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
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共同组建的国内第一个气象与旅游跨界融合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将面向全国各级政府、社会、企业、旅游景点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是国内、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型的高端智库和科研平台。
目录
研究方向
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将系统深入研究“旅游+气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路径,探索新型现代气象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模式和办法,促进气象旅游气象保障服务水平提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将面向全国各级政府、社会、企业、旅游景点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是国内、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型的高端智库平台。
发展历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做好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加快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气象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6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共同成立“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是国内第一个气象与旅游跨界融合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对加快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科研条件
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将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建设“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协同研究平台,就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理论体系、中国天然氧吧等已创建品牌绩效评价、国家气象公园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气候康养地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极端天气对旅游公共安全的影响等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将面向全国各级政府、社会、企业、旅游景点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是国内、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型的高端智库平台。
科研成就
11月8日至9日,“首届中国气象旅游发展会议——气象赋能生态旅游”在四川省甘孜州海螺沟景区召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四川省气象局一级巡视员马力出席会议。会议以“气象赋能生态旅游”为主题,旨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何让气象为生态旅游赋能,推动中国气象旅游发展创新理论和实践研究。全国8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知名的气象、旅游、生态等领域专家学者为气象旅游发展献计献策,举行了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海螺沟研究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1]。
本次会议是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举办的首届中国气象旅游发展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气象资源已经成为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的一项核心资源。将持续依托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探索前沿创新领域,巩固创新合作成果,培养跨界创新人才,提升创新合作层次,后续将就气象+旅游科学研究,业务服务、效益挖掘等开展更多相关工作,力争建设成为中国气象与旅游融合创新研究的重要学术高地,赋能生态旅游发展[2]。
11月24日,2020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发布会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举行。会上,《2020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正式发布。《2020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是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及携程集团联合发布,以2016-2019年创建并复查合格的114家中国天然氧吧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品牌效益表现、旅游热度、游客需求、舆情等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并重点关注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游客行为特征。本次《2020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首次发布了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指数,该指数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维度,综合评价创建地区的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表现。
在综合效益指数Top20榜单中,福建武平、河南卢氏、江西德兴、四川沐川获得了效益指数5颗星;云南镇沅县、屏边县、双柏县获得效益指数4颗星。除综合效益指数外,《2020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还发布了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指数。而经济效益榜单Top10显示,各地成为氧吧后,年旅游人数平均增长了35%、年旅游收入平均增长了41%。《2020中国天然氧吧绿皮书》同时发布了中国天然氧吧旅游热度榜,并分析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游客行为特征。从地域分布来看,人气十强氧吧中有9家位于江南地区。
视频
中国气象旅游发展研究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海螺沟打造成为中国气象赋能旅游发展新高地,搜狐,2020-11-09
- ↑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与展望之一: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 ,搜狐,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