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由贸易区
中韩自由贸易区是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文化术语。
汉字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1]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像磁铁般地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2]。
目录
名词解释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
推出意义
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谈判进程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谈判大体分为模式谈判和出要价谈判两个阶段。2013年9月,中韩双方完成了模式谈判,确定了基本原则、总体自由化水平和未来协定涉及的范围领域。
2014年9月2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在谈判开幕式上致辞。当日,中韩自贸区第十三轮谈判在北京举行。
2014年9月26日晚,中国商务部宣布,为期5天的中韩自贸区第十三轮谈判26日在北京闭幕。中韩双方明确,就谈判的剩余问题继续保持磋商,力争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在年底前完成谈判的目标。
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宣布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2015年02月27日,中韩草签自贸协定:九成产品零关税 产业融合加速。
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
先行示范城市
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素有“韩货交易桥头堡”的山东省威海市抢得中韩自贸地方合作先机。 [8]早在1990年,威海与韩国仁川就开通了中韩首条海上航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威海已经成为中国对韩经贸往来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城市。专家分析,中韩自贸区对两国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中国经济的企稳。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书写横竖撇捺,展示汉字之美,搜狐,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