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的圖片

嚴(拼音:yá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見於西周金文 。嚴的基本義是不鬆緩。用於對人處事的態度,表示嚴厲、威嚴;就程度而言,表示嚴重、猛烈、不輕鬆;就具體事物而言,表示緊密、無空隙。舊時認為父嚴母慈,所以嚴又轉指父親。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嚴

拼音; yán

注音字母; ㄧㄢˊ

平水韻部; 下平十四鹽、下平十五咸

總筆畫; 1+6

部首; 一

筆順編號; 1224313

繁體字; 嚴

異體字; 厳、ࡃ�、ࡅ�、ࡅ�、ࡅ�、ࡅ�

五筆; GODR(86);GOTE(98)

四角號碼; 1020₁

倉頡; MTCH

統一碼; 4E25

字級; 一級(0671)

造字法; 形聲字或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獨體結構

文字源流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篆文(圖9)的"嚴"字是個上下結構的形聲字。上面的兩個並排的口("吅")字是形符,表示跟口有關,下面的"ࠪ�"字是聲符,讀yín。這兩個字形組合在一起,指政策法令非常緊急嚴峻。兩個口字並排,表示大聲叫喊,有驚呼的意思。而政令要暢通,要求眾人遵照執行,就必須大聲疾呼,相互告誡,所以"嚴"字用兩個並排的口字作形符。有人認為,"ࠪ�"字有山崖陡峭、地勢險峻的意思,而"嚴"字有急迫險峻的意思,所以"ࠪ�"也表義,"嚴"也是個會意字。

另有學者認為,"嚴"字應以"敢"為聲旁,"敢"字外邊的部分作形旁。甲骨文中有圖A的字形,隸定寫作"岩",讀作niè,也就是"嚴"字外邊的部分。圖A字形下部像人形,上部是三個"口",表示說話很多令人厭煩的意思,用在"嚴"字里表示多言妄語,金文(圖1-4)為了書寫美觀所以將圖A字形稍加變化。因此,"嚴"應分析為從岩(niè),敢聲,廠是"人"的變形。"嚴"本義應是荒誕,後來也寫作"譀"。這個意思古籍中也有用例,如《管子·法法》:"國毋怪,嚴毋雜,俗毋異禮。""嚴厲、莊嚴"等義當是假借義。

"嚴"之字形演變可分二系:一為《說文》古文一系,從三口,演變至《說文》古文時,所從之"敢"旁演變為從古(《說文》認為是聲符);二為《說文》篆文一系,從二口。但篆文"嚴"所從之"敢"與《說文》篆文"敢"在字形規範上不一致。篆文敢作圖B,古文敢作圖C,"敢"古文與"嚴"古文一系,籀文敢作圖D,即"嚴"字篆文所從。戰國晚期以後,從三口之"嚴"逐漸廢棄,從吅(二口)之"嚴"沿襲下來。

"嚴"有異體字作圖E。現代漢字簡化時,在這個異體字的基礎上刪減部件,僅保留上半部分,簡作"嚴"。"嚴"可用作簡化偏旁。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吅部】語杴切(yán)

教命急也。從吅ࠪ�聲。

ࡅ�,古文。

說文解字注

教命急也。

段注:嚴急疊韻。趙注《孟子》曰:事嚴,喪事急。

從吅,

段注:敦促之意。

ࠪ�聲。

段注:語杴切,八部。

廣韻 語੏�切,平嚴疑 ‖敢聲談1部(yán)

嚴,嚴毅也。威也。敬也。《說文》曰:"教令急也。"亦姓,本姓莊,避漢明帝諱改姓嚴。語੏�切。二。

【校釋】教令:原作"嚴令",據鉅宋本及《說文》改。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嚴·康熙筆畫:20 ·部外筆畫:17

古文:ࡅ�

《唐韻》語杴切。《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並音䉷。《說文》本作ࡃ�。教命急也。

又《爾雅·釋詁》:嚴,敬也。《書·皋陶謨》:日嚴只敬六德。

又《玉篇》:威也。《禮·祭義》:嚴威儼恪。疏:嚴謂嚴肅。

又尊也。《禮·大傳》:收族故宗廟嚴。注:嚴,猶尊也。《史記·遊俠傳》:諸公以故嚴重之。

又《廣韻》:嚴,毅也。

又《前漢·史丹傳》:聲中嚴鼓之節。注:李奇曰:莊嚴之鼓節也。

又《韻會》:戒也。昏鼓曰夜嚴。

又《正字通》:寒氣凜冽曰嚴。李白詩:霜朽楚關木,始知殺氣嚴。

又《正字通》:敵將至,設備曰戒嚴。敵退,弛備曰解嚴。

又姓。《戰國策》:嚴遂政議直指舉韓傀之過。《正字通》:漢明帝諱莊,改莊助為嚴助,莊光為嚴光。

又《史記·封禪書》: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祠。

又嚴道,縣名。《史記·鄧通傳》:啺鄧通蜀嚴道銅山。

又《韻會》:州名。隋睦州,宋改嚴州。

又《前漢·元帝紀》:嚴篽池田。注:晉灼曰:嚴籞,射苑也。

又國名。《後漢·西域傳》:嚴國在奄蔡北,屬康居。

又《正字通》:樹名。《一統志》:瓊州有嚴樹,搗皮葉,浸水,和以釀,數日成酒,能醉人。

又與莊同。《周禮·秋官·小司寇注》:針嚴子為坐。《釋文》:嚴,劉音莊,左傳作莊。漢明帝名莊,改為嚴。《後漢·陳紀傳》:不復辦嚴即時之郡。注:嚴讀曰裝。《風俗通》:汝南應融義高,聞之驚愕,即嚴便出。○按《詩·商頌》,下民有嚴。朱子:葉剡剛反,與下遑葉。古嚴與莊本同音,故漢避明帝諱,改嚴為莊,似不必別增叶音也。

又《集韻》魚銜切。岩字省文。詳山部岩字注。

又《五音集韻》五犯切。與儼同。《詩·大雅》:有嚴天子。傳:嚴然而威。《釋文》:嚴,毛讀魚檢反,鄭如字。《書·無逸》:嚴恭寅畏。《釋文》:作儼。◎按皐陶謨《釋文》:亦云又魚檢反。《荀子·儒效篇》:嚴嚴兮其能敬已也。注:嚴或作儼。

又《集韻》魚窆切,音。酷也。

字形書法

"亞"居上居中,寫在上半格,兩豎分寫豎中線左右;下橫在橫中線。末筆撇從下橫左端起筆。[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