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華東正教會

中華東正教會(復活節)原圖鏈接來自 orthodoxy 的圖片

中華東正教會(官方標準全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極度有限存在、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認的東正教自治教會。1950年代中期根據中蘇兩國政府協定而脫離母會俄羅斯正教會自治,末代傳教團團長維克托爾大主教,在很短時間內祝聖杜潤臣(上海)與姚福安(北京)兩位中國籍主教,並祝聖多名中國籍神父以推動東正教在地化,並接收由俄羅斯在華傳教團與境外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教堂。1966年「文革」開始之前有將近兩萬信徒,多為俄羅斯族與阿爾巴津人,主要分布於北京、哈爾濱與上海。改革開放後,僅有少部分教堂恢復東正教的宗教活動。

聖經古譯本是指在基督時代前幾個世紀的舊約譯本[1]。希伯來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譯文能幫助我們認識古代的希伯來文經文,它們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猶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傳廣泛,譯本是功不可抹的[2]

目錄

簡介

東正教會與中國最早的接觸可能發生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按《舊唐書·拂菻傳》;開元七年曾有一名「大德僧」來到唐朝朝貢。然而這名大德僧之後的去向不明。

1665年,哥薩克士兵切爾尼科夫斯基於伊利姆斯克犯罪,並脅迫當地修道院長葉爾莫根一起逃亡至雅克薩。1671年,葉爾莫根在雅克薩建立了一所修道院。

1685年時,俄羅斯正教會人員通過西伯利亞抵達北京。在那一年,康熙帝把31名被俘的雅克薩居民安置到黑龍江。司祭馬克西姆·列昂惕夫與那三十位信徒就到了北京獻堂,成為中國第一所東正教會堂。他們的後裔(今日的阿爾巴津人)雖然已經中國化了,但還是持守正教信仰。

東正教北京傳道團,於1714年在北京建立俄羅斯館,由清廷理藩院監管。

1860年後,俄羅斯流民開始進入額爾古納旗,隨後的俄國內戰使得許多白俄和神職人員逃亡至當地,至1922年,當地俄民人口達9883人,有教堂19座,多木質。當地至今仍有相當數量的(2000餘人)俄羅斯族和一座教堂並一名神父。

正教會在新疆的由來較為特殊,最早進入新疆的正教會團體是俄羅斯正教會的一個分支、反對尼孔牧首改革的舊禮儀派。他們為了躲避俄羅斯教會的迫害而逃亡至新疆,時間為18世紀末。十月革命後,又有更多的舊禮儀派正教徒遷入新疆。1906年,俄羅斯祭司尼古拉於烏魯木齊建立了該城第一座東正教堂。

兩位俄羅斯學者教父尼基塔·比丘林與修道主教帕拉第阿斯·卡法羅夫匯編了一本《漢俄合璧韻編》。義和團運動期間,這教團的損失慘重,其圖書館被摧毀。

1902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欽定北京教團團長神品為「佩列亞斯拉夫爾主教」。英諾肯提乙主教在任期間,向一般中國民眾的傳教變得更為積極。十月革命後,蘇聯政府頒布了政教分離的法令,莫斯科牧首吉洪對此表示了抵制並遭逮捕。在中國的英諾肯提乙拒絕向蘇聯政府交付中國的正教會財產,並於1922年正式成立中華東正教會。

2016年5月21日,下諾夫哥羅德及阿爾扎馬斯都主教格奧爾吉向俄羅斯正教會香港聖彼得聖保羅堂的中國籍神父安納托利·龔長明神父捐贈了薩羅夫的塞拉芬聖像並為中華正教會祈禱。

視頻

中華東正教會 相關視頻

歐亞研究 俄羅斯人的靈魂是由東正教會鑄成的
這座城堡曾經是東羅馬帝國和東正教會的中心,非常的有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