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4)
|
中醫師(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現在通常是指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經註冊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的專業中醫醫務人員。又稱中醫,指「中醫藥學科的專業職業隊伍」。包括中醫師、助理中醫師、針灸師、推拿師等。
現代中醫師除了要掌握中醫學理論及治病方法外,更須具備醫德以及取得中醫師資格等條件,方能稱為中醫師。
目錄
歷代對中醫師的要求
官方
歷代王朝都有設置,唯名稱、體制及官品各異,但都為治療、管理醫事所設。
周官有醫師上士、下士,當醫之政令。秦置太醫令。西漢、東漢及曹魏時太常、少府都有太醫令。屬太常者為百官治病,屬少府者為宮廷治病。隋唐時設太醫署。宋代設醫官院,金代改名為太醫院。元、明、清朝仍沿用。
民間
為師徒相傳的方式,醫術及醫德則只能自我要求。
大陸
分為中醫師及助理中醫師,需通過中醫師資格考試(合格率約為80%左右)。
出台《執業醫師法》對中國大陸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以下簡稱中醫醫師)實施資格考試[2]、執業註冊制度,是為了加強中醫醫師隊伍建設,提高其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其權益,保護人們健康安全;同時,也是與國際上對醫師的管理制度接軌,便於更好地進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兩級四類,即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每級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四類。中醫類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其中民族醫又含藏醫、維醫、蒙醫、哈薩克醫、傣醫、中醫(朝醫方向)、中醫(壯醫方向),其他民族醫醫師暫不開考。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的醫師資格考試共有24種類別。
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准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醫師資格考試分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兩部分。 實踐技能考試採用多站測試的方式,考區設有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根據考試內容設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過考站接受實踐技能的測試。每位考生必須在同一考試基地的考站進行測試。
香港
近年已開始舉辦中醫執業考試,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舉辦。考試分兩部分:第I 部分筆試、第II部分臨床考試。2005年,筆試合格率為36%;臨床考試合格率為65.5%。現時,申請人必須通過上述兩部分的考試,才可在香港行醫(「表列中醫」除外)。
現時香港中醫師分為「表列中醫」(在有關規管中醫師的制度實施前、已在香港行醫的中醫師,但他們可根據特定方式成為「註冊中醫」。另外,「表列中醫」不能處方部分藥材)和「註冊中醫」(一類是已通過有關執業考試的註冊中醫;另一類為有限制註冊中醫)。
澳門
澳門居民在中醫藥大學或學院畢業即可向澳門衛生局申請中醫生執照,不需考試。申請人申請時需提供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畢業成績單。認證通過後,需提供營業診所之詳細資料,待衛生局檢查通過後,即發中醫生執照,即可營業。
視頻
參考文獻
- ↑ 從孫思邈的「大醫習業」看中醫人才的知識結構.doc,豆丁網,2016-6-4
- ↑ 中醫執業醫師衛生法規高頻考點:《執業醫師法》規定的法律責任,醫學教育網 , 201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