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室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室林木種質資源與遺傳多樣性學科是林業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資源收集、評價、保存與可持續利用,森林生物資源與遺傳多樣性分析評價、種質創新,林木新品種培育和樹木引種馴化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研究室室主任:鄭勇奇。
目錄
機構簡介
林木種質資源是林木遺傳多樣性資源和選育新品種的基礎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種、野生種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創造的遺傳材料。林木種質資源學科是一門以研究林木遺傳資源收集、評價、保存和可持續利用為主的集植物生物學、林木遺傳育種學、森林培育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基礎性學科。主要從事森林植物種質資源的保存、評價、保存與利用的理論與技術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主要是以林業生物遺傳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科學的、系統的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研究於1991年開始。中國林科院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室是國內最早的林木種質資源研究機構,原為林業研究所的遺傳育種二室, 1978年中國林科院恢復時林業研究所就設有此研究室,1997年科研機構改革時改建為林木種質資源與遺傳多樣性研究室。近20年來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室先後承擔林木種資源方面的國家攻關、科技部條件基礎建設平台項目,國家948項目、社會公益項目等各類項目多項;「八五」、「九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參加 「主要樹種種質資源庫建立技術研究」、「重要樹種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和「重要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研究」專題的研究,1999、2000、2001年中國林科院連續得到國家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項目的資助,開展林木遺傳資源保存、編目與利用的基礎研究工作,從2004年至今一直參加科技部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與共享。近15年時間內,中國林科院在全國5個氣候帶建成各具特色的10個林木遺傳資源(活體)保存庫,地跨中國寒溫帶、溫帶、亞熱帶、南亞熱帶、北熱帶的林木遺傳資源庫已初具規模,試驗保存了主要樹種的大群體、種源(林分)、家系、優樹、無性系等。已保存喬灌木樹種、花卉等76個主要物種遺傳資源1.5萬份,全國林木良種繁育基地保存了育種材料種質3.5萬餘份;初步建立了林木遺傳資源庫的技術體系,研製出中國林木遺傳資源保存策略和階段發展計劃,籌建國家林木遺傳資源數據庫軟件系統等,開創了中國林木遺傳資源保存、評價與利用的新領域。2005年開通了國內獨立域名的林木種質資源[1]的網站(www.NFGRP.com.cn)。
2006年國家林業局批覆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建設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分子測定實驗室,由本研究室負責建成並運行,並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授權為知識產權[2](林木新品種保護)司法鑑定機構。近20年來林木種質資源研究室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出版專着6部,完成林業行業標準2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研究方向
(1) 林木遺傳資源收集、評價、保存與可持續利用:森林植物種質資源的保存、評價、保存與利用的理論與技術。主要研究林木種質資源的科學評價、有效保存與合理利用,增強樹種對環境變化(如包括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防止育種群體遺傳多樣性多世代周期虧損,修復與擴大其遺傳基礎,優化基因型與環境的配置,創新優異種質與基因,開發利用具有特殊用途(如生物能源、生物質材料和其他新興市場需求)的樹木種質資源。
◎ 林木遺傳資源的保存方法,包括異地保存、就地保存以及設施保存,林木遺傳資源核心種質的構建以及種質的繁殖技術;品種資源的收集與保存;主要研究對象包括野生植物、珍稀瀕危和特有鄉土植物、經過遺傳改良的新品種、新類型等育種材料。
◎ 分子技術在林木遺傳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採用同工酶、DNA等遺傳標記分析樹種的林木遺傳多樣性及其分布模式,制定樹種的遺傳保存和遺傳改良策略,研究林木遺傳多樣性分析方法和手段,遺傳測試的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等;
◎ 林木遺傳資源經濟與生態價值的評價與開發,分析評價未被研究過的鄉土樹種(尤其是特有樹種)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及其它可能的價值,提出這些鄉土樹種的保護、保存與開發利用技術與戰略。
(2) 林木種質資源基礎信息平台建設:
◎ 建立以互聯網網站為主要框架的國家林木遺傳資源及信息平台,為科研、生產和決策提供基礎信息。建立以網絡為基礎的國家林木遺傳資源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維護和及時更新最新數據和研究進展,緊密跟蹤國內外研究動態;建立林業生物遺傳資源預警系統和應急決策機制
◎ 林木遺傳資源信息管理、資源安全監測與預警和智能決策系統,本項技術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GIS技術建立林木遺傳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以及資源安全監測與預警系統,為政府部門、研究開發部門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決策、諮詢和科普等方面的服務。
(3) 林木種質創新與新品種培育:採用常規育種方法和分子技術,對樹木進行遺傳改良,實現特定的育種目標。包括遺傳變異分析、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育種手段,獲得具有優良目標性狀的樹種、種源、家系、無性系,或具有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的樹木新品種。研究樹木多世代育種中遺傳多樣性與遺傳增益的優化模型,以及多性狀選擇方法。
(4) 樹木引種馴化:根據氣候相似、生態因子匹配等樹木引種理論,分析、預測樹木引種的潛力,採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立樹木引種決策支持系統。開展國外優良樹種和繁殖材料的引種和國內鄉土樹種的引種馴化試驗,對引種成功的外來樹種進行遺傳改良。研究園林景觀植物引種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理論與方法,開展國際林木種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交換、交流。
(5) 植物新品種測試技術:主要研究林木新品種DUS測試技術與方法,林木新品種測試指南的編制,林木新品種分子測試技術,林木新品種數字化圖像描述與識別技術等。
(6) 林業生物安全:研究外來樹種生物入侵評價技術標準與風險管理,轉基因樹木的安全性評價與監測技術,林木遺傳資源跨境轉移與管理等。研建外來樹種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利用GIS技術建立外來樹種繁殖擴散監測預警系統。
1997年以來,本學科開始承擔培養林木種質資源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任務,至今培養博士後2名,博士 4 名,碩士7名。目前林木種質資源學科在林木遺傳資源的收集、評價、保護和利用等領域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在研究設備和設施條件方面也居於國內領先地位。
參考文獻
- ↑ 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技術解決方案,搜狐,2018-06-08
- ↑ 什麼是知識產權?哪些屬於知識產權? ,搜狐,20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