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書籍中所記載的妖怪
中國古代書籍中所記載的妖怪
中國的妖怪文化源遠流長,如同基因一般,自遠古先民的血液中一直流傳至今,深深紮根於國人的靈魂之中。
《白澤圖》《山海經》《搜神記》《玄怪錄》《聊齋》《閱微草堂筆記》……漫漫歷史長河裡,留下了數以千計的奇詭異想。妖怪,存在於人心和世界的縫隙之中,存在於人的頭腦、意識之中。
從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和心理學上看,全世界恐怕很難再找到一個國家像中國這般,將關於妖怪的記載、想像以及在生活中的映像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現象和生活思維方式。
目錄
什麼是妖怪?
東晉文人干寶在《搜神記》中指出: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里之用也。本於五行(金、木、水、火、土),通於五事(貌、言、視、聽、思),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與休咎(吉、兇、禍、福)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於中,物變於外,形神氣質,表里之用也。本於五行(金、木、水、火、土),通於五事(貌、言、視、聽、思),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與休咎(吉、兇、禍、福)之徵,皆可得域而論矣。」
古時之民,因為對自然認識不足,加之各種離奇現象引發的視覺、心理感應,理解不了,便視之為妖怪。
但妖怪並不是簡單的封建迷信,而是社會狀態、人類心理、文明演化之映射。從這些妖怪的故事裡,我們得以發現文明漫長演化過程中人們深層次的精神世界,和世界觀、價值觀和生存狀態的綜合展現。[1]
記載神怪的中國古代書籍
《山海經》
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2]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國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幽冥記》
是一本漢族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的志怪小說集。為南朝宋宗室劉義慶集門客所撰。是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篇幅較大的一種。原書久已失傳。
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集佚文 260多條。所記都是神鬼怪異故事﹐與《搜神記》同為志怪小說的代表作。書中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廣為流傳﹐龐阿與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離魂記》的情節相似﹐廣平太守徐玄方女復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雛型。
《列異傳》
志怪小說集。多為鬼神妖怪故事。如《談生》寫冥婚,《宋(一作宗)定伯》寫宋定伯捉鬼賣鬼。其中許多情節為後世志怪小說所採用。
《列異傳》記述上至皇帝下到甘露(高貴鄉公曹髦)年間的事,其內容正如魯迅所說:「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記述的都是神仙鬼怪。
書中寫得最多的是鼓吹神仙和道術:魯少千能憑道術治蛇妖;費長房能降神、使神、縮地脈;道人能使活人與死人相見;神仙能令死人復生等。其次寫妖魅害人:如金銀為妖害人,獲草作鼠為妖,狐狸精、鯉魚精、蛇精害人等。第三方面是宣揚人死精神不死、死後有靈、陰曹地府確實存在等方面的內容:《公孫達》中,公孫達死後通過兒子的嘴與家人對話;高士鮑宣積德行善,死後顯靈。是的鮑宣一家三代高官厚祿。蔣濟亡兒在陰曹地府託夢父母,謀求美差。其他的諸如樹木為怪,玉石變美女,人變白鹿,不一而足。
《搜神記》
是一部記錄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多篇,開創了中國古代神話的先河,作者是東晉史學家干寶。
《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文章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鬼神信仰」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它與山川祭祀、祖先祭祀並列。自商周以來,歷代帝王無不親登祭壇祭祀。《搜神記》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
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反抗者的鬥爭,常為後人稱引。
西遊記
西遊記中扣除佛祖、觀世音等BUG級角色以外的眾仙眾妖,兩大妖怪強者分別是「六耳獼猴」、「金翅大鵬雕」、「九靈元聖」。[3]
六耳獼猴,最強的地方應該是幻術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劇情就是COSPLAY成孫悟空,而三界內除了佛祖以外,沒人能看破他的原形,跟悟空鬥得難分難解,但最終還是略輸悟空。
「金赤大鵬雕」是如來佛底下的護法坐騎,而金翅大鵬鳥或稱迦樓羅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他每天都要吃千條毒蛇,結局就是毒發身亡而死。
清代三本記錄妖怪書
以記錄妖怪為主的,清代的三本:
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
袁枚的《子不語》
李慶辰的《醉茶志怪》。
三本書語言簡潔,所記錄的妖怪也多是作者從自己本地的奇談怪論,街談巷議中收集而來,其中一些妖怪直到現在還在當地流傳著。[4]
中國妖怪列表
中國的妖怪,好的多還是壞的多?列舉了一些出自中國古代書籍中所記載的各種妖怪。
螭魅又名魑魅
螭魅又名魑魅是傳說中在山林專門害人的妖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杜預 註:「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陸德明 釋文:「魅,亡備切。
《史記·五帝本紀》:「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說文》作『鬽』,云:『老精物也。鬽,或從未。』」 楊伯峻 註:「螭魅,古人幻想中之怪物能為人害者。」 晉 陸機 《輓歌詩》之二:「壽堂延螭魅,虛無自相賓。」章炳麟 《獄中聞沉禹希見殺》詩:「螭鬽羞爭焰,文章總斷魂。」《
晉書·范寧傳》:「 王 何 叨海內之浮譽,資膏粱之傲誕,畫螭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俗。」《漢書·王莽傳中》:「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顏師古 註:「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
《文選·張衡<東京賦>》:「捎魑魅,斮獝狂。」 薛綜 註:「魑魅,山澤之神。」 唐 盧綸 《割飛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須藏怪須懾。」 清 唐孫華 《時世公子行》:「生獰面目驕橫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明 徐復祚 《投梭記·獲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奮。」 廬隱 《或人的悲哀》:「他們不用鏡子,照他們魑魅的怪狀。」
宋 蘇軾 《到常州謝表》之一:「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參見「 螭魅 」。
畢方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5]
《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袁珂說畢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
《駢雅》:「畢方,兆火鳥也。」鳳即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徵。《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大風為害,堯乃使羿...繳風於青邱之澤。」大風即大鳳。《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玫,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辟邪
古代神獸。形狀似鹿,尾長,而有兩角。漢人佩帶雕有辟邪獸的飾物以辟邪。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者)兩角〔者〕或為辟邪。」
白澤
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世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為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徵。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又名「獨角獸」)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6]
沉石明雞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妖怪。形狀像燕子,生活於地下,在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來。
記載在晉·王嘉《拾遺記·魏》:「建安三年,胥徒國獻沉石明雞,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應時而明,聲能遠徹。」
長右
有四隻耳朵的長臂猴子。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也是大水的徵兆,叫聲像人的呻吟聲。郭璞《圖贊》:「長右四耳,厥狀如猴。實為水祥,見則橫流。」
重明鳥
其形似雞,鳴聲如鳳,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妖物等災害。
在中國民間新年風俗中,貼畫雞於門窗上,實即重明鳥之遺意。[7]
耳鼠
像鼠,但是兔頭,能用尾巴來飛。《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 丹熏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晉 郭璞《耳鼠》: 「蹠實以足,排虛以羽,翹尾飜飛,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鼓
人的臉但是龍的身體。
《山海經·西次三經》「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人面而龍身,是與欽䲹在手動語言轉換規則中檢測到錯誤殺葆江於崑崙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瑤崖。欽䲹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大旱。」
虹蜺
傳說兩頭一雄一雌的妖蟲。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炫燿虹蜺。」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飄飄焉若在乎倒景之流。」魯迅 《熱風·隨感錄四十二》:「我們如果根據神話,說從前某某大仙,曾推著獨輪車在虹霓上走,現在要仿他造一條路,那便無所不可了。」
宋 范仲淹 《與謝安定屯田書》:「先生胸中之奇,屈盤虹蜺。」明 許自昌 《水滸記·冥感》:「乞香茗,我因此賣眼傳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顧炎武 《贈推官咸正》詩:「當年 關中 陷,九野橫虹霓。」
患鬼
患鬼是監獄的愁緒怨氣鬱結而產生的鬼怪,身長數丈,形狀象牛,青色的眼睛,閃亮的眸子,四隻腳插在泥土中,一直在動卻位置卻不變化,酒能解愁,因此用酒澆它就可以使它消去。
吉弔
傳說指龍生的蛋。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又海上人云:龍生三卵,一為吉吊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一·吊》:「惟 蘇頌 《圖經》載吉吊脂,雲龍所生也。」《山海經·北山經》:「堤山……堤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泰澤,其中多龍龜。」郝懿行云:「疑即吉吊也,龍種龜身,故曰龍龜。」
鹿蜀
樣子像馬但頭白的,身上的斑紋像老虎尾巴紅的,叫聲像唱歌。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和《圖贊》「鹿蜀之獸,馬質虎文。驤首吟鳴,矯足騰群。佩其皮毛,子孫如雲。」
臨洮巨人
身高五丈的巨人,一共十二隻,曾在秦始皇時出現在臨洮縣。秦始皇用銅鑄成十二個巨人來記錄他們的形象。
貓容婆
嶺南民間傳說,貓首人身的老婦,食幼童,頭頂長有第三隻眼睛,戳瞎即可殺死她,台灣有類似傳說,稱為虎姑婆,是老虎化為精怪,喜食幼童。
犰狳
樣子像兔子,眼睛像鷹,鳥嘴,蛇尾,看到人會裝死,叫聲是自己的名字。
記載在《山海經·東山二經》: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余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靖人
中國神話傳說的小人。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小人國,名 靖人 。」
郝懿行 箋疏:「《說文》云:『靖,細貌。』蓋細小之義,故小人名靖人也。」 袁珂 校註:「靖人、僬僥、周饒、侏儒,並一聲之轉。」
蠱雕
模樣像雕,頭上有角,叫聲像嬰兒。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是食人。」。
《駢雅》記:「蠱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紺珠》記:「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
天雨草
君主吝惜俸祿,無信譽,賢臣離去,則會天降妖草,如同下雨,草葉粘連有彈丸般大小。 《搜神記》
瞳人
人的瞳仁所化的妖怪。 《聊齋志異·瞳人語》
太歲
一說為道教神祇,民間習俗安太歲。另一說則是土中的肉塊,而有「太歲頭上不能動土」之說,有些人認為太歲可能是肉靈芝。
山魈(獨腳鬼)
魈是一種像小孩一樣的山精鬼怪,長了一隻腳往後,喜歡在夜裡侵犯人。
晉· 葛洪《抱朴子·登涉》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
傒囊
山間有一種叫做傒囊的妖怪,樣子像小孩,看見人就會引誘人拉人,但是把你拉去它待的地方,它就會死去。
玉雞
《神異經·東荒經》: 「蓋 扶桑山 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
《宋書·符瑞志上》:「昭靈後 游於 洛池 ,有玉雞銜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 昭靈後 取而吞之。又寢於大澤,夢與神遇……遂有身而生 季 ,是為 高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