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突關係
歷史
古代
南宋書籍《諸蕃志》提及了一個名為「毗喏耶」的國家,又介紹了當地的特產;根據宋朝史籍的記載,有來自「毗喏耶」的商人在中國出售香辛料。有些學者指,「毗喏耶」位於今突尼斯至利比亞一帶;也有學者認為,這個「毗喏耶」位於今利比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的沿海地區。
現代
突尼斯曾是法國的保護地,於1956年3月20日正式獨立;在此之前,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曾在1955年舉行的萬隆會議上發言,對突尼斯人爭取自決和獨立表示支持。突尼斯立國後,周恩來在同年4月4日致電突尼斯王國的首相,熱烈祝賀突尼斯獨立;其後,突尼斯方面邀請周恩來訪問當地。布爾吉巴和周恩來舉行會談,雙方出現意見分歧;布爾吉巴又在歡迎周恩來的宴會上對後者的主張表示疑問和不安,周恩來承認兩國的觀點不會總是一致,但希望突尼斯繼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觸、交流,以加深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在1964年1月建交,但當地的突尼斯政府親近美國,故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較為平淡。在1964年末至1965年上半年,突尼斯的領導人曾表示支持「兩個中國」的主張,批評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指責中國實際上不支持國與國和平共處;此外,文化大革命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突尼斯使館有工作人員採取流於硬銷的宣傳手法,令突尼斯方面不滿,更有政府高層發表反華言論。在這些事件的影響下,中華人民共和國關閉在突尼斯的大使館。
1970年代,不少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而突尼斯的政局也發生變化;加上毛里塔尼亞的斡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的雙邊關係終於正常化,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重開駐突尼斯的大使館。對於中國代表權爭議,突尼斯曾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國」的名義在聯合國占有一席,而中華民國則以「台灣」的名義保留聯合國席位;突尼斯其後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投贊成票,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
2017年2月16日,突尼斯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持普通護照免簽證入境突尼斯90天[2],目前突尼斯公民前往中國仍需提前辦理簽證。
視頻
中突關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964年1月10日 我國與突尼斯建交,中國網, 2009-01-10
- ↑ 中國遊客免簽入境突尼斯注意事項,突尼斯自由行,搜狐,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