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 |
作品名稱: 嚴先生祠堂記 創作年代:北宋朝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范仲淹 |
嚴先生祠堂記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作的一首詩詞。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1]
目錄
正文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2]
古詩簡介
《嚴先生祠堂記》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約寫於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時期。文章短小精悍,僅二百多字。主題明確,議論充分,節奏明快,感情充沛。它雖不似作者自己寫的《岳陽樓記》那樣浩瀚雄渾,也不似劉禹錫的《陋室銘》那般纖巧明麗。但卻以誠摯質樸的情愫,使人為之感動。[3]
譯文
嚴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們之間以道義互相推崇。後來光武帝得到預言天命所歸的《赤伏符》,乘駕着六龍的陽氣,獲得了登極稱帝的時機。那時他統治着千千萬萬的人民,天下有誰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夠以節操方面來尊崇他。後來先生與光武帝同床而臥觸動了天上的星象,後來又歸隱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隱居,清操自守,鄙棄祿位,達到了聖人自然清靜的境界。先生視官爵為泥土,天下又有誰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夠用禮節對待他。
在《盅》卦的「上九」爻(yao)辭中說,「大家正當有為的時候,偏偏顯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這樣做的。在《屯》卦的:「初九」爻辭中說,陽氣(帝德)正開始亨通,因而能夠顯示「以高貴的身份交結卑賤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這樣做的。可以說先生的品質,比日月還高;光武帝的氣量比天地還廣闊。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氣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質的崇高呢?先生的作為使貪婪的人清廉起來,膽怯的人勇敢起來,這對維護禮儀教化確實是很有功勞的。
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從而又作了一首歌:
雲霧繚繞的高山,鬱鬱蒼蒼,大江的水浩浩蕩蕩,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4]
作者簡介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5]
社會評價
王安石在《祭范潁州文》中稱范仲淹為「一世之師」。可是早在熙寧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評范仲淹「好廣名譽,結游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
朱熹評說:「範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學之盛……亦有其漸,自範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有孫明復,徂徠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後來遂有周子、程子、張子出。」
呂中說:「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
《宋元學案·序錄》云:「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無疵,而導橫渠以入聖人之室,尤為有功。」
王夫之對范仲淹有苛評:「(范公)以天下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則憂之亟。故人之貞邪,法之疏密,窮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風俗之醇薄,一繫於其心。……若其執國柄以總庶務,則好善惡惡之性,不能以纖芥容,而亟議更張;裁幸濫,核考課,抑詞賦,興策問,替任子,綜核名實,繁立科條,一皆以其心計之有餘,樂用之而不倦。唯其長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靜之天下,人挾懷來以求試,熙、豐、紹聖之紛紜,皆自此而啟,曾不如行邊靜鎮之賴以安也。」
參考資料
- ↑ 范仲淹 古詩文網
- ↑ 范仲淹的詩詞全集 嚴先生祠堂記 古詩詞名句網
- ↑ 范仲淹的詩詞全集 蘇幕遮·碧雲天 古詩詞名句網
- ↑ 范仲淹的詩詞全集 蘇幕遮·碧雲天 古詩詞名句網
- ↑ 范仲淹 詩詞名句網
- ↑ 范仲淹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