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邏輯史

 

 

 

中國邏輯史包括演繹邏輯歸納邏輯思想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包括中國古代以正名和論辯術為主要對象的名辯之學或名辯邏輯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也包括印度因明和西方邏輯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歷史。

目錄

內容簡介

我們這本《中國邏輯史》專著堅持以形式邏輯思想在中國的發生、發展的歷史為主要對象和範圍,堅持以科學的現代數理邏輯和正確的傳統邏輯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鑑於目前在中國邏輯史研究領域存在着對象、性質、方法等問題上的許多混淆和誤解。我們這本《中國邏輯史》專著決定用比以往任何中國邏輯史著作更多的篇幅,努力站在現代邏輯科學的高度,詳細論述中國邏輯史的對象、範圍和方法,並第一次討論了中國邏輯史與哲學史、辯證邏輯史、語言學史符號學史、語義學史、名辯學史等相關學科史的關係。所以,《中國邏輯史》的「緒論」實際上具有為「中國邏輯史」這門學科重新正名的意義和作用。以澄清對「中國邏輯史」這門學科的種種混淆或誤解。這是我們這本《中國邏輯學》專著的重要特點之一。

創作者簡介

周雲之,男,江蘇宜興人,1934年2月24日出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62年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擔任潘梓年的科研和機要秘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曾兼任過中國邏輯研究會理事長、墨經研究會副理事長、金岳霖學術基金會學術委員等。主要從事哲學、邏輯學特別是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工作。著作有《先秦名辯邏輯指要》、《墨經邏輯學》、《公孫龍子正名學說研究》、《名辯學論》著。合著有《形式邏輯原理》、《先秦邏輯史》、五卷本《中國邏輯史》(副主編)等。在國內外發表過學術論文50餘篇。

作品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中國邏輯史研究的對象、範圍、方法、意義

第一編先秦時期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開拓、發展和創立

第一章春秋末年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開拓者.

第一節鄧析在「刑名之辯」和「兩可之說」中的正名思想

第二節孔子的正名思想和類推方法

第三節墨子關於「辯」的思想和立論的「三表說」

第二章惠施和公孫龍的邏輯思想

第一節惠施的自然觀和推理思想

第二節公孫龍的二元論名實觀

第三節公孫龍的邏輯正名學說

第三章後期墨家的邏輯學說和理論體系

第一節關於辯學的對象、作用和客觀基礎

第二節以名舉實的概念學說

第三節以辭抒意的命題學說

第四節以說出故的推理、論證學說

第五節「說」和「辯」的各種具體論式

第六節「辯」的邏輯規律和有關規則

第四章荀子和韓非的邏輯思想

第一節荀子的正名學說體系

第二節荀子的辯說邏輯體系

第三節荀子「三惑」說的基本內容和理論價值

編輯推薦

《中國邏輯史》的最大特點和優點之一,是第一次全面總結了20世紀後50年對中國古代邏輯研究的歷史與成果,從而使這本《中國邏輯史》成為一本包括年代最長和最具有新意的中國邏輯史通史性著作。《中國邏輯史》在運用傳統邏輯的方法和初步運用現代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的方法來研究、表述、論證中國古代的邏輯思想方法,是積極可取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