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加坡关系
中国-新加坡关系(英语:China–Singapore relations)即是新加坡与中国这两个地方,以至于其政权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不迟于南北朝梁朝时期开始;据清代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华人在新加坡安葬。1819年新加坡开埠以后,来自中国的华人相继前往新加坡谋生,当地华侨甚至为其后的共和革命和抗日战争出力。此外,清代和中华民国都曾经在新加坡设立使领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经济往来尚未断绝,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政权支持马来亚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阵线的斗争,以及李光耀在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打击共产主义等意识形态,甚至抑压华文的关系,中方批评新加坡当局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但1970年代末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态度改变,与新加坡的关系不断改善,不过两国直至1990年中国与印尼复交后不久才正式建交。新加坡是最后一个与北京当局建交的东盟创始成员国。中国大陆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在近年迅速地发展,双边贸易总额也不断攀升。
自2013年起,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因为新加坡在海峡两岸做杠杆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关系也深入连接到大中华地区的政治领域中,外交逐步在倾向中国一方。虽然如此,有评论认为长期身为美国盟友的新加坡在增进中国与新加坡关系这方面会有所顾忌,而新加坡为了保持竞争力,引入不少中国大陆技术移民也引起新加坡本地人的微言。
目录
历史
古代
东南亚史学家许云樵认为,东吴时期康泰南宣国化期间途经的蒲罗中,就是现代的新加坡。不过这个说法被饶宗颐等学者质疑。
清代颜斯综编著的《南洋蠡测》曾提及新加坡,并指出当地“有唐人坟墓,碑记梁朝年号及宋代咸淳”。
近代
英属马来亚时期,很多中国人为了脱离贫穷和逃避战争而移居到新加坡,并于当地就业。多数新加坡华人的家乡位于华南的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岛。清朝曾设立驻新嘉坡领事(1877年-1912年),辖区更一度扩张到海峡殖民地。
独立前的的新加坡由英国统治,当时英国曾一度与中华民国存在着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立国后,新加坡的主权在1963年被移交给当时与中华民国建交的马来西亚。
新加坡独立后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没有与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新加坡和中华民国开展了军事交流,但是新加坡却表示,在印尼与北京复交之前,不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人民日报》、北京广播电台则以“帝国主义的走狗”称呼新加坡。在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新加坡开展了非正式的双边关系。随后双边在1981年互设商务代表处。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商业船班于1985年开通。中新两国在1990年10月3日建交[1],而新加坡则成为最后一个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南亚国家。
中新关系随着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于2004年以私人身份出访台湾而陷于低潮。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所有国家都不应该与台湾当局建交,或进行所谓“非正式”的出访。同年稍晚时,中国政府将双边关系搁置。但两国的关系随后因两国签署了有关自由贸易、教育、外国投资和科技的协议而逐渐得到改善。
进入2010年代后,新加坡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助中国筹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项目所需的资金,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也持续增长。同时,中国大陆的中国民族主义越趋高涨,官员开始指控个别国家的行为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新加坡赞成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容许美国军舰以新加坡为基地进行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大陆民间认为这是“制衡中国”的表现。此外,新加坡亦以航行自由、尊重国际法、促进东盟各国团结为理由,以非声索国的名义调停南海争端。2016年,两国关系因为连串事件而陷入低潮:中国不满新加坡干涉南海争议,至9月,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小报《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辑胡锡进曾经指控新加坡在南海仲裁案中选择靠拢菲律宾和越南,在不结盟运动会议上附和菲律宾的立场,而且准许美国空军在新加坡设立基地,对付中国。为此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曾与胡锡进展开笔战。此外,2016年11月香港海关扣押一艘从高雄港出发,载有9辆泰瑞克斯装甲车的货船后,中国也表明反对新加坡继续与台湾进行军事交流。2017年,两国重启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李显龙亦于9月应邀访华,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2],重申新中两国的友好关系。自此双边关系开始改善。
视频
中国-新加坡关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和新加坡什么时候建交的,中国历史网,2018-01-25
-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中共新闻网,201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