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
中國神話一般指的是關於上古傳說、歷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體,通常它會透過口述、寓言、小說、儀式、舞蹈或戲曲等各種方式在上古社會中流傳。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分,關於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可以在《山海經》、《水經注》[1]、《尚書》、《史記》、《禮記》、《楚辭》、《呂氏春秋》、《國語》、《左傳》、《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發現。
就像其他民族的神話一樣,中國上古神話是源自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試圖透過推理和想象的方式對各種自然現象作出合理解釋,但是由於當時的認識水平較低下,因此經常籠罩着一層神秘的色彩。
另一方面,上古神話也是上古社會的縮影,神話中的人物大多來自原始人類的自身形象,狩獵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大多與狩獵有關;農耕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多與農業有關。
目錄
分類
根據中國神話學者袁珂的分類,現在所說的中國神話可分為「神話」、「傳說」和「仙話」三種:
- 傳說就是一些口耳相傳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會隨着人口的遷移,在相隔數百里的地方,有着同樣人物的傳說,卻又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偏差,傳說中的主角是人,樣貌、能力和功績雖被誇張描述,但並非不可接受,內容也較貼近現實世界;
雖然學者把中國神話細分為以上三類,但歷代以來的道士把他們的信仰和想象加入在神話當中,民間普遍也把三者混為一談,舉例說明: 在神話中,盤古用斧頭劈開雞卵分辟天地,最後他的身體也化作世間萬物;但在仙話中,盤古變做一個叫「元始天王」的仙人,祂遨遊天地之間並與一位叫「太元玉女」的仙女結合,生了一個叫「天皇」的兒子。
影響力
由道教開始在中原盛興以後,道士們為了能有效的把教務向四方推動出去,便在上古神話或其他宗教的信仰基礎上,添加自己的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漸發展出了三清尊神、玉皇、三官大帝等的神仙體系。如今的道教修持法門,除了有屬於道教本身的觀念和方法外,也遺傳了上古時代的萬物有靈、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信仰。
在晉代至明清時期,中國文學史上又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志怪小說」或「神魔小說」的類別,主要講述「神」、「鬼」、「仙」、「妖」、「精」、「怪」、「佛」、「魔」的故事,當中很多是參考了神話、傳說和仙話,其中有名的當屬「封神演義」、「西遊記」、「鏡花緣[2]」及「聊齋志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