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華通韻》由中華詩詞學會組織研製,是新中國語言體系中的新韻書。《中華通韻》堅持面向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服務廣大師生、詩詞愛好者閱讀和創作詩詞等韻文的廣泛需求,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和全民族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1]

中華通韻
中華通韻 原圖鏈接

目錄

簡介

《中華通韻》是中華詩詞學會受教育部委託制定的。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論證,確定了《中華通韻》16韻方案。這16個韻部,是依據漢語拼音韻母表來的,也就是橫着數的3個韻母確定為3個韻部,豎着數的12個韻母確定為12個韻部,又從韻母表的說明里提出「er」作為一個韻部,形成了《中華通韻》16韻。現在處於結項鑑定後的試驗階段,也就是20所學校的教學試驗,全國詩詞作者依照《中華通韻》創作詩歌的試驗。[2]

歷史淵源

商周時期的「雅音」,孔子講學的「雅言」,漢時用的「通語」,其名稱還能在一些文獻里讀到,內容已無從考證了。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南北朝以前,詩歌創作的用韻是約定俗成的,尚無成型的韻書。

隋唐時期,詩成為開科取士的重要內容,韻書就成了作詩的必備工具。於是,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頒發了顏之推陸法言起草的《切韻》193韻,同音字歸在一起,以反切注音。唐儀鳳二年(677年)長孫納言註解《切韻》,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頒行了孫愐在《切韻》基礎上增修的《唐韻》195韻。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賜名頒行《大宋重修廣韻》206韻,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頒行《禮部韻略》(或稱集韻)206韻,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年)距靖康二年(1127年)125年,金朝河東南路絳州平水鄉人劉淵編著的平水韻《壬子新刊禮部韻略》106韻推出。元泰定元年(1324年)秋周德清寫成北曲曲韻專著《中原音韻》19韻,最主要的是入派三聲,取消了入聲字。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頒行了宋濂等人編成的《洪武正韻》76韻。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陳廷敬等奉敕編成《佩文韻府》106韻,「佩文」是康熙的書齋名,這部韻書其實是平水韻的翻版。道光元年(1821年)戈載編成《詞林正韻》19韻。194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行了《中華新韻》18韻。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部以此為藍本,以《詩韻新編》為名予以多次刊印。1975年廣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現代詩韻》13部,與有韻無書的《十三轍》分韻相同。2002年中華詩詞學會推出新疆師範大學教授星漢主編的《中華今韻》15韻,2004年推出趙京戰執筆的《中華新韻》14韻。近年,湖北編輯出版了《詩詞通韻》13部21韻,蓋國良編印了《中華韻典》20韻。

分析以上情況有三點啟示:

  • 一是隋開國20年,唐開國59年和114年,宋開國77年,元開國53年,明開國8年,清開國75年,分別確定了本朝的韻書。新中國成立快70年了,應該有一部由國家部門頒發的具有權威性的新韻書,這也是詩詞界的願望。
  • 二是在韻書分部上走着由多到少的路子。
  • 三是知古建新,在全面分析歷代韻書和現行韻書的基礎上,依據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的語言體系:普通話、規範漢字和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一部新韻書,繼承中華民族音韻傳統,與新中國新的語言體系相適應。
  • 四是新舊並行,制定新韻書的目的不是取代舊韻書,而是將新韻的使用規範化,服務廣大群眾學習和創作詩詞等韻文的需求,繁榮發展中華詩詞事業,促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弘揚傳播。[3]

主要依據

  • 首先是有法可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當代詩詞的聲韻應該是普通話聲韻,對此,詩詞界有着比較廣泛的認識。《中華通韻》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為依據,其韻部劃分和各韻部韻字內容,應服從《漢語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頒發,無疑是我國文字工作具有革命性的創舉。60多年來,我國由文盲大國變為文化大國,由南北不同音而憑藉漢語拼音注音的普通話走遍天下,特別是漢語拼音輸入法使漢字開始走向國外融入世界。漢語拼音,已是我們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已是當下不少詩人用新韻創作詩歌的自然依據。
  • 二是有理可依。這個理,就是研究制定漢語普通話韻的標準,就是以標準普通話讀音即《新華字典》注音為讀音所依據的音韻學的相關理論,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作為韻部劃分標準的音韻學的相關理論。簡而言之,《漢語拼音方案》所具有的音韻學理依據,也就是《中華通韻》的音韻學理依據。
  • 三是有實踐經驗可依。中華詩詞學會成立31年了,現有的3萬多名個人會員中包括社會各階層各行業人員,260個團體會員中包括所有的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地區詩詞學會,團結在中華詩詞學會周圍的上百萬詩友,每年創作難以計數的詩詞,積累了大量的創作包括用韻的經驗。這些經驗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對現行韻書的認知與使用經驗,一方面對推行新韻近二十年的實際經驗。[4]

用韻原則

概要說來就是中華詩詞學會一直倡導的八個字:倡今知古,新舊並行。所謂「通」,通各類韻文體裁,通古今韻脈。所謂「今」,普通話的漢語拼音注音。漢語拼音相對於傳統的直音、讀若、反切注音法來講,無疑是具有革命性的舉措。前三種注音方法交叉存在,拼音法實行以後,前三種就自然而然地不被採用了。所謂「舊」,即作詩依《平水韻》,填詞依《詞林正韻》,作曲依《中原音韻》。《中華通韻》頒行以後,這些韻書還照樣存在。在教學上,《中華通韻》與漢語拼音教學銜接融合沒有問題,只是多了一部分內容。在創作上,是用《中華通韻》還是用目前正在使用的某種韻書,全憑詩詞創作者自願。我的觀點是,對一般詩詞愛好者,習慣或願意用什麼韻就用什麼韻,尊重個人選擇。對詩詞工作者,包括詩詞教育者、詩詞評論者,用新韻的應學習舊韻,稱之為從新韻進去從舊韻出來;用舊韻的應學習新韻,稱之為從舊韻進去從新韻出來。新舊韻貫通了,在工作指導和創作實踐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主動權。[5]

依據基礎

該規範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漢語拼音方案》《通用規範漢字表》等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和規範標準為依據,以音韻學理論和詩詞創作實踐為基礎,有利於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熱愛、學習和創作詩歌,也有利於專家學者對新韻作品的研究,是適應語言發展變化和時代進步的重要成果和新時代中華傳統詩詞持續發展的新標誌。

新舊並存

該規範的實施不會取代舊韻書,將在尊重個人選擇,「知古倡今、雙軌並行」的原則下,與當前使用的舊韻書並存。

社會意義

提倡和引導使用《中華通韻》,將推動中華詩詞新韻使用的規範化,更好地滿足新時代韻文需求,助力全民族文化素養的提升,促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6]

參考文獻

  1. 《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和《中華通韻》兩項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正式實施. [2019-11-1]. 
  2. 關於《中華通韻》2018-08-07 杏壇歸客
  3. 關於《中華通韻》2018-08-07 杏壇歸客
  4. 關於《中華通韻》2018-08-07 杏壇歸客
  5. 關於《中華通韻》2018-08-07 杏壇歸客
  6. 新《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和《中華通韻》今日正式實施. [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