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故事之唇亡齒寒
東周列國故事之唇亡齒寒,東周列國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那位西方的霸主比齊桓公還有兩招兒,氣量大,毅力強,什麼事都沉得住氣。他就是秦國的國君秦穆公。秦穆公一向低着頭苦幹,也不跟中原諸侯爭地盤。他認為要做大事得有人才,單憑一兩個人是不頂事的。他就想盡辦法搜羅天下人才。還真給他找到了好些個。第一個人物叫百里奚。他和寧戚一樣,也是給人家看牛的,秦穆公可請他來當相國。
百里奚是虞國人[虞國,在山西省平陸縣東北,在三門峽附近]。三十多歲才娶了個媳婦兒杜氏,生個兒子叫孟明視[孟明視,姓百里,名視,字孟明,所以叫孟明視;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人就這麼連字帶名地叫,而不提姓,例如下文有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等]。兩口子恩恩愛愛,就是家裡貧寒。他打算出去找點事做,可又捨不得媳婦兒和孩子。有一天,杜氏對他說:「大丈夫志在四方,怎麼能老呆在家裡吶?你現在年富力強,不出去做事,難道趕到老了才出去嗎?家裡的事你放心,我也有一雙手吶!」百里奚聽了他媳婦兒的話,決定第二天就出門。當天晚上,兩口子直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杜氏預備些酒菜,替男人送行。家裡還有一隻老母雞,杜氏把它宰了。可是灶底下連劈柴也沒有,杜氏就把破門的門閂當柴火燒。又煮了些小米飯,熬點兒白菜,叫他闊闊氣氣地吃一頓飽飯。他臨走的時候,杜氏抱着小孩兒,拉住男人的袖子,眼淚是再也忍不住了,就抽抽啼啼地說:「你要是富貴了,千萬別忘了我們娘兒倆。」百里奚也眼淚汪汪地勸了她一番。他離開家鄉,到了齊國,想去求見齊襄公,可是沒有人給他引見,只好流落他鄉,過着困苦的日子。後來他什麼都沒有了,又害了病,只好要飯過日子。等到他到了宋國,已經四十多歲了。在那邊他碰見個隱士叫蹇叔[蹇jian三聲]。兩個人一聊,挺對勁兒,就成了知己朋友。可是蹇叔也不是挺有錢的,百里奚不能跟着他過活,只好在鄉下給人家看牛。
後來這兩個好朋友跑了好幾個地方,想找一條出路,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個適當的主人。蹇叔說:「大丈夫寧可沒有事干,可不能投錯了主人,失了節操。要是投靠個壞主人,半途而廢,這就是不忠;跟着他一塊兒受罪,又是不智。做不成大事,落個不忠不智的名兒,何苦吶?還是回去吧!」百里奚想着他的媳婦兒,打算回到虞國去。蹇叔說:「也好,虞國的大夫宮之奇是我的朋友。我也想瞧瞧他去。」他們倆就到了虞國。蹇叔去看他朋友,百里奚去瞧他媳婦兒。百里奚到了本鄉,找到了以前的住處。可是他的媳婦兒和孩子哪兒去了吶?問問街坊四鄰,全說不知道。也許改嫁了,也許死了。百里奚好像掉了魂似地在門口愣了半天,想起他媳婦兒劈門閂燉母雞的情形,不由得直掉眼淚。他媳婦兒的聲音還掛在他耳朵邊:「你要是富貴了,千萬別忘了我們娘兒倆!」他鼻子裡哼哼地苦笑了一聲,說:「還說富貴吶!」他不能老在那兒站着,就很傷心地走了。他去瞧蹇叔。蹇叔帶着他去見大夫宮之奇。宮之奇請他們留在虞國,還說他一定引他們去見虞君。蹇叔播了搖頭,說:「虞君愛小便宜,不像個大人物。」百里奚說:「我已經奔忙了這麼些年了,就留在這兒吧。」蹇叔嘆了一口氣,說:「這也難怪你,不過我還是回去。以後您要瞧瞧我,就上鳴鹿村好了。」打這兒起,百里奚跟着宮之奇在虞國做大夫。哪兒知道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為了愛小便宜,連國也亡了。
公元前655年(就是齊桓公會合諸侯在首止開會那一年),晉獻公派大夫荀息到了虞國,送上一匹千里馬和一對最名貴的玉璧,說:「虢國[又叫北虢,在山西省平陸縣,在三門峽附近]老侵犯我們,我們打算跟他們打一陣。貴國可以不可以借給我們一條道兒讓我們過去?」虞公只顧玩着玉璧,一會兒又瞧瞧千里馬,說:「可以,可以!」宮之奇攔住他,說:「不行,不行!虢國跟咱們貼得那麼近,好像嘴唇跟牙齒一樣。俗話說『唇亡齒寒』,就因為兩個小國相幫相助,還不至於給人家滅了,萬一虢國給人家滅了,虞國一定也保不住。」虞公說:「人家晉國送來這無價之寶跟咱們交好,難道咱們連一條道兒都不准人家走走?再說晉國比虢國強上十倍,就算失了一個小國,可是交上了一個大國,還不好嗎?」宮之奇還想再說幾句,倒給百里奚拉住了。宮之奇退了出來,對百里奚說:「你不幫我說話也就罷了,怎麼還攔着我吶?」百里奚說:「跟糊塗人說好話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兒上。」宮之奇知道虞國一定滅亡,就偷偷地帶着家小跑了。
晉獻公派大將里克帶領大軍經過虞國滅了虢國,回頭一順手把虞國也滅了,取回了千里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虜。虞公後悔萬分,對百里奚說:「當初你為什麼不攔攔我吶?」百里奚說:「宮之奇說的您都不聽,難道您能聽我的?那時候我不說什麼,就為的是今天可以跟着您吶!」
晉獻公給虞公一所房子,另外送他一部車馬和一對玉璧給他玩玩,說:「我可不能白白地借你的道兒。」晉獻公還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寧可做俘虜,不願在敵國做官。
評:故事叫做「假道滅虢」,道理叫做「唇亡齒寒」。還有一個詞叫「唇齒相依」,說的是同樣的道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虞君就是典型的當局者迷,因一時的小利而亡國,這是值得借鑑的。不過話說回來,以晉國之強,即使虞國和虢國團結在一塊,最終可能也難逃亡國的命運;而參照人們更熟悉的三國時的袁氏兄弟之爭和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的故事,所謂「緩之則相圖」、所謂「其勢然也」,其根源是大國壓倒性的優勢。當大國者應學會利用這種優勢,而為弱小者當以此為鑑,當然真真是知易行難,一個「勢」字,奧妙無窮。
百里奚可謂賢才,仍舊奔波半生,鬱郁不得志。所以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難得,而好的主公更為難得,這個在齊桓公即位的一節已經說過了。所以有才能想出仕的人不要想什麼「三顧茅廬」,有好的主公就要投奔,不要想着賢主低身來請,因為這個真是太難得了;否則應當學習蹇叔,做個隱士,至少做到獨善其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