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畈鄉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西北部,東接樟樹墩鎮,南鄰灣里,西鄰貴溪市,北界三縣嶺。總面積152平方公里,是弋陽縣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的鄉,是弋陽縣的糧倉之一。耕地面積40049畝,其中旱地2339畝、山林面積163926畝、水面面積7236畝,中畈鄉轄11個村委會,總人口3.4萬左右。[1]

中文名: 中畈鄉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弋陽縣

面 積: 152 km²

下轄地區: 轄11個村委會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區碼: 334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4萬人

火車站: 弋陽站

車牌代碼: 贛E

民 系:江右民系

目錄

自然條件

中畈鄉北部多山,中部、南部為低丘陵平畈。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蛇山,海拔550米;最低點顯南,海拔40米。年平均氣溫17.7℃。1月平均氣溫5.6℃,7月平均氣溫28.6℃。無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906毫米。中畈鄉歷來以種植水稻為主,其它作物主要有芝麻、花生、紅薯、油菜、油茶、甘蔗、板栗、布朗李、桃、柿子、藥材等經濟作物;養殖業主要有雞、鴨、豬等;礦藏有蛇紋石、鉛、石灰石、石英、石棉、鐵、煤。

主要資源

森林資源

中畈鄉有林面積:153000? 畝,主要有馬尾松、濕地松、杉木林、闊葉林,毛竹等,另外還有300餘棵古樹,主要品種有古樟,羅漢松,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蛇紋石礦、鉛鋅礦、石英石等,主要分布在塢壠黃家自然村,杉山街西川自然村;

水利資源

小朦河發源於杉山街村西川組的蛇山山脈,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流經8個村委會,是中畈鄉主要的水利資源。現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及一批山塘小水庫蓄水量達2000萬立方米,加上柴角灣水庫引渠溉,使中畈鄉旱澇保收面積達20000畝。中畈鄉有水田面積34642.5畝,主要種植水稻,其中早稻種植面積18490畝,中稻種植12125畝,晚稻種植20767畝,

農業特色產品

中畈鄉農業農業特色產品:1、大禾穀種植面積年達5000畝;是優質年糕的原料,主要分布在陳塘、溪灣、中畈等村委會;2、紅芽芋頭1500畝,主要分布在杉山街村委會,以西川紅芽芋頭為主;3、西瓜400畝,主要種植在中畈村委會方家村樂江線公路邊田坂上;4、竹孫菇面積50餘畝,以杉山街的西川,毛書面積較大。中畈鄉有山林面積157000餘畝,主要樹種有:松樹、杉樹、楓樹、荷樹、栲樹等闊葉林品種,還有毛竹,主要分布在杉山街、芳墩、江遼、漢墩、下葉等村委會,其中有52000畝,列為國家重點公益林,中畈鄉02年與03年共退耕還林8660畝,其中荒山造林5857畝,坡耕地造林2803畝。中畈鄉有國家、地方公益林。另外還有聯營造林2800餘畝,鄉場造林2000餘畝,主要分布在杉山村委會,下范村委會,江遼村委會。中畈鄉有水面面積7236畝,有小(一)型水庫兩座,一座名鳳型水庫分布在漢墩村委會徐家村小組,另一座名花門樓水庫坐落在下范村委會橫山村小組。有小(二)型水庫12座,坐落在芳墩村洋源組,江遼新田崗組,杉山鮑仕源,顯南連子塘,溪灣徐樹塢,陳塘小天壠,陳塘老屋裡,陳塘王柏壠。顯南南源塢,塢壠高塘塢,塢壠羅家塢,塢壠捍杆塢。

城鎮建設

集鎮建設集鎮建設以發展鄉鎮經濟為中心,以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為目標。按照「有利於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市場」的原則,使集鎮總體規劃更具科學性、前瞻性、美觀性和實用性。中畈集鎮地處平畈,呈長條形狀,東高西低。北邊為山峽隘口;南邊與西邊為河流和田畈,地勢較低;東邊地勢高而平坦,接近對外交通道路。鎮區規劃用地仍以舊鎮區為基礎,呈帶型向東邊發展,四至界限:東至粟源河中畈灌渠,南至中學,西至小學,北至立壁岩。規劃範圍1、5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17年,至2008年,鎮內人口將發展為0、9萬左右,鎮區建設用地發展到0、9平方公里,鎮區主幹道、給水、排水細統、農貿市場、停車場、行政辦公區、居住區逐漸形成。正準備對規劃中的方家、中畈、上葉、董家村沿樂江線60米內土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建設。遠期至2020年,鎮內人口將發展到1、5萬左右,鎮內中心地段和主幹道呈現具有一定規模特色的城鎮景觀,公共基礎設施和文化娛樂設施配套完善,道路功能明確,街道綠樹成蔭,並集中連片,建成幾處居住舒適、環境優美的小康型居住區。

特色產業

西川芋頭:是江西弋陽中畈西川地帶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來的一種地方特產。據《弋陽縣誌》記載,早在明朝萬曆年間,西川芋頭就已名聞遐邇,作為貢品成為達官貴人的桌上佳肴。西川地帶三面環山,山林茂密,山下泉水汩汩,清澈見底。適宜的氣候和未受到污染的肥沃土壤,孕育出了優質的地方特產。西川芋頭莖杆粗長,葉冠小而圓,塊莖個體飽滿勻稱,肉質純白,營養豐富,它以低蛋白高澱粉區別於一般芋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K、Ca、Mg、Fe等礦物質。無論燉煮煎炒,遇火即熟,是一種老少皆宜的綠色菜餚。燉煮則色澤如玉,煎炒則白如奶色,食之酥軟甘甜,清香滑嫩,味美可口。特別是芋頭米粉蒸肉、墨魚燒芋頭、芋頭燒牛肉以及芋頭薯粉餃子等早已成為了傳統名菜,更是迎賓請客、婚宴嫁娶的必備佳肴,同時可做成芋母絲、芋頭干、芋母片等加工產品,西川芋頭因其特有有生長環境輔以施加有機肥的傳統種植,不施化肥無農藥殘留,是人們公認的無公害蔬菜。西川芋頭不僅暢銷省內外,還遠銷加拿大,深受食家一致好評。中畈椪柑:是中畈鄉主要水果之一,品質、色、香、味具佳,深受城鄉居民喜愛。中畈蔗糖:俗稱砂糖、紅糖,同其他蔗糖比,具有味更甜、含糖量更高的特點。中畈蔗糖引進浙江蔗種,種植在遠離都市塵器的靜謐環境中,施以有機肥,不受化學污染,自行加工生產,是一種原汁原味綠色無公害食品,含有豐富的Fe元素,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適合貧血患者和哺乳期婦女食用。中畈米粉:具有美味清香、口感細嫩、易煮易熟的特點,是一種久負盛名的本地特色食品。葛粉是從葛的塊根中經工藝處理而得來的。葛粉色澤潔白,呈菱形狀顆粒或粉末狀。葛粉具有清熱去火、明目護肝等功效。葛粉食用方便,開水沖泡即可,是一種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中畈紅棗:中畈紅棗呈圓柱形,色澤紅潤,肉多核小,甘甜味美,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棗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特別富含維生素C,故有「維生素丸」的稱譽;棗果中的維生素P又稱盧丁,能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本草綱目》記載:「大棗甘、平、無毒。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久服輕身延年」。

經濟發展

2010年,全鄉完成生產總值4.8億元,比06年增長204.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總產值6997萬元,比06年增長21.5%;第二產業實現總產值36476萬元,比06年增長385.7%;第三產業實現總產值值4265萬元,比06年增長76.2%。2010年全鄉財稅收入達2389萬,比06年增長694.6%,取得了全縣財稅收入第一名的好成績。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工業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任務來抓,整合招商資源,創新招商方法,以「工業項目為主,以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為主,以大項目為主,以科技含量高的項目為主」為目標,通過不斷強化服務,提高效率,做到制度公開,政策透明,提供優質、規範、方便的服務,最快的辦事效率,贏得客商,贏得投資,成功引進華楊實業有限公司、利加工貿有限公司、萬豪藥業有限公司、富民毛竹製品有限公司、俄羅斯鱘魚養殖項目等多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上規模企業由2006年的還沒突破零到2010年擁有上千萬規模的工業企業5家。這些企業為中畈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積極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五年累計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補助資金1100萬元,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50萬元,家電、摩托車下補貼220萬元。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果業、油茶、等特色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我鄉共有果園3450畝,板栗210畝,擴種西毛芋頭、大禾穀1100多畝。畜牧業走向專業化發展,我鄉有生豬養殖專業戶8戶,生豬存欄數17160頭。水庫水產品養殖面積470畝,由美籍華商投資5000萬的俄羅斯鱘魚特種養殖項目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預計達產後年利稅1500萬元以上,是我鄉一大特色產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該鄉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達2000萬元,其中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公路700萬元,飲水工程370萬元,水利工程800萬元。「十一五」期間,累計建設建成鄉村公路40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群眾出行難問題大幅緩解。各個村莊基本完成「三清三改」,路面硬化、綠化,建立了垃圾集中堆放、聘請保潔員管理衛生等制度,完成了江遼、杉山、漢墩、中畈、溪灣等7個村級組織辦公樓建設,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完成新農村建設點29個,受益人口達7000餘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得到改善。建成農村飲水工程67個,維修加固各類農業水利工程105件,有效解決了2.5萬餘人的飲水問題和13500餘畝的土地灌溉問題。實施了漢墩農業開發工程,改善灌溉面積3000畝。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新建了顯南明德小學、下范冼家祥小學,擴建了中心小學,投資50多萬元,完成了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的鄉中學寄宿制師生宿舍建設任務。新建、改建村級文化活動室、活動場所5個,新建成鄉文化站大樓一棟,村民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不斷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認真落實低保、優撫政策,全鄉共有農村低保1613人,城市低保120人。五年累計共發放各類低保資金672萬元,大病救助165萬元。向上級民政、城建等部門爭取資金106萬元,完。建房救助及危房改造87棟,困難群體住房條件得到改觀。擴建了西川敬老院。中畈鄉經濟以農業為主,2003年中畈鄉工農業總產值實現9411萬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73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68、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893元。農業調優步伐得到進一步加快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抓示範基地建設,推廣良種良法。並採取訂單農業生產方設,減少常規稻種植,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稻和經濟作物。中畈鄉優質稻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95%,其中優質大禾穀面積達5000畝(中畈村連片1500畝)。

工業招商勢頭良好

。2004年來,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招商服務觀念,並隨時掌握新情況、新信息,對意向的項目派專人負責,跟蹤服務,做到以誠招商,以誠留商。1—6月份,中畈鄉共引進項目7個,合同進資6000萬元,實際進資1200萬元,超過了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總和。現年總產3萬噸和6萬噸的二個碳酸輕鈣廠已經投廠。隨着農村產業結構的高速,中畈鄉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努力打破種植品種單一化的農業格局,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推進農林牧副協調發展,全力實施開發農業,強攻工業。1999年農業總產值5438萬元,1999年糧食產量達到22247噸。在穩定和發展常規農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擴大西川芋頭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種植,2000年中畈鄉依託弋樂公路和樂平蔬菜大市場的優勢種植4000畝甘蔗、蔬菜等經濟作物。水面養殖上,鼓勵農民向「特、新」養殖方向發展,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美蛙」養殖,周良貴等一批養殖戶通過試養,已具有一定規模。

旅遊資源

自然風光

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龜峰位於縣城西南部,遠看似龜,古稱龜峰,明代改稱圭峰,1998年復稱龜峰。龜峰屬丹霞地貌,山巒峻峭,峰岩秀逸,怪石嶙峋,岩洞幽奇,去海霧濤,奇珍古木,鳥語花香,風景如畫,享有「江上龜峰稀」和「東方天然迪斯尼樂園」的美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療養、度假及旅遊勝地。另外,潮水岩、神仙洞、葛水回浪、婉潭映月、寶峰疊秀等美景也久負盛名。縣境內還有眾多的革命歷史遺址和歷史文物,主要有方志敏故居、邵式平故居、漆工鎮暴動遺址、贛東北工農兵代表大會遺址、窖頭會議遺址、革命烈士紀念館、三百烈士岩洞和疊山疏遠、江南第一佛窖、雙岩寺、陳康伯墓、謝枋得墓、周執羔墓等。

革命老區

中畈鄉是革命老根據地,其方家墩村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贛東北省駐地,曾招開過「贛東北第一次工農兵代表會」,後省駐地遷往橫峯縣葛源鎮;也是吳克華中將(55年授銜中將,系我軍四野第4縱隊司令員、第41軍第一任軍長、震驚中外塔山阻擊戰一線指揮員)的故里,現該村豎有吳克華中將的紀念碑,江總書記題詞為「攻勛卓著,正氣凜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