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马鹿
东欧马鹿 |
中文学名:东欧马鹿 拉丁学名:Cervus elaphus montanus,Cervus elaphus hippelaphus,Cervus elaphus brauneri 别 称:马鹿东欧亚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鹿科 属:鹿属 种:马鹿 命名者及时间:Botezat, 1903 英文名称:Eastern Red Deer |
东欧马鹿是马鹿的一个亚种,雌兽比雄兽要小一些。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它的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1]
目录
东欧马鹿物种概述
东欧马鹿是马鹿的一个亚种,雌兽比雄兽要小一些。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它的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
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鹿茸产量很高,是名贵中药村,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贵的滋补品。
东欧马鹿马鹿鹿茸
马鹿的鹿茸含胆甾醇肉豆蔻酸酯,胆甾醇油酸酯,胆甾醇棕相酸酯, 胆自醇硬脂酸酯,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5-烯-3β-醇-7酮,胆甾-5-烯-3β,7α-二醇,胆甾-5-烯-3β,7β-二醇,尿嘧淀,次黄嘌呤,肌酐(creatinine),烟酸,尿素,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尿甙(uridine)。
马鹿茸中还含有2种降压成分,一种已确定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LPC中含有8种脂肪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acid),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亚油酸。
鹿茸的药用功效之化瘀生肌,鹿茸有行血、化瘀、消肿、解毒和生肌的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及伤科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经久不愈者,疗效更佳。实验表明,鹿茸对长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及创伤,能增强其再生过程,加强氮素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促进溃疡面和骨折的加速愈合。
国外学者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给跌打损伤病人肌注鹿茸精,对损伤的愈合和消除头痛、头昏、肢节疼痛、耳鸣、耳聋、四肢麻木,乏等症状,均收到明显的功效。
东欧马鹿分布范围
分布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
东欧马鹿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