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职棒季后挑战赛
中华职棒季后挑战赛 |
---|
|
中华职棒季后挑战赛(PLAYOFF SERIES)为中华职棒的赛事,最早于1998年实施,后来曾因球团减少而废止。前身为1994、1995年的“挑战杯”。1998、1999年采单一球季首度举行季后挑战赛,2000因球队减少而终止。2005年起,为了弥补2004年赛事的缺陷,决议增设“外卡”球队。2008年球季结束后,又因球团减少而更改季后挑战赛的游戏规则[1]。
目录
挑战杯
“挑战杯”是中华职棒在1993年~1996年实施的过渡赛制,被视为今日中华职棒季后挑战赛的前身。1992年,兄弟象囊括上下半季冠军,成为当然的年度总冠军,联盟实施金冠军挑战赛作为台湾大赛的替代品,但评价不如预期,遂修订赛制将金冠军赛改为“挑战杯”,由年度前三名球队进行挑战赛,胜者为该年度的挑战杯冠军,可享有50万元奖金,不过年度总冠军并不因此异动。
挑战杯赛制实施后,1994年兄弟象、1995年统一狮都获得该年度上下半球季冠军,也连续举办了两年挑战杯,但票房、评价依旧低迷。
1995年球季结束后,在票房不佳及“连续两年没有总冠军赛可看”的意见反映下,联盟再次修订赛制,若上、下半球季都由同一球队夺冠,仍须进行台湾大赛,但该队先获得一场“保送胜”,挑战杯正式走入历史。
1997年中华职棒总冠军赛,由上半季冠军、下半季垫底、年度第6名的时报鹰,对决上半季垫底、下半季冠军、年度第4名的味全龙,但是年度前3名(统一狮、三商虎、兄弟象)却都只能作壁上观。1998年,联盟实行单一赛季,挑战杯以季后挑战赛的型态复活融入中职季后赛体制。
历年赛事结果
年度(职棒纪年) | 获胜球队 | 总教练 | MVP | 对战成绩(胜败表) | 落败球队 | 总教练 | 优秀球员 | 赛事连结 |
1994年(中华职棒5年) | 统一狮 | 大石弥太郎 | 陈政贤 | 3胜0败(WWW--) | 兄弟象 | 山根俊英 | 曾智侦、江泰权 | Link |
1995年(中华职棒6年) | 三商虎 | 宅和本司 | 林仲秋 | 3胜1败(WWLW-) | 统一狮 | 大石弥太郎 | 鹰 侠、罗 魁 | Link |
季后挑战赛概要与赛制
1994年~1995年(职棒五年~职棒六年)
- 兄弟象与统一狮成为当然的年度总冠军,故无台湾大赛。
1998年~1999年(职棒九年~职棒十年)
- 由全年度战绩第二名与第三名球队进行三战两胜的赛事,胜出者与全年度战绩第一名球队进行七战四胜制的台湾大赛。后因球团减少而废止。
2005年~2008年(职棒十六年~职棒十九年)
- 中华职棒联盟对季后赛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最大的改变是增加“外卡”球队的设置,后因球团减少而废止。
- 上半季冠军与下半季冠军不同球队时,“外卡”球队先与全年胜率较差的季冠军球队进行季后挑战赛:
- 采五战三胜制,由拥有季冠军之球队享有主场优势。
- 两支季冠军球队以外的其他球队中,战绩最佳的球队为“外卡”球队。
- 上半季冠军与下半季冠军相同球队时,由全季胜率第二名与第三名球队进行季后挑战赛:
- 采五战三胜制,并由年度战绩第2名享有主场优势。
2009年~2021年(职棒二十年~职棒三十二年)
2009年起,由于再度缩减回4队,外卡球队的定义也被紧缩至“年度胜率第1名但未取得上/下半季冠军或同一队包办上下半季冠军”:
- 上、下半球季冠军为同一队时
- 由全季胜率第二名与第三名球队进行季后挑战赛
- 采五战三胜制,全季胜率第二名拥有3场(G1、G2、G5)主场优势。
- 全年度胜率第一名球队未取得上、下半季任一季冠军时[2]。
- 由上下半球季第一之两队中,全季胜率较低之球队,与全季胜率第一之球队,进行季后挑战赛。
- 采五战三胜制,夺得季冠军的球队可享3场(G1、G2、G5)主场优势。
- 2021年,味全龙重新回到一军,一军变成5队规模,不过季后挑战赛规定不变。
2022年至今(职棒三十三年起)
- 上、下半球季冠军为同一队时
- 由全季胜率第二名与第三名球队进行季后挑战赛
- 采五战三胜制,全季胜率第二名拥有3场(G1、G2、G5)主场优势。
- 上下半季冠军不同队时
- 由年度胜率较高季冠军队直接晋级台湾大赛;胜率较低季冠军球队和季冠军外年度胜率最佳球队进行季后挑战赛;胜队晋级台湾大赛。
- 采4战3胜制(季冠军队先拿1胜)主场采1-1-2制;季冠军队有3场(G1、G3、G4)主场优势。
参考文献
- ↑ 姚瑞宸. 中职明年240战 3.28开打. 苹果日报 (Chinese (Taiwan)).[失效链接]
- ↑ root. 中华职棒变革 选秀 让渡 自由球员 保障薪 皆有新制. ESPN STAR.com. [201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3)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