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意娜
嚴意娜 |
嚴意娜,女,漢族,1984年2月生,中共黨員,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業務發展經理,2004年6月入黨,大學文化。嚴意娜於2009年10月到甘肅省定西市宏偉鄉賈家屲小學支教,期間募集了4000公斤衣物和學習用品,幫助100多名貧困學生與愛心市民結對,籌資130萬元建造「愛心橋」,被親切地稱為「造橋女孩」。
2018年6月,當選為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嚴意娜
出生日期:1984年2月
民 族:漢族
人物簡介
嚴意娜,女,漢族,浙江寧波人,現任寧波國家高新區凌雲產業園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業務發展經理,1984年2月出生,2006年6月參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9年10月,受公司派遣,遠赴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宏偉鄉賈家屲小學支教,支教期間,她以一顆熾熱的愛心奉獻給了甘肅孩子,詮釋了一諾千金的真諦,譜寫了一曲西部長歌。
嚴意娜同志愛崗敬業,在紮實做好本職工作同時,發起了愛心接力活動,積極籌款造橋、捐物幫困、結對幫扶。嚴意娜同志的愛心行為,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好評,受到了省市多家媒體的高度關注,還得到了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欄目報道。嚴意娜同志的愛心行動,展示了一名年輕共產黨員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的精神風貌,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踐行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的先進性本色。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任免信息
2018年6月,嚴意娜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18年6月,嚴意娜當選為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個人榮譽
2010年1月,嚴意娜當選「浙江驕傲」 。
2011年3月3日,嚴意娜榮獲「寧波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2011年3月4日,嚴意娜和陳玄光共同當選寧波志願者形象大使。
同時,她還是鄞州「V風·阿拉新生活」行動代言人,倡導文明出行。
2011年4月榮獲2011年「浙江傑出青年」稱號。
曾被評為「浙江驕傲」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省傑出志願者。嚴意娜入選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榜」。
主要事跡
2009年1月,繼援建甘肅省隴西縣宏偉鄉賈家屲小學校舍後,嚴意娜所在的公司發起了「青春無悔,加入支教」的義務支教活動。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嚴意娜第一時間遞交了申請,並最終成為公司第四批奔赴賈家屲小學的支教老師。2009年秋末,嚴意娜獨自一人踏上了去往陌生黃土高原的征程,時間為3個月。
在輾轉到達賈家屲的時候,嚴意娜被當地的環境震撼了。隴西縣宏偉鄉,甘肅最乾旱的地區之一,素以苦甲天下聞名。寧波與賈家屲村,相距大約2500公里,一般要花2天時間才能到達。她是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愛嶺村人,那是一個經濟並不發達的高山村,嚴意娜小時候的生活也經歷過艱難波折。在申請支教的時候從公司的「關愛教育委員會」處也得到過關於當地環境的一些考察資料,加上之前3批支教老師不定期傳回來的支教日記,嚴意娜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工作條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當真正踏上這片貧瘠土地的時候,西北蕭瑟的冬天,滿眼一望無際、滿眼不絕的黃土、以及惡劣的氣候,還是遠遠超出她的預期。驚愕過後,嚴意娜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憑藉毅力與堅韌,嚴意娜很快便全身心投入了支教事業,因為她深知,留給她的時間並不多,3個月,她要為孩子們儘量多做點事情。
嚴意娜負責教賈家屲小學所有的英語課以及音樂、美術等副課,一周課時20多節。她教得用心,孩子們學得開心,成績提高很快。「這裡的孩子和家長給了我很多觸動,那是蒼茫的黃土高原培育出來的純潔與堅強。他們活得簡單而真實,但比我們更懂得生活的真諦。有一雙勤勞的手,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張永遠微笑的臉……」
2009年12月5日,寧波東方論壇的「東論?愛心聯盟」專版里,嚴意娜用「cheese窩窩頭」的網名以《在黃土高原的支教生活》為題發帖,充滿感情地圖文並茂地描述了自己在賈家屲這個寧波人當時還完全陌生的地方所遇到的人與事,向家鄉人發出了給孩子們添置學習生活用品的請求。日記長達3000字,平實的記錄,打動了眾多網友。到次日晚上,帖子的點擊量就已超過1萬次,回復達到100多條。沒有讓千里之外的孩子們失望,寧波民間公益組織「愛心同盟」、「分享愛心俱樂部」等組織發起了針對甘肅孩子的捐贈活動。寧波市民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四五歲的幼兒,紛紛捐助愛心衣物和文具。短短几天時間就收到衣褲、鞋襪、帽子、圍巾和學習用品1萬餘件,用大編織袋整整裝了109箱(袋)、4000多公斤。同月19日,這批愛心物資運抵隴西,一起抵達的還有無數寧波市民的關心與鼓勵。21日下午,總計1萬多件衣物和1000多件學習用品,發給轄區內15所學校的1000多名孩子。
2010年1月,嚴意娜甘肅支教歸來,帶回了一批貧困孩子的名單。這些孩子家境非常貧困,但品學兼優,來自隴西縣宏偉鄉15所中小學。除9名學生由嚴意娜同學、朋友結對外,通過媒體的公布,2天之內,其他60多名學生均找到寧波愛心市民結對。此後嚴意娜再次牽線,又一批貧困學生與寧波愛心市民結對,更多的隴西孩子沐浴到了愛的陽光。「我祝賀他們,因為他們是千千萬萬西北貧困孩子中最為幸運的一批,我希望孩子們能秉承父輩們的簡單和敦厚,帶着那份天真和快樂,以一顆感恩的心,用不懈努力的學習和對生活的熱愛來回報這些好心人的關愛。」
回到寧波後,始終牽掛賈家屲的嚴意娜總想再為孩子們做點什麼。她想到的,是賈家屲村去相鄰的權家灣鄉槐樹岔村路上那一條當地人稱為華尖河的大溝。百米深的大溝成V字形,兩邊都是陡峭的山壁,要跨過去,就要先下後上,偏偏山路又是直上直下,幾乎成俯衝的角度,寸草不生的黃土地上沒有任何的攀附植被。孩子們為了上學每天要沿着山壁走到河底,趟過谷底的河流,再從谷底沿着另一邊的山壁爬到山上來。嚴意娜前前後後有6次「翻越」華尖河的經歷,如果沒有孩子們的幫助,她只怕一次都走不過這條溝。
如果河上有一座橋……嚴意娜肯定不是第一個有這個願望的人,但卻是第一個敢於將這個夢想付諸實施的人。當地的一名工程隊負責人在聽說嚴意娜有造橋的想法後給了她一個簡單的示意圖和預算,說在那裡造橋大約需要57萬元。不久,嚴意娜懷揣着這個造橋願望回到寧波,57萬元成了她的「目標」。
此時的寧波人已經很熟悉那個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賈家屲了,很快,為了一個幾代人的夢想,各行各業的寧波人以各種方式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從募集到幾萬元,再到突然收到一筆50萬元的無名愛心捐款,儘管中間出現過波折,但結果還是讓嚴意娜感到振奮。但當她和寧波、蘭州的幾名橋樑專家再次來到華尖河現場,得到的結論卻是:「這橋沒有百萬元建不起來,工程難度也相當大。」「嚴老師!你膽子真是太大了,居然敢想在這裡造橋!」面對否定、質疑,嚴意娜蹲在河坡邊上,望着深深的谷底,畫面定格在那一瞬間——一個當地的老漢和一個年輕姑娘的背影。
關鍵時候不氣餒。連綿的黃土群山,貧瘠的土地,簡陋的村落,渴望得到幫助的人們,讓她一直無法釋懷的孩子們,此時此刻又成了支撐她精神的動力。
反覆研討、反覆溝通,嚴意娜的執着終於得到了回報:6月底,設計圖和初步預算出來了;7月底,最終施工圖出來了。雖然比最初的57萬元預算多了50多萬,但嚴意娜的堅持感動了寧波這座愛心城市,越來越多的支持匯成了洪流,而華尖河兩岸的村民們自聽說這個消息之後除了滿心的期待也在琢磨着能幫嚴意娜做點什麼。
「嚴老師,有需要我們做的儘管說!」,「嚴老師,等橋開始造了,我爸爸說要來幫忙,不收工錢!」孩子們稚嫩的聲音,天真的眼神,更是堅定了嚴意娜的信念。8月15日,當嚴意娜一行人再次到達賈家屲的時候,通往華尖河的路邊莊稼已經被村民們提早都拔了。當地宏偉鄉的李書記告訴大家「因為修橋要通路,徵用了村民數畝莊稼地,一聽說嚴老師這次來是要開工了,村民們都很自覺地無償響應。」就是寧波和隴西人民共同的關注和期盼,最終促成了華尖河上那一座兼顧蓄水與通行的橋壩的建成。橋總長520米,其中橋壩長117米,壩面寬6.5米,壩體最高處達25米。2010年12月8日,嚴意娜與賈家屲的鄉親孩子們站在正式通車的橋壩上,發自內心的歡愉與淚水感動了每一個人。這不僅僅是一座跨越華尖河的便民橋,更是一座跨越數千公里、連接甘肅隴西與浙東寧波的愛心橋。
離開繁華都市,不遠千里來到黃土高坡,嚴意娜在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為閉塞的山村帶來山外的信息。[1]她支教3個月、募集4000公斤愛心物資、幫助結對助學100多名、募集錢款造一座愛心橋的事跡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全國、省、市和區級新聞媒體都廣泛報道,其中《朝聞天下》、《共同關注》、《東方時空》等欄目陸續播發新聞20多條,鳳凰衛視做了人物專訪,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也做了連續報道。嚴意娜懷着滿腔熱情,激盪着拳拳愛心,一次次走進貧困山區,譜寫了一曲感人的青春之歌。
參考文獻
- ↑ 嚴意娜當選團中央候補委員 關於未來打算她是這麼說的,浙江日報, 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