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特務機構:明朝錦衣衛
錦衣衛 |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特務機構:明朝錦衣衛錦衣衛,明朝着名的特務機構,前身為「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將錦衣衛廢除。明成祖時,錦衣衛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1]
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
目錄
侍衛儀仗
錦衣衛首先是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將軍初名「天武」,永樂時改稱「大漢將軍」,選取體貌雄偉、有勇力者充任,作為殿廷衛士。校尉、力士揀選民間身體健康、沒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鹵簿、傘蓋,力士舉持金鼓、旗幟。
偵緝廷杖
「巡查緝捕」是錦衣衛區別於其他各朝禁衛軍的特殊之處,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設,專理皇帝欽定案件。廷杖就是把觸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門杖打。到明朝滅亡共行廷杖500餘次,杖斃的大臣達50多人。
軍事編制
明初軍制為「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五千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四十八處。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官職等級: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二人,正四品;鎮撫使二人,從四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下屬有將軍、校尉、力士,對外有參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國語言的翻譯。
錦衣衛高級官員有三種服飾: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蟒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蟒衣有單蟒,即繡兩條行蟒紋於衣襟左右。有坐蟒,即除左右襟兩條行蟒外,在前胸後背加正面坐蟒紋,這是尊貴的式樣。至於曳撒是一種袍裙式服裝,於前胸後背飾蟒紋外,另在袍裙當膝處飾橫條式雲蟒紋裝飾,稱為膝襴。
飛魚服:《明史·輿服志》:「嘉靖十六年,群臣朝於駐蹕所,兵部尚書張瓚服蟒。帝怒曰:『尚書二品,何自服蟒』。張瓚對曰:『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非蟒也』」。
飛魚類蟒,亦有二角。所謂飛魚紋,是作蟒形而加魚鰭魚尾為稍異,非真作飛魚形。飛魚紋,《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因能飛,所以一名飛魚,頭如龍,魚身一角,服式為衣分上下二截相連,下有分幅,二旁有襞積。
鬥牛服: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虬屬獸鬥牛。清《淥水亭雜識》卷二:「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鬥牛服者。」
歷任指揮
第一任指揮使在歷史上沒有明文記載,不過有錦衣衛指揮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驤,毛驤製造了胡惟庸死後的牽連大案。
第二任是蔣瓛,歷史上藍玉謀反的罪證就是他秘密稟告朱元璋的,藍玉案之後也被朱元璋賜死。
第三任是明成祖時的紀綱,永樂十三年他將《永樂大典》總裁官解縉置於雪地凍死。永樂十四年因為支持漢王奪嫡被殺。
明英宗時,錦衣衛指揮使是劉勉和徐恭。王振上位後,提拔親信馬順作了錦衣衛指揮使。
明景泰時,盧忠當了指揮使。
憲宗朝的第一位指揮使是萬貴妃的弟弟萬通。
弘治朝的牟斌也是個厚道人。
正德朝時,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與張采攀附劉謹,劉瑾倒台後也被處死。接任指揮使的是錢寧,被武宗皇帝親近江彬扳倒。江彬繼任,武宗死後,江彬也被殺。
嘉靖朝錦衣衛指揮使更迭很快,朱宸、駱安、王佐、陳寅。之後就是陸炳,嘉靖三十九年接任的是朱希忠。
萬曆朝張居正時代的指揮使是劉守有,他是名臣子弟,出身好。後期是駱思恭,可惜被魏忠賢陷害。接任指揮使的是田爾耕。
崇禎皇帝繼位後完結。接任的是駱思恭的兒子駱養性。之後是吳孟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