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回史日历
内容简介
本历表包括从公元元年到2000年间中西回历年、月、日对照。公元纪年在1582年以前用儒略历,以后用格里历。中历起自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回历起自元年(622)。公元476年以前还列有罗马纪年。
全书以西历为主,中历、回历为辅,每百年为1卷,共20卷。每4年为1叶(左右两面),每叶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西历纪年、中历甲子纪年和中历年号纪年,均用红色汉字标出。中西历纪年下面的红色小阿拉伯数码在西历476年以前的为罗马纪年,622年以后的为回历纪年。如公元元年是壬戌年,也是汉平帝元始二年,同时又是罗马755年。又如公元1839年是己亥年,又是道光19年,还是回历1255年。下层为这一年中中西回历的纪月纪日,其中黑色阿拉伯数码为西历日序,黑体阿拉伯数码为月序,并代表本月首日。西历右旁的红色汉文数字为中历的月序,红色阿拉伯数字为回历月序,并各示其朔日或首日所在西历之某日。红色“冬”字表示该日为“冬至”。西历日序旁的红色“闰”字表示该日是中历闰月之首日。在每一叶的最后,都附有一“日曜表”序号和一“甲子表”序号,表示推算该叶的某一天是星期几或是什么干支时应查的附表。日曜表和甲子表附于书后,日曜表共7表,表上所列黑体阿拉伯字码及中间的黑体字的意义与上述正表相同,字码旁标有红色圆点者,表示该日是星期日。甲子表共60表,每表两行,每行30个甲子。凡日序表逢单的行,用第1行,逢双的行用第2行。另书末还附有中国历朝纪元“年号表”,以年号第一字的笔划繁简为次序,并注明与这一年号元年相当的公元纪年。
本书在中国历表史上是一大创举,它沟通了中、西、回三历的年、月、日,并给出了它们和干支、星期的对应关系,是指出中外纪年、月、日之关系的巨著,为考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作者介绍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近现代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第二所所长。著作还有《二十史朔闰表》、《史讳举例》、《元典章校补》、《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明清滇黔佛教考》等书。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1]。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中西回史日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
- ↑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