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兩權分離理論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兩權分離理論是中國的一個文化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目錄

名詞解釋

兩權分離是指資本所有權(表現為投資者擁有的投入資產權)和資本運作權(表現為管理者經營、運作投資者投入資產權)的分離。也就是說,所有者擁有的資產不是自己管理運作,而是委託他人完成管理運作任務

兩權分離理論即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理論,它是隨着股份公司的產生而產生的。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貝利、米恩斯和錢德勒等。貝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出版的《現代公司與私有產權》一書中,對美國200家大公司進行了分析,發現在這些大公司中相當比例的是由並未握有公司股權的高級管理人員控制的。由此得出結論:現代公司已經發生了「所有與控制的分離」,公司實際已由職業經理組成的「控制者集團」所控制。錢德勒認為,股權分散的加劇和管理的專業化,使得擁有專門管理知識並壟斷了專門經營信息的經理實際上掌握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導致「兩權分離」。

兩權分離的發展

「兩權分離」經歷了一個歷史的過程。在出現「企業」這個經濟概念之前的兩權分離,主要是國家或皇室的財產交託有關官吏管理和使用而形成的所有權與經管權的分離,以及私人財產交託有關人員管理和使用而形成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隨着生產力水平提高帶來的經濟發展,國家投資設立了國有企業,私人投資形成了私有企業。對國有企業而言,國家僅是一個抽象概念,不能直接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只能採取委託專人經營管理的方式。很顯然,國有企業從一開始就是資本所有權與資本運作權相分離的。對私有企業來講,其獨資、合夥和公司的形式不同,兩權分離的程度也不同。獨資企業是自己出資自己經營管理,兩權沒有分離;合夥企業是多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管理或出資多者經營管理,此時的兩權是若即若離;公司制企業是若干人出資,並以其出資額承擔有限責任,採用指派、委託或聘任專人管理、運作,資本所有權和資本運作權完全分離。尤其是股份制的上市公司,其出資入是社會公眾,不能也不可能由社會公眾管理、運作公司,必然只能依靠專人進行。更何況出資入由直接投資企業轉向間接投資股票,越來越遠離企業,兩權分離可以說是淋漓盡致。

兩權分離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更是社會進步的必然。在兩權分離的過程中,資本所有權與資本運作權應該是一個統一體,無論是資本的所有者還是資本的運作者,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即實現最大化的盈餘。但是,在實現這個最大化盈餘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對盈餘的分配比例問題,資本所有者總是希望憑藉對財產的最終擁有權分享全部盈餘,而資本運作者卻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餘擴大生產經營,甚至還要考慮自身的回報(表現為薪水、福利等)。再比如,資本所有者對資本運作者的信用程度不同,總是會採取必要手段實施對資本運作者的監督,而資本運作者則會採用反偵察手段逃避資本所有者的監督。如此等等,必然會出現資本所有者與資本運作者的矛盾,矛盾的最終結果是:資本運作者虛列成本,虛計收入,虛報盈餘,會計造假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