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和國國旗
中非共和國國旗 |
中文名稱:中非共和國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中非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5:3 正式形成時間: |
中非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自上而下由藍、白、綠、黃四個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紅色豎寬條將旗面分成左右相等的兩個部分,藍色寬條左側有一顆黃色五角星。[1]
目錄
國旗含義
旗面由四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和一個豎長方形構成。橫長方形自上而下依次為藍、白、綠、黃四色,紅色豎長方形將旗面分成左右相等的兩部分。旗面左上角有一顆黃色五角星。藍、白、紅三色與法國國旗顏色相同,表示中非與法國的歷史關係,還象徵和平與犧牲精神;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熱帶草原和沙漠。五角星是指引中非人民奔向未來的燦爛之星。[2]
國徽
中非國徽最上端的白色飾帶寫着當地桑戈語箴言"普天之下,人人平等"。左上方的白色象頭和右上方的綠樹,是中非自然資源的縮影;左下方三顆璀璨奪目的鑽石代表國家的礦產資源;右下方的黑人手掌,是黑非洲社會化運動的標誌;盾面中央繪有中非地圖,以及代表國家為人民提供衣、食、住、教育和福利的五角星。盾徽兩側飄揚着鮮艷的國旗,頂端正升起一輪寫有"1958年12月1日"字樣的金色太陽,那是新紀元的曙光,它預示着國家將從此走上生機盎然的發展道路;下方的馬耳他十字勳章表達中非人民對天主教人道主義的信仰。十字勳章下面的白色飾帶上有法文題辭:"統一、尊嚴、勤勞"。
中非簡介
中非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英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簡稱中非,是非洲大陸中部的內陸國家。中非國土面積為62.3萬平方公里 。中非東部與蘇丹和南蘇丹交界,南同剛果(布)和剛果(金)接壤,西與喀麥隆毗連,北同乍得為鄰。全國共有大小部族32個,主要有巴雅、班達、桑戈和曼吉阿族等。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桑戈語。
早在公元9~16世紀,中非這片土地上就曾建立班加蘇、臘法伊和宰米奧等三個部落王國。1891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10年被劃為法屬赤道非洲領地,稱烏班吉沙立。1958年12月1日成立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3日宣告獨立,成立中非共和國。1976年12月成立中非帝國。1979年9月廢除帝制,恢復共和。1991年實行多黨制。1993年9月昂熱-菲利克斯·帕塔塞在首次多黨大選中當選總統。2003年3月,前總參謀長弗朗索瓦·博齊澤·楊古翁達率部攻占班吉,推翻帕塔塞政權,次日就任總統。2005年當選總統,2011年蟬聯總統。2013年3月,博齊澤政權被中非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推翻。
中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80%以上的工業品靠進口。2012年中非財政收入為3.41億美元,財政支出為3.57億美元。人均GDP為500美元,通貨膨脹率為5.9%。
自然環境
面積622984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陸中央的內陸國家。東與蘇丹和南蘇丹交界。南同剛果(布)和剛果(金)接壤,西與喀麥隆毗連,北同乍得為鄰。
境內多丘陵,大部為海拔700-1000米的高原。高原大體可分東部邦戈斯高原;西部印德高原;中部脊狀高地,多縊口,為南北交通要道。東北邊境的恩加亞山海拔1388米,是全國最高點。烏班吉河是境內最大河流,此外還有沙里河。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
資源概況
礦產主要有鑽石,其分布面積占全國的1/2,此外還有鈾(儲量2萬噸)、鐵(儲量350萬噸)、黃金、銅、鎳、錳、鉻、錫、汞和石灰石(儲量800萬噸)等。北部地區發現有石油。森林面積10.2萬平方公里,大約占全國面積的16%,可采面積2.8萬多平方公里,木材儲量約9000萬立方米,盛產熱帶名貴木材。水力資源豐富。北部和東部有大象、犀牛等野生動物資源。
人民生活
中非2012年人均壽命49.1歲。職工最低工資1.3萬非洲法郎,公職人員還享受相當於工資10%的補貼。醫療衛生落後,全國僅有醫療機構786個,其中117家為私營,公共衛生從業人員3314名,其中護理人員1915人,平均每1.25萬人擁有一名醫生。65%的人口能在5公里範圍內就醫。平均1075人占有一張病床,首都和外省的醫患比例分別為1:6000和1:90000。產婦死亡率11‰,嬰兒死亡率115‰。中非為瘧疾和艾滋病高發區,2005年成人艾滋病感染率為10.7%,居世界第十。2012年人文發展指數在世界186個國家中排名第180位。
民俗民風
中非人不喜歡奇數。一些當地人會隨身攜帶着一種頭頂罐子的木偶人,作為鎮治病魔之用。當地人保持圖騰信仰,每個家庭都崇拜一種動物,對其不能捕殺,更不能食用。婦女不能吃蛇肉和豹子肉,孩子不能吃豹子肉,除巴蒂人外,絕大多數人不吃狗肉。當地一些部族忌用狗作商標。
中非人舉止大方,性格熱情奔放。他們的雙手是有着嚴格的分工,右手拿食物,左手拿髒東西。當地人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親朋好友之間要擁抱。他們不與身穿黑色喪服的婦女握手,一般只是點頭致意或口頭問候。當地婦女喜歡佩戴各種耳環項鍊,並特別講究梳理出各式髮型,常見的有釘子型、鳳頭型。
中非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並存。重視喪禮,男子死了,喪事活動要持續3天,婦女死了持續4天。當地人的孩子長大後,一般情況下不能進父母房間。男女不能圍坐在一起吃飯,本家庭成員男女可在同一房間分兩處吃飯,一個家庭內不同姓氏的男女必須分在兩個房間進餐,甚至女婿和丈母娘,媳婦和公公也不能在一起吃飯。
旅遊
馬諾沃貢達聖佛羅里斯國家公園(Manovo-Gounda Saint-Floris National Park)位於北部地區,該公園面積為17400平方公里,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到世界遺產中。每年乾旱季節來臨的時候,公園的加塔湖(Gata Pool)里就會聚集起河馬群;位於北部地區、占地面積為10700平方公里的巴明吉·班戈蘭國家公園(Bamingui-Bangoran National Park);位於西南地區、占地面積為1222平方公里的Dzanga-Ndoki國家公園;以及位於茂密、潮濕熱帶雨林中的Dzanga-Sangha特別森林保護區,此公園占地面積為3159平方公里,是一個特別准許觀賞大象的旅遊區,除了普通的動物種類之外,還可以看到大猩猩,邦戈羚羊。[3]
恩戈托森林(Ngotto forest)保護區占地面積為733平方公里。這裡的森林資源和旅遊活動機會較多。其中,保護區內的水生動物群以豐富的魚類為特色,如復齒脂鯉(Mboto)、錫伯鲶(Makélélé)、尼羅尖吻鱸(Captian)、長頜魚(Kpété)等。
博阿利(Boali)--博阿利瀑布;
坎博(Kémbé)--科托瀑布(Kotto);
博卡蘭加(Bocaranga)--朗克勒農瀑布(Lancrenon);
昆巴拉(Koumbala)--馬塔基爾瀑布(Matakil);
卡莫特(Camot)--Toutoubou瀑布;
姆拜基(Mbaiki)附近--Mbéko瀑布;
姆拜瀑布(Mbi);
卡加班多羅(Kaga-Bandoro)--納納瀑布(Nana)。
中非有很多著名的歷史性紀念碑,如:布阿爾的巨石遺址、恩代萊(Ndélé)的Scnoussi蘇丹紀念碑、班吉的巴泰勒米·波岡達(Barthélémy Boganda)紀念碑和他位於博班吉(Bobangui)的陵墓、巴尼亞(Bania)的薩沃尼昂·德·布拉柴(Savorgnan de Brazza)紀念碑、班加蘇(Bangassou)的利奧塔德(Liotard)紀念碑和卡加班多羅的Crampel墓穴。[4]
同中國的關係
1964年9月29日,兩國建交。1966年1月博卡薩上台後,同中國斷交。1976年8月20日,雙方簽署兩國關係正常化公報。1991年7月8日,中非政府同台灣"復交",中國與中非中止外交關係。1998年1月29日,兩國簽署聯合公報,決定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復交以來,兩國關係不斷鞏固和加強。
2006年6月16日,在中國援建的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兩萬人座體育場中,中國和中非兩國國旗隨風飄揚。體育場順利竣工並通過中方和中非方專家組驗收之後,正式移交中非政府。[5]
中非發展基金是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6年11月中非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的對非務實合作8項政策措施之一,是支持中國企業開展對非合作、開拓非洲市場而設立的專項資金。2007年6月26日中非發展基金正式開業,成為了國內第一支由國家主席宣布設立、國務院領導揭牌開業的基金,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和第一支專注於對非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中非發展基金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首期10億美元資金由國家開發銀行出資,最終達到50億美元。
參考資料
- ↑ 中非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2345實用查詢
- ↑ 中非共和國國旗,
- ↑ 旅遊景觀,中非共和國旅遊,2015-09-24
- ↑ 中非國家概況,外交部,2019年12月
- ↑ 中國向中非移交兩萬人座體育場,中非合作論壇,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