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华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个体硕大,体长能达到4米,体重超过700公斤,寿命能达到40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生于长江,长于大海,十多年成熟后,又洄游产卵于长江,中华鲟的这一特征符合“心系故土”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罕见的以“中华”冠名的动物,也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

它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虽然恐龙灭绝了,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持续到今天,每年11月份是它们的繁殖季节,会从东海沿长江洄游产卵孕育后代,但如今野生中华鲟种群产卵的数量已不超过百尾,在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升级为极危级(CR)保护物种。

目录

现状

长江,是中华鲟繁衍、生存的家园,如今,长江生态[2]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中华鲟的生死存亡。最新数据显示,野生中华鲟濒临灭绝,近一两年,在长江流域发现的野生中华鲟,只有二十余尾,并且其自然繁殖已经开始出现年际不连续。于是,野生中华鲟通过人工繁育的亲生子——中华鲟子一代,成了中华鲟物种保护的“一线生机”。不过,在全国范围内,中华鲟子一代的总量也不足一千尾。

沪渝高速以北,湖北荆州市凤凰大道芈月桥以南,庙湖东南侧,531尾中华鲟子一代就生活在这这里。这个数量占到全国中华鲟子一代总量的六成,2017年9月20日到2018年10月20日,湖北省恒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升公司)所有的中华鲟子一代陆续死亡36条。湖北省水产局已要求文旅区迅速采取措施,做好相关保护措施。

形态

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从外形上看,中华鲟很像一个披着盔甲的武士。它外披五行漂亮的硬鳞,这五行硬鳞不仅可以帮助中华鲟支撑整个庞大的身躯,同时也可以感知水流的方向;而它的体内只有一根乳白色的软骨,除此之外没有鱼刺和肋骨,全身都是肉,具有软骨硬鳞特征[3]

唐代诗人章孝标有着更精彩的描述:“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生活习性

中华鲟是大型地栖鱼类,主要在河流海洋底层活动。幼鱼期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比如:水蚤类、小虾类;成鲟在海洋中主要摄食底栖鱼类。

它们嘴前面发达的嗅觉感应器官,可以帮助它们找到埋藏在砂层底下的小型鱼类、小螃蟹、小虾等等。所以游泳的时候,中华鲟看上去像小狗一样在水底嗅来嗅去[4]

中华鲟是淡海水洄游鱼类,除去幼年和繁殖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大海中度过。它们主要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生长发育。

它们成熟后沿长江逆流而上,在上游金沙江等地区产卵。产卵后又会返回大海。孵化出的小鱼在长江中渐渐成长到第二年9月前后,体长达到30厘米,就移居到大海中去。

科研价值

它们是地球上分布最靠南的鲟鱼品种。是非常巨大的洄游性鱼类[5],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所以中华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对于保护中华鲟,如果您能做到减少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分类,节约用电。那么就能尽量减少向江河的排污和对长江的人工利用,这样对保护包括中华鲟在内的所有鱼类都是有益的。

视频

中华鲟 相关视频

中华鲟-科普
野生中华鲟十年后灭绝?详解大坝对中华鲟致命一击
认识中华鲟、巨骨舌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