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荔枝溝試驗基地
基地條件
基地總面積38.5畝,全部為自由產權土地,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3.5畝,試驗用地面積15畝,建有綜合試驗樓、食堂、宿舍等。
研究方向
基地工作
基地承擔了南繁棉花的生育規律和關鍵技術研究等科研項目。
開放共享內容
基地可對相關單位或者個人全年提供開放共享服務,基礎性試驗可完全託管,專業性試驗可以部分託管,特殊性試驗需要用戶自行管理。可以開展旱作南繁作物轉基因中間試驗,分子檢測、分子克隆、顯微鏡[2]觀察等常規分子生物學實驗。可以提供試驗用地、實驗室、食堂、宿舍。
負責人:劉記
相關資訊
偉大的基礎成就偉大的創舉——南繁基地不再「難煩」
在立足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提供南繁科研服務,為全國大多數棉花科研教學單位、生產單位、棉種企業提供南繁科研服務,為更多涉農科研單位提供南繁科研服務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海南綜合試驗基地,記者了解到,培育一個在生產中應用的棉花新品種通常需要10—13年時間,而通過南繁育種可使棉花種植由一年1代變為一年2代,縮短育種周期4—5年,總時間節省38%—40%。也正是育種提速,促進形成了中棉所12號、中棉所16、中棉所19三項國家一等獎和中棉所17、中棉所20、中棉所24、棉花規模化轉基因技術體系四項國家二等獎,使我國國產轉基因抗蟲棉市場占有率由1999年的5%上升到了2009年的97%。
可就在輝煌的背後,卻有着一段辛酸的南繁史和艱苦的奮鬥史讓人感嘆。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長李付廣介紹,海南綜合試驗基地包括崖城基地、大茅基地和荔枝溝基地。基地在建設初期,科研人員挑水灌溉,收工後上山砍柴,就地搭灶煮飯,田間草庵留宿,悶熱的倉庫宿舍無空調、無電視、無電話、無室內衛生間,一個公共浴池也要男女單雙日分開使用;倒閉的廠房、雜亂無章的農田,外面下大雨、房間下小雨的倉庫不堪入目,更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崖城基地自1982年啟用以來,連續28年飲用的都是含氟量超標的劣質水。為了衣被天下,南繁科研人員對簡陋至極的生活條件和艱苦的科研條件並沒有太多的怨言,但因實驗室的條件短缺,科研人員田間取樣後,要長途跋涉返回內地實驗室進行測試,往往由於樣品錯過最佳處理時期而影響了試驗效果,甚至導致了試驗報廢;再加上隔離條件差造成作物花粉天然雜交、乾旱缺水造成科研材料枯死、牲畜啃食科研材料時有發生,給南繁科研人員帶來了數不清的煩惱,種種不利因素使「南繁」變成了「難煩」。
中央財政修繕購置專項的實施,使基地得到了空前發展,帶來了南繁科研的春天。
參考文獻
- ↑ 棉花減產的主要原因及分析,搜狐,2023-01-01
- ↑ 關於顯微鏡的分類,搜狐,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