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畝地
《兩畝地》由比麥爾·洛埃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出品,由中央電影局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5年譯製。該片由比麥爾·洛埃執導,巴·薩赫尼、尼·洛埃、拉·庫馬爾、奈·赫聖等領銜主演。該片以農民向波為贖回被地主占有的兩畝地,從農村到城市謀生的悲慘遭遇,體現了編導對農民和城市底層貧民所寄予的同情。該片開創了印度的現實主義題材[1]電影題材。
目錄
電影劇情
印度某地鄉下,經過兩年大旱,忽然下起雨來,農民們到處歡樂歌舞,開始準備春耕了。農民向波的家裡只有兩畝地是自己的地,另外租了地主幾畝地種着,他也欣喜地指望着能有個好收成,多打一點糧食,把生活過好一些。
地主撒寇為了發更大的財,準備在他鄉下的土地上蓋個紡織廠。一切都準備妥當了,但是向波的兩畝地卻夾在他的土地中間,要是向波不肯把地賣給他,他的計劃就要受到阻礙。撒寇便把向波找來,要他賣地。對於種田人來說,土地是命根子,向波無論怎樣也不肯賣地,撒寇便想出了一條毒計,把向波欠他的六十五塊錢舊債,七算八算變成了二百多塊錢,並且告到法院那裡,要向波償還債務。向波是個老實人,這個惡毒的地主從來不給他一張收據,向波空口無憑,結果被法院判決在三個月內償還債款,過期就要把他的土地和房屋作抵。
向波到處奔走,一個錢也借不到。有一個好心的鄰人告訴他:鄉下沒有辦法,還是到加爾各答去試試看,城市裡遍地黃金,掙錢比較容易。向波被逼得走投無路,就跟他有病的父親和年輕的妻子芭蘿告別,動身到加爾各答去。他的兒子格奈楊是一個活潑伶俐的小孩子,竟偷偷地跟他上了火車,向波沒有辦法,也只好帶他一起走了。
到了加爾各答,人生地不熟,父子倆睡在馬路上,包袱和旅費都給小偷偷去了,格奈楊又發起燒來。向波把他背到一個小客棧里,暫時安頓一下。他們的隔壁住着一個叫做大哥的單身漢,是個年老的人力車夫,這天也正患着病,向波熱心地照顧他,大哥非常感激,就教他學會拉洋車。這雖是個苦活,向波也只好開始拉洋車了。格奈楊為了幫助父親掙錢,也在街上給人擦皮鞋。父子倆克勤克儉,只想多掙幾個錢,還掉那筆閻王債。向波天天奔波着,就為了這三個月的期限,把他絞得心都發痛了。
一天,向波在拉車時拚命奔跑,突然車輪飛開了,車子壓傷了他的腿,回來後躺在床上不能起來。格奈楊心裡着了急,眼看限期快到了,就跟一個認識的小偷要了五十塊錢,以補足最後缺少的數目。向波知道了錢的來歷後,逼着他把錢送還給小偷。
芭蘿在鄉下知道了丈夫受傷的消息,親自趕來看望。不幸在街道上受了一個騙子的欺詐,她忙着奔逃時給汽車撞傷了。剛巧向波拐着腿出來拉車子,看到是自己的妻子,不禁心如刀割,沒奈何把她送到醫院里,施用手術急救,向波只好把三個月辛辛苦苦積蓄的錢,付出一大筆做醫藥費。等芭蘿傷愈出院,夫婦來帶着孩子回到鄉下時,土地和房屋早被地主霸占了,地主的紡織廠正在興建,有病的父親也早已被逼得發瘋而失蹤了。
向波在自己的土地上默默地抓起一把土,帶着妻子和孩子痛苦地離開了家鄉。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真實而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編導們鮮明地描繪出了這個貧苦農民的悲劇命運,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向波及其家族的未來,但在影片的結束,已經預示了他們全家前途的無望。飾演向波的巴拉吉·薩赫尼,成功強調出向波性格中消極的、對命運屈服的一面,更令人感到這個人物的悲劇人生的不可逆轉性,飾演向波妻子的女演員尼魯帕·洛埃表現出了這位勞動婦女純潔而高尚、質樸的品德,同時又是那樣的堅強與剛毅。該片獲1954年戛納國際電影節[2]國際獎。
視頻
兩畝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現實主義是電影的永恆話題,中國作家網,2020-11-11
- ↑ 法國戛納電影節的歷史知多少,搜狐,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