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北人[1] 是指生活在中國東北三省內蒙古東四盟人口總稱。民族以漢族為主,通常意義的東北人指生長於東北並認同東北風俗且有相似的行為方式的族群。通常而言,民族差異並不是區別一個人是否是東北人的主要標準。與中國其他地區的情況不同,東北三省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認同感。生活於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居民,由於生活方式、習俗、方言等方面的接近,對東北地區和東北人身份有一定的認同感,內蒙古東四盟的居民主要是漢人稱自己是東北人是恰當的。 歐、美、日等國書籍中有時會稱呼現今中國東北地區之人為"滿洲人"。且滿洲已經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稱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滿洲國,被中國人普遍視為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傀儡,滿洲一詞會使一些人首先聯想到"偽滿"這個詞語,東北漢族也不會自稱滿洲人。

東北人
中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四盟的人口總稱
國籍 中國
別名 滿洲人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東北人 包含省區 黑、吉、遼、蒙東
人口 1.2億 方言 東北官話,膠遼官話

稱呼

"東北"一詞,起源較早,《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東北三省地處中國東北方向,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清朝時期至今也稱之為東三省。在中國一般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份。後來東三省的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因此內蒙古東部(東五盟)也屬於東北地區。

另外,在中文的語境的"滿洲人"指的是舊時的滿族。東北地區之人包括漢族在內,大多稱作東北人。而偽滿洲國時期東北人成為日本鼓吹的所謂包含"滿族、蒙古族、漢族和日本人、朝鮮人"等民族在內的偽滿洲國國民 。但最初滿洲是民族名稱而非地名。

地域情結

與中國其他地理大區的情況不同,東北三省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內蒙古東五盟市及河北東北部的個體認同感,即首先認同"東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對省籍的認同。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與該地區的獨特歷史、風俗習慣及語言的統一有有關,發源於東北的鄉土娛樂有二人轉秧歌吉劇踩高蹺。其中踩高蹺在古代文獻有關渤海國的記述中就有描繪。

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設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學率在中國屬於中等水平。其中,遼寧省的教育普及率在中國位居前列。機械、冶金和軍工產業的研究水平較高。 東北位於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地帶,東、北、西三面與朝鮮、俄羅斯和蒙古國為鄰;隔東海和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瀕渤海與華北區聯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東北總面積為127.14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2.9%;2007年全區總人口為1.203058億(含內蒙東部,不含河北東北部),占全國總人口的近10%;近代我國行政區劃變動最頻繁的是東北地區,但是,作為大地區概念的"東北"則相當穩固,由來已久。

物產

關東是中國重要資源最富集的地區,馬克思所說的"全亞洲最富饒的地方。"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關東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

東北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松遼平原、三江平原、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東北擁有宜墾荒地約1億畝,潛力之大國內少有。廣大的山區,蘊育着豐富的森林,總蓄積量約占全國的1/3,2012年仍是全國最主要的採伐基地,1995年木材產量占全國38.4%。 受緯度、海陸位置、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屬大陸性季風型氣候。自南而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熱量顯著不同,大於等於10℃的積溫,南部可達3600℃,北部則僅有1000℃。冬小麥、棉花、暖溫帶水果在遼南各地可正常生長;中部可以生長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穀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亞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則以春小麥、馬鈴薯、大豆為主。自東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氣候上從濕潤區、半濕潤區過渡到半乾旱區,農業上從農林區、農耕區、半農半牧區過渡到純牧區。水熱條件的縱橫交叉,形成東北區農業體系和農業地域分異的基本格局,是綜合性大農業基地的自然基礎。

東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這些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占全國的1/4,目前仍是全國最大的探明礦區之一。松遼平原地下埋藏着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占全國50%左右。大慶油田是目前中國的最大油田,遼河油田為中國第四大油田,此外還有吉林油田,是東北地區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的重要基礎。東北地區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約723億噸,煤種雖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勻。60%在內蒙古東部,27%在黑龍江,13%在遼吉兩省,產銷地結合不理想。東北油頁岩儲量占全國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開發潛力。南部沿海的海鹽,東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極其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和水泥工業條件有利。東北地區的資源對建立冶金、燃料動力、化學、建材等基礎工業有比較充分的保證。

東北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魚米之鄉,曾捕捉到重達3000斤的鱘鰉魚,到上個世紀20年代,還可以捕捉到重達1500斤的鱘鰉魚和大馬哈魚,水體清潔,野生魚類豐富。地表徑流總量約為1500億立方米,但分布不理想,東部多於西部,北部多於南部,需進行區域性調水,才能根本保證本區發展的需要。本區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約有1200萬千瓦,充分利用後不僅可以節約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對東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將起重大作用。 東北地區南部瀕臨黃海與渤海,沿海漁場面積為5.6萬平方海里。另外,還有水庫、湖泊淡水面積1358萬畝,為發展海運和水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之,東北地區除礦產與工業外,其土地、熱量、水分、海洋、植物資源等條件,對建成為全國性的大型農業(糧豆、甜菜等)基地、林業基地、牧業基地以及漁業基地、特產基地提供了可能。

全境人口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22 191 792人,約占全國人口的9.12%。黑龍江省38 312 224人,吉林省27 462 297人,遼寧省43 746 323人,內蒙古自治區"東五盟市"12 670 948人。

各地人口

遼寧

總人口數:43746323 占全國人口比重:3.27% 人口比2000年下降0.08%

黑龍江

總人口數:38312224 占全國人口比重:2.91% 人口比2000年下降0.05%

吉林

總人口數:27462297 占全國人口比重:2.16% 人口比2000年下降0.11%

內蒙古東部:1178.76萬

興 安 盟:160萬

呼倫貝爾市:270萬

東北簡介

東北 亦稱關東,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即"東四盟",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土地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1689年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的"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首次從國際法的角度肯定了東北屬於中國 。關東在古代鮮卑、漢人、契丹、女真、蒙古、一直代表東北亞的強權,締造了半部中國史,近現代成為中國經濟和東亞經濟的領頭羊。

2004年GDP總量1.6萬億元,占全國的11.76%,人口1.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9.18%,20年代末期,張作霖、張學良時期東北自主的發展使東北超過長江流域,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地區,東北人民的建設成就國際矚目。東北是我國東北邊疆地區自然地理單元完整、自然資源豐富、多民族深度融合、開發歷史近似、經濟聯繫密切、經濟實力雄厚的大經濟區域,是相對獨立的地理、經濟和軍事、文化單元,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東北歷史

東北和遼東、關東、關外、東北具有前後相繼的承接關係,只不過具體所指的地域範圍有很大差別。春秋時期燕國在東北建有遼東郡、遼西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燕國故土建立遼東郡,大體範圍即今天遼寧省和吉林東南部,秦代長城東起點即為遼東。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徐達修建山海關,從此東北方向領土即以關東、關外來指代。站在歷史學角度來看,東北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東北即全部的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或說東北四省區(包括內蒙古東部)。狹義的東北是指代遼東,即東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來指代廣闊的東北地區。歷史上的遼東一度包括漢四郡(朝鮮半島漢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區)。

參考資料

  1. 東北人 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