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街道
东区街道(又称东区)隶属于广东省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山市城区东部,是中共中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东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朗镇为邻,南靠五桂山千秋岭,西与石岐区相连。
截至2013年,东区街道国土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年末户籍人口9.58万人,常住人口15.79万人,有旅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是中山市侨乡之一。
东区街道是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3年,东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1]
中文名: 东区街道
外文名: East Street
别 名: 东区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省中山市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山市城区东部
面 积: 71.4 km²
下辖地区: 起湾等10个社区
政府驻地: 中山市东区中山五路63号
电话区号: 0760
邮政区码: 52840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5.79万(201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紫马岭公园、长江水库游览区
车牌代码: 粤T
目录
历史沿革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间,东区地域属东莞县的文顺乡管辖,后文顺乡改为香山镇。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香山镇改为香山县,东区地域属仁厚乡和永乐乡管辖。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仁厚乡分为仁厚坊和良字都,永乐乡改为得能都,东区地域仍分别属其两都管辖。
清道光七年(公元1872年),仁厚坊与良字都合并,改为仁良都,得能都仍沿旧称,东区地域分别属其两都管辖。
清光绪初年(约公元1880年),改仁良都为镇,仁良都仍用旧称,得能都与四大都合并,改名为东镇。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改镇为区,全香山县设9个区,仁良都改为第一区,东镇改为第四区。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东区地域仍属第一区和第四区管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县将各区的名称按地方命名,一区改为仁良区,四区改为东镇区,次年又全部恢复旧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各区设小乡。
解放初,各区乡仍按旧名称。
1955年8月,一区改为沙涌区,四区改为张家边区。
1957年3月,撤区并大乡时,东区境地属濠头乡、张家边乡、环城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濠头乡命名为燎原公社,张家边乡命名为胜利公社,环城乡命名为郊区公社,沙涌乡命名为钢铁公社。
1958年10月,全县合并为7个大公社,原胜利公社和濠头公社均划入张家边大公社,钢铁公社和石岐郊区公社并入环城大公社,1959年10月石岐改为镇。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划,下辖公社;环城区下辖环城、库充、沙涌等公社;张家边区下辖濠头、长江、张家边等公社。
1963年撤区并公社时,则划为张家边公社、环城公社和石岐镇(1969年撤销镇)。
1983年11月,把公社改名为区公所;1986年12月将区公所改为镇;将长江村和长江乐园合并成立长江管理区,后又将大鳌溪划入该区管辖。
1988年1月,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环城、张家边、郊区、东区等划入城区范围内。
1988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东区街道办事处成立,东区街道正式建立。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东区街道下辖10个社区:花苑社区、竹苑社区、桃苑社区、夏洋社区、长江三溪社区、东裕社区、起湾社区、桥岗社区、齐富湾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区街道位于中山市城区的东部,东与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朗镇为邻,南靠五桂山千秋岭,西与北区、莲峰区、中区相连。东区街道国土总面积71.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大致位于北纬22°46′,东经113°17′。
地形地貌
东区街道境内有丘陵山地、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向北倾斜;境内有大小山丘34个,大部分在境内的长江村;叠石坑海拔222.8米,是东区街道的最高点。
气候
东区街道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太阳高度角度大,日照辐射能量丰富,光热充足,终年气温较高;境域濒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区境内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多灾害性天气。
人口民族
东区街道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5.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8万人;有常年旅居国外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7月,东区街道有山地58900亩,可耕地12789亩。
水资源
东区街道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境内长江水、长命水和金钟水向北流入石岐河;在南坡建有一座容量360万立方米的金钟水库,在长江村内建有1座总容量为5040万立方米的长江水库。
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年,东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三大产业比例为0.1∶18.9∶81。
2013年,东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为0.1:13:86.9。
第一产业
2012年,东区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1551万元,比上年减少48.3%。全年检测蔬菜样品2.45万个,其中超标样品43个;监督检查上市畜类3.21万头,禽类86.58万羽,动物产品559.8万吨;共计发放市场及畜牧场消毒药水2380.5公斤;市政部门完成林相改造1583亩,抚育8913亩;机械喷施药物“森得保”完成1943亩。
2013年,东区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1778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检测蔬菜样品2.48万个,其中超标样品25个,合格率99.9%;主要禽畜疫病免疫率100%。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动物疫病监测325份,各项指标合格;全年辖区存栏牛37头,上市8头;鸡存栏3.16万羽,上市1万羽。完成森林抚育5706亩,林相改造1583亩,防火林带及扑火通道维修共156.56公里。
第二产业
2012年,东区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59.8亿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16亿元,比上年下降13.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增加值9.58亿元,比上年下降14.4%。全镇有外商投资企业95家。年内有1家企业进入中山市第一批企业总部名单,获市2012年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49万元。
2013年,东区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外商投资企业8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63亿元,比上年增长72.3%。推出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扶持专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38家企业贴息283.7万元。
第三产业
2012年,东区街道第三产业增加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税收3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国地两税总收入的86.6%。金融业增加值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3.6%。申报市级企业总部5家,13个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表彰工商企业单位共115个,颁发奖项162个,颁发奖金总额1022万元。
2013年,东区街道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1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50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金融业增加值3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6.54%。全年区内限额以上批零业实现销售额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销售额4.44亿元,比上年下降7.8%。推荐4家企业申报市“新三百”企业。年末全区有银行15家,其中年内新进驻的有2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815.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0.76亿元。
视频
广州东区街道获“国际安全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