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4年,其前身是奠定我國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基礎的第一個稀有元素礦物化學實驗室(1956年)和第一個同位素絕對年齡實驗室(1960年)。實驗室依託「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和「環境科學」等4個具有博士學位[1]授予權的二級學科,定位於基礎研究,致力於發展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學理論和技術方法,揭示地球內部和淺表地質體的物質組成及演變規律,深化對地球形成演化、地球各層圈相互作用以及各種地質過程的認識,闡明其對礦產資源形成和環境變化的制約,為解決資源環境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目錄
實驗室-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於2004年被正式批准成立。
實驗室-科研領域
本實驗室以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示蹤為手段,以解決地殼演化和資源環境研究中的地球科學基礎理論問題和國家重大項目為目標,系統地發展了同位素年齡測試、高精度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技術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基礎理論水平,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中青年科技隊伍為骨幹的研究集體,在許多研究領域和分析技術方面處於國內領先的地位,在多項的國際合作的地球科學前沿領域的研究中也有相當高的顯示度。
實驗室-科研團隊
實驗室現有研究顧問4名,研究員13名(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4人),副研究員[2]4名,技術人員10名,大部分成員是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科學家。研究生博士後等流動人員20多名。實驗室主任為李獻華研究員,副主任為徐義剛研究員、許繼峰研究員、孫衛東研究員和王岳軍研究員。
實驗室-研究方向
以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學科優勢為依託,發展適用各種地質對象的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蹤方法,加強多元同位素體系理論研究,並與當前地球科學前沿領域-大陸動力學和全球變化密切結合;通過同位素年代學與地球化學研究,為解決大陸動力學、殼幔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資源形成和勘探以及全球變化等重大基礎問題作出具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有:
(1)多元同位素體系示蹤理論
(2)同位素年代學新技術、新方法
(3)岩石圈演化的化學地球動力學
3. 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1)海陸岩石圈化學地球動力學演化
(2)地幔柱與超級地幔柱活動及殼幔相互作用
(3)同位素地球化學示蹤理論和定年新技術、新方法研究
(4)全球變化研究中的高分辨率地球化學記錄和環境同位素示蹤
實驗室-發展目標
以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研究地球內部和淺表地質過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組成的演變規律,重點探索殼幔的組成、結構和動力學演化及其對礦產資源與環境變化的制約,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家固體地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
在未來8-10年內,將實驗室建成以擁有國際知名地球化學家和完整配套的元素-同位素實驗設備與技術隊伍為標誌的國際知名研究群體,大幅度提高我國在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領域的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並具有原始創新和培養一流科技人才的能力。
實驗室-歷史沿革
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於1958年至1962年在中國科學院原地質研究所由李璞先生為首創建的「絕對年齡實驗室」,1966年搬遷至貴陽後更名為「同位素年齡實驗室」,1983年正式命名為「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室」,1987年搬遷至廣州,2004年被正式批准為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室,建立了我國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學實驗室,開創了我國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 ↑ 如何申請博士學位?,搜狐,2019-02-20
- ↑ 副研究員職稱評審條件要求,搜狐,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