在東北地區設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公元前2世紀,扶餘國建立。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國。
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建乎府於龍城(今朝陽市),史稱前燕。
668年,唐朝滅高句麗統一了東北全境。
698年,滿族先祖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渤海國。
713年,渤海國接受唐朝冊封。
926年,遼國滅渤海國統一東北全境。
1287年,元朝設置遼陽行中書省,統轄東北全境。
1371年,明朝在遼東設置定遼衛都衛(後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
1409年,明朝在今俄羅斯境內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
1616年,後金(後改為清)政權建立。
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滿洲是民族絕非地名!)
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中國。
1689年,清朝擊退沙俄侵略,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1820年,東北三個省級將軍轄地(黑龍江、吉林、盛京)範圍包括當代中國黑龍江省(不含大慶市 )、吉林省(不含松原市西部、白城市 )、遼寧省(不含阜新市南部、朝陽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和外東北。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沙俄侵占黑龍江以北領土。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沙俄侵占烏蘇里江以東領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開始。
1906年,成立"滿鐵"。
1930年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奉天)範圍包括當代遼寧省(不含阜新市南部、朝陽市) ,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部、興安盟、呼倫貝爾市。
1931年,柳條湖事件。發生九一八事變。
1932年,偽滿洲國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持下粉墨登場。改長春為"新京"。偽滿洲國疆域包括當代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其中旅大為日本租借),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和河北省東北部。偽滿洲國撤東三省建制,重新劃分行政區劃。
1934年,溥儀即位偽滿洲國皇帝。
1945年,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日本投降,偽滿洲國滅亡,東北光復,偽滿"皇宮"的所在地被 命名為光復路。國共同時進入東北。國民政府將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三省劃分為東北九省。
1946年,四平保衛戰。
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九一八事變前的東三省的西部併入內蒙古自治區。
1948年,遼瀋戰役,東北全面解放。
1949年4月21日開始,開始對國民政府東北九省(1947年併入內蒙古自治區的地區除外)的行政區划進行和並調整。
1949年,阜新市南部併入遼西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4年,遼西省,遼東省合併為遼寧省。
1955年,蘇聯將旅順海軍基地歸還中國。
1955年7月18日,撤熱河省,熱河省東北部的朝陽、建平、 建昌、北票、凌源和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管轄。 當代中國東三省格局形成。
1964年,《中朝邊界條約》,長白山主峰及天池一半被劃歸朝鮮。
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
1969年8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今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大部分地歸黑龍江省管轄,一部分劃歸吉林省管轄。1969年7月,哲里木盟(通遼市)劃歸吉林省。1979年,哲里木盟、呼倫貝爾盟再次劃入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昭烏達盟(赤峰市)劃歸遼寧省,1979年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1年,《中蘇國界東段協定》。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俄平分黑瞎子島。
地理條件
氣候
東北三省大體屬於溫帶季風氣候,但由於部分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發小,氣候濕潤,低地多沼澤(冷濕)。所處溫度帶和乾濕地區:大部分在中溫帶,少部分在寒溫帶和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
地形
東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 。分布的長白山、興安嶺是東北生態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松花江、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裡,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資源
東北三省物質富饒,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礦產生產基地,蘊藏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這裡的林業用地面積達3875萬公頃,占全國的14.7%,森林覆蓋率達39.6%,遠遠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16.55%的水平。這裡的油母頁岩、鐵、硼、菱鎂石、金剛石、滑石、玉石、溶劑灰岩等礦產的儲量均居中國首位,遼河油田是中國第三大油氣田,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占中國的15%和10%。這裡的東北虎、紫貂、丹頂鶴、梅花鹿、大馬哈魚、黑熊、飛龍、猴頭、人參、黃芪、松耳等馳名中外。
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地。著名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旅遊
由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的14家景區組成的東北景區聯盟 。
東北地區四季分明,景區間差異性大,資源互補性強,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大連的海洋文化、地質奇觀;長春的獨特歷史、森林公園;哈爾濱的浪漫冰雪、鏡泊湖的原始生態……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2014年,聯盟中的景區將共同強力打造大東北旅遊線路,彼此間資源共享,相互拉動,客源互換,製作統一宣傳材料,形成宣傳合力,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進行宣傳促銷。同時遊客在任何一家景區購票遊覽,均可享受到其他景區優惠票價,也可以購買景區的套票遊覽。
首批東北景區聯盟成員
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名勝區
大連金石灘旅遊集團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
黑龍江鏡泊湖景區
長春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
長春長影世紀城
鞍山玉佛苑
張氏帥府博物館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長春北湖國家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