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是一座近現代重要史跡陳列館,它依託遼源礦工墓而建立。遼源礦工墓,俗稱「方家墳」、「萬人坑」,是東北淪陷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占領遼源煤礦,瘋狂掠奪中國煤炭資源[1],殘害中國礦工而留下的一處歷史罪證見證地。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作為全省首批免費開放博物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2013年5月,遼源礦工墓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展館介紹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是依託遼源礦工墓遺址建設的一所專題陳列館。遼源礦工墓作為日本侵略東北,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奴役殘害中國勞工的重要歷史遺存,是吉林省境內重要的涉日遺存之一。它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了,東北淪陷的十四年裡,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統治、殘酷剝削以及在黨的領導下廣大礦工所表現出來的頑強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鬥爭精神。2005年11月,礦工墓以其所具有的重要歷史價值和警示教育意義,被中宣傳部確立為第三批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13年3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源礦工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反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掠奪自然資源,殘害中國人民的見證地,也是全國僅存幾處保存完好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之一。遼源礦工墓過去被稱為「方家墳」、「萬人坑」。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將魔爪伸進遼源煤礦,開始了長達14年嚴酷的殖民統治。日偽統治的西安煤礦下設四個采炭所,建立了14對坑口,轄42個大櫃,推行「以人換煤」的「人肉開採」政策,野蠻開採掠奪遼源的煤炭資源,據日偽資料記載,從1931年占領西安煤礦至1945年日本投降,從西安掠走煤炭1548.96萬噸,在獲得億元高額利潤的同時,卻留下了6個堆滿中國礦工遺骨的萬人坑,礦工墓就是其中最為典型和集中的一處。
歷史
1963年9月,礦工墓開始挖掘整理對外展出。礦工墓原由遼源礦務局管理,2001年9月3日,整建制移交到遼源市文化局,現隸屬於遼源市文廣新局。
遼源礦工墓保護範圍20萬平方米,分為陳列展示區和墓地遺址兩大展示部分。
陳列展示區建有一座1055平方米「遼源礦工墓遺址陳列館」,現在展出的基本陳列主題為《歷史見證殖民劫難——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遺存及史實陳列》。展覽結構共分成六個部分,其主體展示內容為四個部分。序幕部分《煤城西安》;第一單元《侵占礦山》;第二單元《礦工血淚》;第三單元《礦山風雲》;第四單元《遼源光復》;尾聲部分《公祭與警示》。陳列以特殊的文物語言,形像生動地展示了遼源礦工的悲慘境遇與苦難,真實地揭露了日本殖民統治的殘酷與黑暗,見證了日本侵華期間所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從而使國人在歷史與現實的比照中,提升對東北近現代史的了解與認知,自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建設自由民主富強之國家而奮鬥。
墓地遺址占地近6萬平方米,現有八處屍骨展館,保存着反映不同時期及不同內涵的197具完整的死難礦工遺骨及20餘具零散的礦工遺骨;在墓地西坡還有一處「煉人爐」遺址,雖經歷半個多世紀,迄今為止仍可見一尺多厚的骨灰和焦土;周圍山坡上分布着3000多座礦工墳。
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文物藏品230件,主要有日本侵略者遺留下來的礦山所用的生產設備、文化與生活設施,還有與礦工息息相關的生產及生活用品。珍貴藏品有:牛世清的工票、史志大鐘、《西安礦業十年史》日文版、勞工證、在籍證明、礦山用日式大型絞車、日立制變壓器、電動機等。
在礦工墓中心山崗上聳立着死難礦工紀念碑,館區的一角建有一座由128塊警示碑組成的碑林,作為一處人文景觀[2],警示碑林突顯了礦工墓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的作用。為了方便參觀者,館區內還建有導覽圖,並配備有一支高素質的講解員隊伍,為觀眾進行全程導向服務。
礦工墓從1963年挖掘整理對外展出,至今已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及國外友好人士近600萬人次。
視頻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簡介,鳳凰網,2020-03-13
- ↑ 十大人文景觀文明聖地 你去過幾個這樣的地方 ,搜狐,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