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两栖爬行学分会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两栖爬行学分会1982年12月,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由来自全国25个省区的代表在成都召开,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成立。自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成立以来,分会十分重视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在中国动物学会的带领下分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合力推动了分会工作的开展。分会按会章规定每5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进行委员会换届。分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均需提交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委员和常务委员民主理会的作用。分会按照工作需要,不断充实和协调各工作机构和专业机构,目前工作机构由分会秘书处完成。根据学科分类和专业研究范围,目前分会共设有上述八个专业委员会。两栖爬行动物[1]学分会通常每年或二年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先后在成都、广州、南京、福州、大连、遵义、汾水关、杭州、芜湖、桂林、温州、长沙、哈尔滨和呼和浩特等地召开。2014年起分会实行申办单位竞选办会的形式,各申办单位在委员会上举行竞办演说,由全体理事投票表决决定下一届会议的举办权。2017年10月将在昆明召开学术研讨会。

目录

机构简介

分会历来重视会员发展与会籍管理。会员是分会的主体。会员入会条件按照中国动物学会章程规定执行。在中国动物学会领导的关心和依托单位的支持下,通过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努力,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许多研究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认可。目前已发展会员300余人,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除积极完成分会的主要事务外,在中国动物学会领导下,根据总会各项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近年来,分会参与和主持的工作主要有:2009年10月,分会受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委托,赵尔宓院士主持、李丕鹏教授具体负责,在南京组织分会相关专家研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目录》,审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提出修订意见;2010年7月,受铁道部委托,分会相关专家就合福高铁安徽泾县县城设站对扬子鳄保护区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提出施工方案修订意见;2011年7月在浙江永嘉主办了鼋的鉴定和自然放归工作;2011年8月,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分会有关专家对全国两栖爬行动物分布数据进行复审;2011年9月,分会有关专家受CI邀请对中国蛇类物种濒危等级进行审定;2014年12月份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分会有关专家对全国两栖爬行动物濒危等级进行审定。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在国内外一大批学术造诣较高、热心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事业发展的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广大会员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认真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繁荣,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水平,为分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近5年统计数据,我分会会员在PNAS、MBE、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American Naturalist、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Oecologia、Ecology Letters和Biological Review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300余篇SCI论文[2]。2011年,分会推荐的中山大学张鹏教授获得了中国动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学奖,并作为中国动物学会唯一推荐人选候选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蒸蒸日上的迅速发展态势与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和两爬领域年轻一代的勤奋工作密切相关。

调查报告

从上世纪80年代分会成立以来,分会会员们广泛开展了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调查,发表了许多调查报告。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先后出版了《贵州两栖类志》、《贵州爬行类志》、《云南两栖类志》、《辽宁两栖爬行类志》、《浙江两栖爬行类志》、《安徽两栖爬行类志》、《两栖爬行动物图鉴》和《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志》等。在这个时期,完成了许多两栖爬行类的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繁殖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通过上述研究记述了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上百个新种,并为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一至三卷的出版奠定了基础。本分会的会员十分重视濒危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发表了多篇有关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和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等濒危动物的研究论文,并成功地建立了扬子鳄和大鲵的饲养种群,还对陕西大鲵增殖放流效果做出了评价并对影响因素做了相应分析。对两栖爬行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起步较晚,1996年首次发表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的论文,1998年有基于龟类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学论文发表,之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目前两栖爬行动物系统进化和系统地理的研究正在稳步成长中。近年来,本分会对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较为活跃,在国内外同类杂志中发表多篇文章,在学术界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本分会成员在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并在国内外同行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如生境岛屿化对两栖动物分布、存活和生活史特征进化的影响;蛙类和壁虎类的语音通讯、适应及进化;两栖爬行动物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爬行动物胚胎能通过行为和生理等途径来应对环境温度变化;蜥蜴对干旱、高寒、缺氧等环境的适应机制等。

学术交流

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提高我国学者和国外研究人员与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水平。从1994至今,我分会接待了多个国家和代表团的来访并进行学术交流。派团和专家赴国外参加各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会议、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亚洲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术讨论会和中俄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等,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国外学科进展,促进了国内的学科发展。2012年,我分会和成都生物研究所在成都召开第五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2016年,我分会承办在杭州召开第八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我们相信,在中国动物学会的带领下,分会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2017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厘定 ,搜狐,2018-01-01
  2. 什么是SCI论文 ,搜狐,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