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博物館
中國煤炭博物館,1989年10月1日建成開館,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和晉祠路交匯處,為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1]。
煤炭博物館分東西兩院。東院是博物館的主體,主要介紹中國煤炭分布以及煤炭自然形成機制等;西院曾長期作為太原理工大學千峰校區,供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使用。
目錄
歷史
1982年2月19日,原山西礦業學院(現太原理工大學)向山西省委呈報《關於煤炭部擬在太原市興建中國煤炭博物館的報告》。同年7月21日,山西省委辦公廳通知,經省委1982年7月16日常委會議決定,同意煤炭部在太原市興建中國煤炭博物館。
1983年4月12日,煤炭部批覆中國煤炭博物館計劃任務書,建設工作由山西礦業學院承擔,占地83畝,計劃建築面積28500平方米,投資2400萬元。
1985年5月中國煤炭博物館終於在太原破土動工。由於建設資金不足,1988年4月14日,煤炭部以(1988)煤辦字第338號文件,改變煤博館隸屬關係,改由山西煤管局領導並負責籌集建設資金。1989年9月30日,中國煤炭博物館落成開館。
景點簡介
中國煤炭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是全國煤炭行業歷史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業的科普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和宣傳教育機構,是崇尚科學和文明的象徵。中國煤炭博物館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被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協、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的稱號,被山西省授予「山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
中國煤炭博物館分東、西兩院,占地約11公頃,建築面積約90,000平方米,由陳列大廳、中國煤炭科教文交流中心、學術報告廳、辦公研究樓和現代科技學院等組成。
中國煤炭博物館基本陳列總體規劃為「七館一井」:煤的生成館、煤炭與人類館、煤炭開發技術館、當代中國煤炭工業館、煤炭藝術館、煤炭文獻館、中外交流館和模擬礦井。對外開放的有煤的生成館、煤炭與人類館、煤炭藝術館、煤炭文獻館和模擬礦井。另外還新開發了古代壁畫館和煤礦安全教育館,在全國煤炭工業的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國行業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中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2]。
中國煤炭博物館坐落在「煤海」山西省的省會太原市的迎澤大街和晉祠路交匯處,是我國唯一的煤炭行業專業博物館,他的煤炭文物標本的收藏機構。自1989年開館以來,在文物徵集、基本陳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得到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十餘年的發展使我們在全國博物館行業具有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使煤炭古今文化得以發掘和傳播。中國煤炭博物館基本陳列將呈現給您煤炭的生成、煤炭的開發史、煤炭與近代工業革命、煤炭與人類、煤炭與藝術等內容,通過詳實的文物史料,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深刻揭示了煤炭帶給人類的光明與幸福。
博物館永久的陳列——《模擬礦井》,其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在世界同類博物館中是少見的,他集合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應用了高新技術和藝術相互結合的現代展示手段來營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採煤,近代打眼放炮採煤和掘進工作面,現代綜合機械化採煤和掘進工作面以及地質構造等八個景觀。在工作面安裝有整套的採掘機械和會動的礦工蠟像,具有深厚的煤礦氛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向人們展示了從古到今煤炭開採技術發展的歷史。
中國煤炭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布置遵循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則,努力用豐富的藏品,輔之以高新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現代展示手段,使觀眾在寓教寓樂的環境中,了解煤炭的歷史、煤炭的科學技術、煤炭的文化,從而得到科學的啟迪和藝術享受。中國煤炭博物館基本陳列總體設想為「七個展館」、「一個模擬礦井」。即:「煤的生成」、「煤炭與人類」、「煤炭開發技術」、「當代中國煤炭工業」、「煤炭藝術」、「煤炭文獻」、「中外交流」、「模擬礦井」。其中模擬礦井已在1993年6月建成,以預約形式接待觀眾。
視頻
中國煤炭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煤炭博物館成國家一級博物館、4A級旅遊景區,中國網,2009-09-24
- ↑ 展館概況,第一展會網,2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