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医四大名著

中医四大名著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称: 中医四大名著

类型: 医学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中医四大名著》既是守护中国人生命和健康的宝典,也是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母地。[1]

目录

参考来源

1.中医奠基之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它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不是个人所著,而是战国至东汉期间一批人托黄帝名的医学编丛。大概成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确立了中国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它融合了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数百年来的医学知识,是不断融合制作的。绝大多数内容都记述了战国时期的医术。《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界十分关键的名篇之一。它主要体现了秦汉之前的医学成就,为中国的中医药学的发展确立了基础。

2.外感巨著——《伤寒论》

《伤寒论》:由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是我国首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意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故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为汉医经典著作,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书中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其中记载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被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3.方书之祖——《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也是由张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它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祖和治疗杂病的典范。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传染病圭臬——《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书中归纳温病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实是叶天士散存于医案中之清热养阴诸法的总结提高。而分银翘散作辛凉平剂、桑菊饮作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气分病变遣方用药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叶天士之验方,在吴瑭手中一经化裁,便成桑菊饮、清宫汤、连梅汤等诸名方。足知吴瑭此书,不是仅仅为纂集而撰,实是经心用意,为学术理论升华之作。

此书为论述温病之专著。全书共六卷。卷首,引《内经》原文计十九条,以溯温病学说之源。卷一,为上焦篇,论述各种温病的上焦证。卷二为中焦篇,论述中焦的各种温病及寒湿证的证治方药。卷三为下焦篇,阐明了温病下焦证的证治方药。卷四为杂说,设短篇论文十八篇,分论与温病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善后有关的问题。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结合温病理论研讨产后调治、产后惊风、小儿急、慢惊风和痘症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