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英語:C.C.C. Heep Woh Primary School (Cheung Sha Wan)),是香港一間小學,校風良好,位於深水埗東京街,鄰近元州邨,聖公會聖多馬小學及港鐵長沙灣站。協和學校於1911年創辦(上午校於1947年創辦,下午校於1970年創辦),現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小學。學校在2009年小一新生入學前興建,工程承建商為方永勝建築有限公司[1]。
目錄
歷史介紹
廣州時期(1911年至1948年)
- 1911年,美國傳教士碧盧夫人(Mrs. Bigelow)於廣州西關創立「協和」,首創幼稚園及幼稚園師範班,開拓中國幼兒教育之先河。
- 1921年,得英、美教會資助,購西村之地五十餘畝建築校舍,於1922年遷入上課,並增設小學部,學生人數激增。其後碧盧夫人回美,畢蕙馨女士(Miss Lulu Patton)、劉信恩女士(Miss Edna Lowery)及韓學道女士(Miss A. D.Hancock)相繼擔任校長,貢獻良多。
- 1931年,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加入贊助。翌年,廖奉靈碩士被委任為校長,向政府申請為立案高級中學,並定名為「私立協和女子中學」,同時幼稚園師範班歷史悠久,成績卓著,獲政府准許繼續辦學,校訓為「爾識真理,真理釋爾」。
根德道時期(1948年至1951年)
- 1947年,祖校校長廖奉靈碩士與美傳教士施禮常姑娘來港設校,租得根德道22號為校址。
- 1948年2月獲教育司署批准註冊,2月17日正式上課,聘陳元素碩士為校長,教師均為協和校友,學生人數最多為117人。
- 1951年根德道校址租約期滿,業主收回樓宇,學校幾陷停辦。幸得前賢努力,學校得以繼續運作。
亞皆老街時期(1952年至1956年)
- 1952年1月8日遷入亞皆老街繼續上課,初期之租金由校友支援及同工貸款所得。
- 同年,陳元素校長因體弱請辭,崔瑤芝女士奮起肩負校長之職,其後校務日臻完善,校譽日隆。在此艱難情況下,能渡過經濟之難關,皆有賴施禮常姑娘及全校同工全力支持。老師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學生會考成績優異,港督葛量洪夫人及教育司高司雅到校參觀,以示讚賞。
西洋菜街時期(1957年至1959年)
- 1956年美國聯合長老會,捐贈4萬美元,購得西洋菜街231號作為校舍,並於1957年初,幼稚園及小學全部遷入上址上課。其後學生人數日增,因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已故總幹事汪彼得牧師及各位執委的支持,於1959年向政府申請太子道地段萬多尺,共同合作興建另一校舍。
太子道時期(1960年至現在)
- 1960年初,小學部遷入太子道西現址上課。原有西洋菜街之校舍,則撥作幼稚園用。
- 1969年9月,轉為政府津貼小學,直屬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分為上、下午校,由崔瑤芝校長執掌校政。同年領得太子道相連地段及東九龍慈雲山土地,分別興建另一24課室之校舍及開辦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1971年開校)。
- 1970年9月小學部新校舍落成,開辦下午校,當時上下午校各開辦36班,高峰期合共約3000名學生,亦曾為香港最大的小學(以學生人數計)。在九十年代,當時的九廣鐵路以擴建旺角車站(現為新世紀廣場)為理由,向協和小學提出以擴建原校舍,來換取原屬協和小學的部分後山土地發展。
- 1998年,第三校舍在金禧校慶落成。
- 2011年8月,全校正式轉為全日制小學,上午校遷往長沙灣長沙灣工廠大廈原址的新校並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 2015年,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有四個食水樣本含鉛量超標,十三個樣本之中含鉛量最高,是教員室茶水間水喉,達每公升21.8微克,超標一倍多。[2]
校歌
由廣州協和原版中文校歌的基礎上修改而成,以粵語唱誦。
- 鍾靈毓秀遠脈起西山之雲,春風時雨移澤香海之濱。
- 為神,為人,為國;求善求美求真,
- 協力和衷相愛相親,發揚我協和偉大之精神,
- 願我協和同學,宜砥勵切磋;好時光莫輕易放過;
- 奮前程,完責任,奏凱歌同聲讚頌,
- 同聲讚頌我母校協和!
學校設施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共有課室30間、校園電視台、陶藝室、視藝室、多媒體室、2個音樂室(一樓1個,五樓1個)、2個電腦室、活動室、演講室、英語閱讀室、小組輔導室、社工室、校史室、家教會室及校牧室,並設有2個禮堂,2個籃球場、1個圖書館及閱覧室。籃球架4個,小賣部1個.
著名校友
參考文獻
- ↑ Primary School at Fuk Wing Street, Sham Shui Po. fong wing shing. [201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7) (英語).
- ↑ 長沙灣協和小學食水含鉛量超標. 有線新聞. 2015年8月28日.Template:Zh-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