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喜一郎
此條目的參考文獻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1年9月)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1年9月30日) |
豐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1894 11.06 - 1952 03.27),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日本汽車工業的先驅者。
豐田喜一郎 | |
---|---|
出生 | 1894年11月6日 |
國籍 | 日本 |
職業 | 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 |
知名於 | 日本汽車工業的先驅者 |
豐田喜一郎對汽車工業的重大貢獻在於對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方面。他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將傳統的整批生產方式改為彈性生產方式,經後來的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進一步發展之後,成為完善的「精益生產」。
目錄
創立公司
豐田喜一郎出生於1894年11月6日,其父親豐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紡織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發明狂」。
走訪歐美國家弄清了汽車生產狀況
豐田佐吉為了發展自己的工廠,將長子豐田喜一郎送到東京帝國大學工學系機械專業讀書。大學畢業後,豐田喜一郎來到父親的「豐田紡織株式會社」當了一名機師。經過10年磨練,豐田喜一郎擔任管技術的常務經理。然而,目光遠大的他並不滿足於眼前的成就。當他發現汽車能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時,預感到這一新興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決定將其作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父親的大力支持。
1929年底,為了將紡織機專利賣給當時勢力強大的普拉特公司,豐田佐吉派喜一郎前往英國全權代表自己簽訂契約。在英國,他除了完成父親囑託的任務以外,還花費了四個月的時間體驗了英國的汽車交通,走訪了英、美尤其是美國的汽車生產企業,徹底弄清了歐美國家的汽車生產狀況。這次國外之旅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堅定了他發展自己汽車事業的決心。
通過汽車的發明創造為國效力
不久,豐田佐吉去世,臨終前,他將兒子叫到眼前,給豐田喜一郎留下了作為父親的最後一句話:「我搞織布機,你搞汽車,你要和我一樣,通過發明創造為國效力。」他還親手將轉讓專利所獲得的100萬日元專利費交給兒子,作為汽車研究啟動經費。
當時,美國平均每四人擁有一輛汽車。豐田喜一郎作了這樣的構想:如果國內每10人擁有一輛汽車的話,1億日本人需要1000萬輛;按汽車的平均使用壽命10年計算,每年需要新100萬輛;這是一個十分令人神往的巨大市場。當然,他所沒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日本已達到每3人擁有一輛汽車的水平,而且還有大量的汽車出口到世界各國。其汽車總產量多年以前就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汽車生產王國。
創建汽車廠從事大規模的汽車生產
豐田佐吉去世以後,公司總裁的職位由豐田喜一郎的妹夫(豐田佐吉的上門女婿)豐田利三郎擔任。
儘管豐田利三郎是一位見識廣博的企業家,但卻自命清高,脾氣暴躁,與豐田喜一郎在許多問題上「政見不同」。1933年,在豐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他同意免費為公司設立汽車部,並將一間倉庫的一角劃作汽車研製的地點。豐田喜一郎以此為基地,於當年4月購回一台美國「雪佛萊」汽車發動機進行反覆拆裝、研究、分析、測繪。
在研究這台發動機的過程中,他產生了指導日後公司發展戰略的認識觀點:「貧窮的日本需要更為廉價的汽車。生產廉價汽車是我的責任。」1933年9月,他着手試製汽車發動機,拉開了汽車生產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從國外購回一輛德國產的DKW前輪驅動汽車,經過連續兩年的研究,於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輛「豐田GI」牌汽車。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購買了約180公頃土地,積極準備創建汽車廠。豐田喜一郎這一系列舉動使利三郎十分不滿,作為上門女婿,他認為能夠守住岳父留下的家業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當時許多人認為從事汽車生產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他不支持豐田喜一郎搞汽車。而豐田喜一郎則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廠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麼就作什麼,加之父親要他搞汽車的遺言不時地迴響在耳邊,所以他非要從事大規模的汽車生產不可。兩人在意見如此對立的情況下,只好分手單幹了。
1934年9月喜一郎和他的研發組獲得的第一個成果是動力強勁的3 389毫升6氣缸直列發動機,機型為A型,最大功率可達47.8千瓦。1935年夏,豐田喜一郎開發了A1型小客車。同年8月,豐田喜一郎領導下的公司生產出他們的第一輛卡車,稱為G1型汽車。隨着卡車生產步入正軌並不斷改進,豐田喜一郎着重把注意力放在小客車的完善上。1936年底,AA型小客車下線。豐田喜一郎認為車標應該很簡單而受人喜愛,於是開始向社會徵集新名。優勝者的設計方案在原名的基礎上略加簡化將Toyoda改為Toyota。到1936年底,豐田公司已開發出多種基礎設計,繼A1和AA小客車及G1卡車之後,又生產出AB型四門旅行車。
另立門戶成立「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
於是,利三郎最終同意豐田喜一郎於1937年8月27日另立門戶成立「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1],地址在愛知縣舉田町,創業資金為1200萬日元,擁有職員300多人。豐田汽車公司剛剛成立,馬上就遇上了一場幾乎使其倒閉的危機。當時,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強烈地衝擊着日本經濟。儘管總廠的興建,設備的引進、原材料的採購等急需大量的資金,但市面上銀根奇缺,借貸無門,而此時初期的投資已經消耗殆盡,公司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此時恰逢侵華戰爭爆發,豐田公司與其他許多生產廠家一道被納入了戰時軍需工業品的生產軌道,陸軍將其所有庫存貨車一次購光,這才使其擺脫了危機。
生平簡介
1894年6月11日生於靜岡縣敷知郡吉津村。[2] (名古屋市成長)
1917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
1920年畢業,旋即入豐田紡織公司從事紡織機的研究開發。
1921年7月至1922年5月赴歐美考察。
1922年與田二十子女士結婚。
1926年設立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就任常務董事。
1929年9月至1930年3月去歐美出差。
1931年試製成功4馬力小型汽車發動機。
1933年9月在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內設立汽車部。
1934年決定購置舉母工廠用地,同年造出第一台A型發動機。
1935年造出G1型卡車。
1936年在東京芝浦設立汽車研究所。
1937年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就任副總經理。
1938年舉母工廠竣工。
1940年研製成AE型轎車,同年豐田制鋼公司成立,就任副總經理。
1947年開始生產SA型轎車,經公開徵集該車車名,定名為「TOYOPET」意即豐田的寵物)。
1950年豐田汽車銷售公司成立,就任汽車技術會會長,辭去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職務。
1952年3月因腦溢血去世,享年57歲;在此前公司決定在7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復出,再任公司總經理。
商業思想
在豐田喜一郎老家的大廳中掛着一個條幅,從來沒有摘下來過[3],上書「百忍千鍛事遂全」七個大字。這句漢語的意思是:你堅韌不拔,千錘百鍊,就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從年輕時起,喜一郎就夢想「要生產出幾千輛、幾萬輛、幾十萬輛汽車,讓日本的道路上跑的全是豐田的汽車」。
但是,正如其父當年不被人理解一樣,喜一郎創造、生產汽車的想法也受到了豐田家族其他長輩的反對。「汽車製造耗資巨大,即使是像三井、三菱那樣的大財閥也不敢輕易嘗試。和他們比起來豐田只不過是個在名古屋有點名氣的小財閥罷了」。
凝視着「百忍千鍛事遂全」的條幅,喜一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父親豐田佐吉發明自動紡織機的經歷映入腦海,「為了擺脫貧困,衝破生活的重重枷鎖,父親走上了發明創造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為了改變外國織機壟斷日本市場的局面,父親堅持搞發明、做改良,終獲成功,而且實現了出口」。
「汽車事業也是如此。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衝出一條成功之路。我們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汽車工業!」
執著追求,將夢想化為現實
理想便是志向。而把理想化為現實,變志向為成果,非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不可。豐田喜一郎的目標是,以「福特」和「通用」的汽車作為追趕目標,爭取造出與這兩家公司在日本組裝的汽車有同等水平的汽車。他把重點放在「豐田的汽車一定要符合日本的具體情況」上。
言必行,行必果。豐田喜一郎的確這麼做了。從制定規劃、募集人才、籌措資金、購地建廠,到設計、製造、試驗、總結、改進,直到組裝成整車,他無不親自參與,和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工人「一起拚命」。他的部下、朋友,從一開始就參加試製工作的工程師岡次郎後來袒露心聲說:「喜一郎說要干,就一定會實行。喜一郎做開了,就一定會成功。不管有怎樣的困難,我都跟着喜一郎豁出性命去製造國產汽車。」
到1952年病逝為止,豐田喜一郎帶領「豐田人」在製造日本國產汽車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奮勇前進,先後研製出了A型六缸直列汽車發動機、A1型轎車、AA型轎車、AB型四門敞篷旅行車。雖說生產轎車是喜一郎的夢想,不過根據當時時代的需要,豐田還生產了不少卡車,可謂碩果纍纍。
集思廣益,眾志成城
汽車是集機械、電器、鑄造、壓延、動力等多種技術於一身的複雜產品,是由鋼鐵、電子、橡膠、玻璃、塑料等多種行業配合完成的綜合產品。它還和美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輛汽車也是一件藝術品。它不可能靠某個人獨自的力量完成,而是集體指揮、集體勞作的結晶。
豐田喜一郎深深懂得這個道理。1936年豐田汽車推出市場1周年時,他在公司機關刊物《豐田新聞》上發表文章指出:「汽車做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不是一個技師的個人興趣所能做成的。它是許許多多人苦心研究,集中各方面的知識並且經過多年努力和許多次失敗才誕生的。」
1937年,即豐田汽車公司在舉母鎮建設大工廠的時候,豐田喜一郎寫了一本題為《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的創立及其組織》的小冊子,這樣描述到,「一輛汽車要用幾千個零件,缺了其中的一個,就造不出完整的車。把這一切凝聚到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能實行完全的統制,那麼,即使零件堆成山一樣高,也造不出一輛車來。」他在這段話中說的「完全的統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設計製造一輛汽車所需的專家、技術人員以至工人都聚攏到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協力地奮鬥。
正如中國諺語中所說到的,「眾人拾柴火焰高」,豐田喜一郎正是集合了專家、技術人員以及工人的全體力量,才建立了汽車工廠,製造出真正的日本國產汽車的。
涉及範圍廣闊的汽車工業
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豐田喜一郎從很早就開始做準備。除了專程去東京大學拜訪對汽車比較內行的隈部一雄助教授外,喜一郎還廣泛地從其他同學那裡收集各種情報,開始對汽車的研究。此外,他注重培養岩岡次郎和白井武明等能夠肩負起今後汽車的開發、製造工作的人材。喜一郎在委用新工作人員的同時,也引進高性能的機械設備、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此外,豐田喜一郎還聘請了具有汽車製造經驗的菅隆俊、池水羆,再加上得到拔山四郎、成漱政男等東京大學、仙台大學的汽車研究學者的扶助,開發創造汽車的工作逐步展開。
在開始汽車製造事業的初期階段,喜一郎就着手建設批量生產的工廠,積極創建自己獨立的銷售網,同時還致力於培養當時尚未發達的零部件產業及相關工業。就這樣,喜一郎為確立涉及範圍廣闊的汽車工業的目標而不斷邁進。
團結產生力量
1938年11月,超乎當時日本所想象的、月產轎車500輛、卡車1500輛的豐田汽車公司的舉母工廠正式竣工。在竣工典禮上,全體員工身着新工作服,興奮、快樂之情溢於言表。豐田喜一郎代表大家莊嚴宣誓:要為建立日本的汽車工業而獻身。他強調「團結會產生偉大的力量。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不注意而使整個工廠的努力付諸東流」。
豐田喜一郎不愧為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日本的「國產車之父」。他的創業精神、研究精神和實踐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
生產方式
從基礎工業入手着眼於整體素質的提高
豐田喜一郎頗有戰略家的眼光,他自一開始組織汽車生產就注意到了從基礎工業入手着眼於整體素質的提高,使材料工業、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業與汽車工業同步發展,為汽車的大批量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因此,日本人稱他是「日本大批量汽車生產之父」。他十分清楚,汽車生產所涉及到的相關產業較多,它們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汽車的質量,其中以材料和機器製造兩個行業的影響最大。這一點,早在試製發動機時,他就有所體會了:利用美國進口的鋼材生產齒輪,每天可以比較輕鬆地生產30件;而用日本自己生產的鋼材生產齒輪,每天則只能生產12件。如果想為提高產量而增加機床轉速,又會損壞機器夾具。為增加產量,只有添加設備、多雇職員,但這樣又提高了汽車的生產成本。為解決此矛盾,他一面向日本政府提出發展材料和機器製造兩個行業的建議,一面在自己的公司里着手開發煉鋼和機器製造。
對生產體現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方面
豐田喜一郎對汽車工業的另一項重大貢獻在對生產體現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方面。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實現大批量生產,他在自己的企業中進行了一系列試點。
首先,他將全公司的工廠結構進行了調整:將新川工廠改為愛知鋼鐵公司;將機床生產部改為豐田機械公司;將新川工廠改為愛新精密機械公司;將車身部改為豐田車身公司;將電氣安裝部改為日本電氣安裝公司。經過調整公司實現了自身結構的專業化、合理化、科學化,從而改變了大一統的混亂生產格局,使公司的專業化程度、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生產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次,他將工廠內部的生產結構進行了調整,使其適合於專業化生產。他以汽車總裝廠為中心,把社會上零散的零部件廠組織起來,有計劃地把自己的生產需要同他們的技術結合起來,利用外部訂貨的方法,實行零部件生產的擴散。他將組裝汽車所用到的所有零部件分為內製品和外購品兩大類,其中,內製品又分為內部製造件(技術難度大,進貨價格高者)和准內部製造件,外購品分為一般外部訂貨(一般商務就可生產)、特殊訂貨(需要給予技術指導或需要使用特殊設備的零部件)、專門訂貨(只有使用專門設備才能加工的零部件)三種。
再次,他創出了後來風靡全球的「豐田生產方式」。按照傳統做法,汽車生產從鑄件、半成品都要先入庫,需要時再取貨、加工,加工好的零部件每天也要依工廠生產需要辦理入庫、出庫。按照這一程序動作,無形之中加大了庫存。
豐田喜一郎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傳統的整批生產方式改為彈性生產方式。按照他的模式組織生產,工人和工廠都可得到好處:工人「每天只做必要的工作量」即可,早做完者早下班,做不完者可加班;工廠無需設置存貨倉庫,無需占用大量周轉資金,許多外購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裝車賣出了。他為推廣這一生產方式而喊出的「恰好趕上」(Just In Time)口號,經後來的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進一步發展之後,成為完善的「豐田生產方式」。今天,「豐田生產方式」已超越國別、行業而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爭相學習的先進經驗。[4]
豐田喜一郎
熱點
視頻
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風雲人物錄]
豐田汽車之父——豐田喜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