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专著。梁启超著。曾简编为《中国文化史纲》发表在1921年《改造》杂志上。有商务印书馆1924年排印本。另有《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册,系1926—1927年梁氏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讲课,由周传儒、姚名达笔记,然后审阅编订,收入《饮冰室合集》,由中华书局于1936年出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征引大量古今实例,详尽论列史料的各个环节,尤其“补编”更为精细,在资产阶级史料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总结了清末以来对封建史学的批判、改造,规定了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方法来整理东方古代文明。详细分析了史料的种类,论述了史料收集、鉴别、归纳的方法。梁氏极重视史料工作,大谈史料的正误辨伪工夫,称赞乾嘉学源的考据为“实事求是主义”。但他并不完全拘泥于此,而是高屋建瓴,率先纵论“史的意义和范围”,“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过去中国之史学界”、“史的改造”等重大理论课题。明确指出“吾修治史本非徒欲知有此事而止,既知之后,尚须对于此事运吾思想、骋吾批评”,他认为社会历史并非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历史为人类心力所造成”,英雄伟大的“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补编》论述人物传、年谱、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研究方法,强调分科分类进行各种专史的研究,然后合成大规模完整的通史。批评当时偏向于琐碎考证钩沉的学术风气,称之是一种“病的形态”。竭力以折中主义,不可知论反对历史唯物主义。梁氏的历史研究法基本上还未超出史料编纂学的范围,就思想性而言,较其廿世纪初的《新史学》理论实质是一个退步。尽管如此本书对当时和后世学术界一直有很大影响,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广东新会人。曾助康有为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任《时务报》主笔,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维新运动时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失败后到日本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段其瑞政府财政部长,晚年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教授兼北京图书馆馆长。还著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先秦政治思想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