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真空學會真空冶金專業委員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真空學會真空冶金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和首次學術會議,於1980年10月17日至23日在瀋陽東北工學院召開。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廠企業等42個單位的代表和工作人員100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得到了中國真空學會[1]、東北工學院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熱情支持。

目錄

真空冶金專業委員會名單

(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名譽主任:巴德純

顧問委員:張世偉、陳長琦、彭 平、儲少軍

主任委員:王曉冬

副主任委員:(19人)

干蜀毅、王 冬、盧耀文、田修波、馮煜東、劉 坤、劉秋蘭、劉彭義、許 濤、孫立臣、

孫寶玉、孫足來、李爭顯、李奇志、林相坤、鄭 洪、孟 宇、趙崇凌、徐寶強

委員:(87人)

丁萬昱、萬旭傑、王 海、王 攀、王小霞、王吉剛、王旭迪、王金鎖、王國棟、王貴毅、

王賀權、王家傑、方立武、鄧子龍、鄧文宇、邢 宏、鞏春志、呂 飛、任 彤、任為民、

任尚瑾、劉 偉、劉 波、閆 睿、安躍軍、許忠旭、孫 傑、孫俏俏、牟 濤、杜廣煜、

杜春林、李正平、李國棟、李成林、楊卯生、楊慶喜、楊建川、楊建斌、楊洪廣、楊翠玉、

吳曉斌、佘峻聰、辛 放、高迪舟、宋青竹、張 軍、張 鈞、張 莉、張 罡、張 琦、

張國華、張寶夫、陳子宇、陳榮發、周士海、周洪軍、周海軍、房 也、孟冬輝、趙計春、

柏向春、鍾雲會、段永利、侯榮華、宮 駿、徐法儉、高 波、高亞傑、郭保安、郭美如、

郭曉慶、唐雲劍、唐松林、陶福春、黃 濤、鄂 鵬、蔣文龍、韓 傑、景加榮、靳 毅、

雷占許、竇為學、藺 增、裴 文、廖國進、薛 松、魏海波

秘書長:劉 坤

副秘書長:杜廣煜、孫俏俏、雷占許、王玲玲、齊麗君、楊翠玉

相關資訊

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孫立濤教授、理事江穎教授榮獲2022「科學探索獎」

9月15日,2022「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真空學會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真空學會理事長孫立濤教授;學會理事、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江穎教授, 榮獲2022「科學探索獎」。

孫立濤, 江蘇省真空學會理事長、東南大學副校長、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項目獲得者(2015)、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6)、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7)、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9)、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8-2021)。

長期從事微納電子材料與器件、可視化原子尺度製造及原位檢測方面的研究。基於原位電子顯微學技術,發展了多種可實現原子尺度加工與原位表徵的方法,可直接揭示未來更小尺度製造涉及的新現象、新原理與新機制等,實現製造過程的原子尺度上可見、可懂、可控。相關成果發表於SCI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9篇),國內外會議邀請報告180餘次,申請專利100餘項,提出並實現了石墨烯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和產業化,作為主編撰寫石墨烯相關專着2本。目前兼任《電子器件》雜誌主編,Materials Today Nano、Microstructures、Materials雜誌編委,美國IEEE納米技術委員會南京分會主席,江蘇省真空學會理事長,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國家石墨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顧問,住建部科技協同創新專委會委員,歐洲科學基金會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等。曾獲「Nano Research 2021年度青年創新者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8),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2021),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一等獎(2021),指導團隊獲國家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

江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北京大學輕元素先進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助理教授,2016年晉升長聘副教授,2018年晉升長聘教授和博雅特聘教授。201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9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同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2020年出任北京大學輕元素先進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兼職包括:《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科學通報》、《物理學報》、《化學學報》、《物理化學學報》等期刊雜誌編委,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物理聯合會中國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真空學會理事、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全國青聯委員。

研究方向為表面科學和掃描探針顯微學。長期致力於尖端掃描探針顯微術的自主研發,以實現電子態、核量子態、振動態、光子態、自旋態等單量子態的極限探測和操控,及其在單分子和低維材料方向的應用。近年來,成功研發了一套新型掃描探針顯微術,刷新了掃描探針顯微鏡空間分辨率的世界紀錄,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氫原子的直接成像和定位,將表/界面水科學的研究推向了原子尺度,並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材料、生物等領域。

多次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其中包括:《科學》2篇、《自然》5篇、《自然》子刊10篇,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受邀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美國真空學會年會、美國化學學會年會等90餘個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其中12次主旨/大會報告)。

曾獲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6和2018)、陳嘉庚青年科學獎(2018)、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2018)、中國青年科技獎(2019)、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2020)、日本「仁科芳雄亞洲獎」(Nishina Asia Award 2020)、全球華人物理與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AAA,Robert T. Poe Prize 2020)等榮譽或獎項。

「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四年來共評選出200位獲獎人。作為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獎項秉持「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的宗旨,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學「無人區」,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研究人才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

參考文獻

  1. 學會為什麼要有會員 ,搜狐,2017-05-03
  2. 博士生導師是什麼級別 ,搜狐,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