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豐饒之海

作品名稱: 豐饒之海

外文名: ほうじょうのうみ

作 者: 三島由紀夫(日)

創作年代: 1965-1970

作品出處: 《新潮》雜誌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說

發表時間: 1965年9月—1971年1月

字 數: 約800000

豐饒之海》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創作的超長篇小說,作品由《春雪》、《奔馬》、《曉寺》和《天人五衰》四卷組成,最初連載於1965年9月—1971年1月《新潮》雜誌。


小說以貴族本多繁邦的視角聯結全書四次轉生,最先描寫貴族子弟松枝清顯愛上已與人定婚的綾倉聰子。聰子因有身孕,墮胎後遁入空門,清顯也因思念而夭折(第一部《春雪》)。清顯死後,轉生為飯沼勛,勛殺了財界的巨頭後也剖腹自殺(第二部《奔馬》)。飯沼勛死後,一個泰國公主自稱由日本人轉生,她到日本留學,歸國後傳說被蛇咬死(第三部《曉寺》)。年邁的本多繁邦收養孤兒安永透為養子。安永透二十歲服毒自殺,本多繁邦覺得他也像是松枝清顯轉生的。本多繁邦自知死期將近,為解開轉生之謎去月修寺訪綾倉聰子,聰子答雲不識。本多隻覺得像是做了一場夢(第四部《天人五衰》)。


這四部曲一方面是古典式的三島一再宣揚為「文武兩道」的小說化,一方面是古典式的優雅,一方面卻是暴力的爆發;一方面宣揚對天皇制絕對的忠(《奔馬》),一方面又犯禁,表現在尊皇上的矛盾與苦悶。[1]


目錄

內容簡介

《春雪》


清顯和聰子是青梅竹馬的好友,都出身於貴族之家。在清顯十八、聰子二十的這一年,清顯煩惱於:他明白聰子愛他,但她總以教訓他的姐姐自居,這讓他很生氣。他們有過激情初吻之後,便產生了誤解。清顯拒接聰子的電話、拒閱聰子的來信,聽說聰子家安排聰子頻頻相親,竊喜可以了卻自己的煩惱擺脫聰子。聰子被皇室洞院宮看中,要娶為兒媳。事情呈步民宮內省,獲天皇敕許。


敕許頒布,訂婚儀式舉行在即,震醒了仿徨中的清顯,他終於在即將失去之際,明了自己心中對聰子的愛。他不顧一切求見聰子,盡訴心中之情。深愛着他的聰子,也毅然接受了他的感情,在舉行訂婚儀式前的短暫時間裡,聰子不惜以未來王妃的身份,為心中的愛奉獻一切。他們盡享激情的歡愉,並且有了愛情結晶。實情為兩個貴族之家所知,面臨滅頂之災的狀況震駭了雙方父母。聰子被迫離開東京,秘密流產,並暫時轉往寺院療養,豈料聰子經歷一生最愛之後,竟斷然告別塵世,自行削髮為尼。


兩家無奈之下,偽造了聰子的假病歷,稱聰子得了不宜婚嫁的病,於是皇室婚約解除。清顯難耐思念之苦,拖着病軀冒雪前往寺院求見聰子。然而未能如願,病情加重,遂去世。


《奔馬》


第二卷《奔馬》的時間設定為第一卷之後18年,表述了與《春雪》形成對照的武人之理想。此時本多已經38歲,作為一個很有前途的法官而出現在作品裡。受高級法院院長之託,本多前往奈良縣大神神社觀看劍道比賽,看到飯沼勛這位爽朗的少年連續戰勝了五位對手。其後,本多去瀑布下洗浴,發現少年飯沼的側腹長有三粒黑痣,故而憶起清顯彌留之際所說的話。


飯沼勛並不像清顯那般美貌,卻很剽悍、剛毅,思想和其它一切也都與清顯大相徑庭。他與同志密謀,試圖發起昭和維新,清除君側奸佞,制定了暗殺要人、占領並火燒日本銀行的計劃。但是,因為有人向當局告密,計劃未及實施便遭逮捕。本多辭去法官之職,主動要求為飯沼勛辯護,並根據情況的變化成功地為被告免去了刑事責任。獲釋後的阿勛前往位於伊豆的別墅,刺殺了暗殺名單上的財界巨頭藏原武介,自己則一面看着海面上射出的曙光,一面切腹自盡了。


《曉寺》


1941年,本多前往泰國出差,遇到了阿勛的轉世,也就是泰國的月光公主金讓。金讓是從前在日本留學的、與本多、清顯熟識的暹羅王子的女兒,她擁有前世的記憶,央求本多將其帶回日本,本多無法做到。與公主離別後,本多前往印度,目睹了他一生中的本質性的景象,歸國後,本多潛心研究轉世之事。長大成人之後到日本求學的金讓,已經忘卻了前世記憶。本多在朋友慶子手中得到了當年暹羅王子遺失的戒指,將其交回公主手中。本多一心想知道公主是否是飯沼勛、松枝清顯的轉世,於是挽留月光公主在自己別墅小住,他從牆上的窺孔里偷看月光公主的裸體,發現了她的左側腹上有三顆黑痣。而金讓本人是一個同性戀者,和本多的好友慶子有肉體的關係,本多從窺孔里看到兩人在翻雲覆雨。公主金讓回國後於二十歲那年被毒蛇咬死。


《天人五衰》


又過了將近20年,本多已經76歲。他收養疑似輪迴後的少年安永透為養子,透的驕傲心理誘導他一步步將自己的養父踢到失敗者的位置。本多一心等待透二十歲的到來並希望由此證實他是否是金讓轉世;不料本多的好友慶子因為看不過安永的行為而將轉世之事向其全盤托出,本多因此與慶子絕交。透在讀過松枝清顯多年前留下的夢的日記之後自殺,但未能成功而雙目失明。他渡過了二十一歲而未死,但已意志消沉。本多因為窺視的醜聞遭雜誌報導,決定拜訪六十一年未去的月修寺,與聰子再會。交談中,聰子卻否認了清顯的存在,表示這一切只是本多的夢。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使日本受制於美國的統治與操縱。實施改革與重建的日本面臨着諸多困難,不僅物質匱乏,而且精神匱乏,如軍國主義的戰敗,「萬世一系,八紘一宇」的天皇至上主義的體制和意識形態的垮台所帶來的精神匱乏與虛脫。西方思想文化猛刮日本,衣食住行、吃喝玩樂處處都被西洋化。社會充滿了醜惡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謬的。世界給人的只能是無盡的苦悶、失望、悲觀消極。三島由紀夫對如此的社會狀況極為不滿,在此背景下,他創作了自己的長篇小說《豐饒之海》四部曲。


創作過程


1950年,二十歲的三島開始想創作一部超長篇小說,並且作了詳細的筆記。到了1960年,他覺得開始動筆寫一部「長、長、長的小說」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反覆思考,這部長篇應與19世紀以來西歐的超長篇不同,不能一味追趕時間的記載年代式的長篇,他要在某一個地方超越時間,用個別時間來構成個別的故事,而整體又形成一個大圓環,成為一部「解釋世界的小說」。也就是說,他的越長篇所要追求的不是西歐的風格,而是東方的風采。於是他從東方的輪迴轉世說入手,汲取藝術思想的源泉。他定下這個基調以後,由於他自知對輪迴思想的認識比較膚淺,就花了許多時間涉獵各種佛學書籍,尤其佛學入門書,潛心鑽研佛學的唯識論和攝大乘論。他讀了多次大乘論的注釋,仍然沒有完全理解,就求教於京都的佛學大學——大谷大學教授山口益博士。很快地有所領悟。


經過這樣一個醞釀過程,三島開始構思一部以夢和輪迴轉世為基調的四卷本超長篇小說。為了取材,他多次遍踏京都和奈良,歷訪寺廟和尼庵。某年早春一個下着雨雪的日子,三島又走訪了一個尼庵,在里室會見一位年輕貌美的尼姑。這位尼姑正患感冒,不時用她的紫色法服擋住臉,似乎極度疲勞,話題甚少,但三島卻被她這種幽艷的情調深深吸引,他覺得小說的人物有賴於這個美貌的尼姑。於是他的四部曲第一卷《春雪》的故事梗概和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輪廓就逐漸的明晰起來。


三島由紀夫在1965年開始在《新潮》雜誌上連載第一卷《春雪》之後,為了進一步考察佛學,同年九月他訪問美國、歐洲之後,到東南亞一些佛教國家實地採訪。在寫作第二卷《奔馬》期間的1967年9月,他應印度政府的邀請,訪問了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歸途 順訪佛教治國老撾和泰國。在訪問印度的一個月期間,他踏足印度教教徒信仰的源泉、印度文化發祥地——印度河、恆河流域,考察印度教教徒的信仰和風俗習慣,親眼目睹虔誠的教徒在恆河沐浴淨身以求清洗一切罪孽,日出時刻向太陽頂禮膜拜,以及人死後為了立即讓他回到五大(空氣、土、水、火、大氣)後轉世而火化等場面,實地體驗輪迴轉世的信仰和思想。


在兩次訪問印度和東南亞之間,三島由紀夫為了《奔馬》的取材,一人獨自步行十餘公里進行採訪。他在搜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從佛教到神道潛心研究,從中汲取其創作的佛、神道文化精神。


三島最後決定各卷寫一個人生,四卷就寫四個人生,背景和故事完全獨立,但是又用託夢和輪迴作為一根線將四卷聯結,形成其超長篇的整體性。三島創作《豐饒之海》時,幾乎沒有寫其他東西。從1965年9月開始在《新潮》雜誌上連載,中間不曾停止過一次。


三島曾擔心小說的完成即是他自己人生的完成。1970年11月25日,三島完成《豐饒之海》的終章,隨即剖腹自殺。


人物介紹

本多繁邦


本多繁邦是貫穿四部曲的主人公,在《春雪》中作為清顯的同學出場。


之後本多成為是一名律師,人到中年的本多繁邦,代表法理的世界,在《奔馬》中只是作為陪襯,生活於同英雄少年相對峙的倫理體系之中。


在《曉寺》當中,本多繁邦人到中年,與妻子梨枝過着平靜的生活,財產豐厚,並無子女,在前往泰國出差的過程中遇見了月光公主。到了四部曲的最後一部《天人五衰》中,年過半百的本多繁邦,其病態的性慾發展到了嗜虐的程度。他收養了月光公主轉世的少年安永透為養子,任憑安永透對他百般虐待和折磨並以此為樂。


在小說中,本多繁邦既是一連串轉生的確認者,也是轉生思想的具體負載者。他對每次轉生的確認都有所似亦有所疑,表相與真實相望卻不易相合。


松枝清顯


松枝清顯是《春雪》的主人公,他在該書中的存在,就好像一場大雪後,白茫茫一片的庭院中,地面上唯一一片櫻花的花瓣,冰冷的體溫和熱烈的顏色集於一身,消逝於最完美的時刻,這就是清顯的一生。在愛情的拉鋸戰中,起初,他是辛苦的,為了一封回信就要掙扎很久,因為他的自尊和自戀,但自己並不覺得,並且擁有光鮮的盡握主動權的外表,「這正是清顯自己由於一味忠實於這種曲折的感情,而給自己招來的事態」。


但當他終於發現自己愛着聰子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套上的枷鎖終於徹底解除了,在其他人眼中是最初級和最污穢的肉感,卻因為清顯的倔強和自我愛惜,被壓抑了那麼久,人性在這一刻才迸發出來。後來的清顯,就和一般戀愛中的男子無異了,完全不受理性的支配,終於去世,但那句和本多在瀑布下見面的遺言預示着故事沒有結束。


綾倉聰子


綾倉聰子是《春雪》的女主人公,出身貴族。縱觀小說全文,聰子的語言表達中最具個性的,只有一句話:「不知女囚犯是穿什麼樣的囚衣,我想穿上它,看看清顯還愛不愛我……」除了最後的出家之外,聰子的所有行為幾乎並非是出自自己內心,要麼是蓼科要麼是自己的長輩早就安排好了的。從一出場,這個女人就充滿了一種不知名的魅力,神秘但異常吸引人,而後的行蹤也帶着日本女人特有的詭秘和雅致的混合。但實際上,除了和清顯在一起的時候,聰子的心裡根本無從知曉,而她像姐姐一樣的成熟也給了這個女人掌控着一切的錯覺。但實際上,從後面來看,她只是個對愛情投入很多的尋常女子罷了,根本分不清哪些舉動是她自己的哪些是蓼科讓她去做的,即使說全部都是蓼科在控制着她也不為過。


聰子在突然決斷塵緣歸隱佛門後,清顯不遠千里來修月寺欲求一見而被拒門外。比丘尼或許應該將感情藏在心底,或許是聰子內心的傷口無法癒合,但是這種欲見與不得見表現出了令人窒息的冷漠與悲傷。更重要的是,聰子沒能走出別人和她自己共同製造的誤區,在若非王室即修月寺的思維定勢中透出了她力不從心的妥協和無奈。《春雪》對聰子的描寫就是一個優雅的典範。


《天人五衰》結尾處,聰子已經年逾八旬,依舊貌美,卻已不記得和松枝清顯的任何過往。


飯沼勛


《奔馬》的主人公飯沼勛是一名激進的右翼青年,也是清顯的轉世。他將《神風連史話》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集結一些與他志同道合的人,密謀襲擊變電站、刺殺商界首腦等活動,剷除罪惡,使維新政府重新樹立威嚴。本多繁邦和崛中尉苦口婆心的勸告並沒有改變飯沼勛的此種決心。由於他人的泄密,飯沼勛於事發前被捕,導緻密謀活動破產。然而,獲釋後的飯沼勛依然決心未改,獨自去刺殺財界的黑幕藏原武介,剷除罪惡一完成後,他逃到海邊,在想象中的日出中切腹自殺。


月光公主


月光公主是泰國的公主,她住在一個叫做薔薇宮的宮殿裡,「整個宮殿到處都是薔薇花紋的裝飾。白邊金地的加層欄杆上,雕滿了金色鏤空薔薇。從高高的天花板上垂下的枝形大吊燈,鑲着金色和白色薔薇花邊。腳下排紅色的地毯上也織滿了薔薇花紋的圖案。」


確認公主是阿勛的轉世的更直接、更有力的證據是月光公主的自述。她「自懂事後總是說自己不是泰國王室的公主,而是日本人轉世,自己真正的故鄉是日本。」月光公主堅持要在本多繁邦回日本的時候同去日本。月光公主知道阿勛被捕的具體日期,知道松枝清顯第一次見到綾倉聰子的年月。這些使本多繁邦毫無疑問地確信月光公主是阿勛的轉世。年幼的月光公主無憂無慮的幸福與其幸福背後的前世的一連串的苦惱和流血合為了一體。


安永透


阿透是清水港外信號站報告入港船隻的青年。他連高中都沒上過,但他相信肋下那三粒黑痣預示着神秘的命運,因而悄悄懷有一種矜持的感覺。


阿透20歲了,應邀參加久松慶子的聖誕晚餐會。慶子曾是月光公主的同性戀夥伴,和本多過從甚密。她決心敲打一下阿透,毫不留情地剖析他的性格,徹底打碎阿透的矜持。她公然告訴阿透,他不是清顯的轉生,只是個冒牌貨,註定要打發漫長而平凡的人生。聽了這個預言後,阿透服毒自殺,後雖被救下性命,卻從此雙目失明。只有懷孕了的瘋女絹江,還陪伴在阿透身邊。


自我意識


整個四部曲,從日俄戰爭到美軍占領時期,從日本到泰國、到印度,三島由紀夫寫了很多地方和時代,但看到的都是同一雙虛無墨鏡下的顏色。近百萬字的敘述始終在一個逼仄狹小的觀念洞穴之中,這背後的動力本身倒是一個活生生的奇蹟。事實上,《豐饒之海》中的每個人物本身,恰恰解釋了為何小說會成為這個坍塌萎縮的洞穴中的觀念皮影戲。從本多、清顯到透,他們所有的焦慮和焦灼,都是自己會不會得到別人的接受,能否保持與眾不同的姿態。死在他們的世界裡如此重要,因為只有死,才能抹殺自己與他人相似的日常生活和平庸。而一個幾乎只為自己活着,看不到真實他人的人,其生命也就被囚禁在自身這具肉身之上,幾乎每一次呼吸都是對他的損害和生命走向死亡的一步。事實上,正是這種極端的自我意識本身,成為了支撐整個四部曲作為一種敘述能夠不斷往前推進的動力。這種從不停息地注目自身的意識之目光,是小說中唯一的真實,也是其價值所在。


唯識論


《春雪》中的松枝清顯與綾倉聰子的關係,是一種無常的關係。作家以聰子削髮為尼、清顯死後轉世再生,作為《春雪》的結尾,也作為《奔馬》的開首。從清顯轉世《奔馬》的主人公飯沼勛,乃至轉世到《曉寺》的小月光公主、《天人五衰》的安永透所依據的,一是清顯的《夢日記》,一是他們左側腹的三顆黑痣,還有他們的生與死是同一年月日。


三島知道,清顯與《奔馬》的飯沼勛的輪迴轉世,光憑兩人胸側的三顆黑痣和「在瀑布下」這兩個重合,也許會被人視作一種偶然,作為轉世的依據是不夠充分的,於是他特意以地安排主人公清顯將這些夢都記在日記,臨終前囑託母親將他的《夢日記》送給本多,以便為後三卷的主題「輪迴轉世」作鋪墊。但更重要的是,作家試圖通過託夢,宣揚他臨時抱佛腳地學來的「唯識論」。


雖然說,三島由紀夫提出了「文武兩道」的論點,但他強調的重點是在「武」上。儘管《春雪》和《奔馬》一個體現「文」即「和魂」,代表中和的精神;一個體現「武」即「武魂」,代表尚武的精神,算是體現「文武兩道」,但是三島更多地傾斜於後音。他處處為飯沼勛的辯護。


《曉寺》的舞台從日本搬到暹羅(今泰國)除了增加些許外國情調外,主要原因也許是作家感到已經不能完全陶醉在日本的架空故事,也許是作家為了可以更自由自在地轉動作家輪迴轉世的軸,到佛教之國探索他那個輪同與無我之間的矛盾,探索超個我的不死,即超個我的永生。所以作家讓本多埋頭於佛學,從唯識論出發尋求輪迴於生死或者往生於淨土之路。


虛無


書中描寫清顯的戀人聰子經過67年的變遷,不是走向衰微,而是走向淨化,沒有記憶,沒有過去,到頭來竟是一場空,一切都是虛幻,一切都不存在,以此來宣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空無觀。


四部曲《奔馬》中的阿勛是《春雪》中松枝清顯的轉世,《曉寺》中的月光公主是《奔馬》中阿勛的轉世。這樣,松枝清顯—阿勛—月光公主就構成一個三世輪迴,這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之一:靈魂不滅、生死相續。


當本多繁邦目睹21歲仍繼續存活的安永透時,他明白自己一生苦苦鑽研的輪迴轉世瀕臨破產,他已無精力再尋找下一個20歲死於異地他鄉的真正轉世者。本多繁邦最終領悟到:佛教中一切原本皆虛無和我思我在,無生無滅的佛理。正如綾倉聰子所說,世上恐怕根本就沒有松枝清顯及其轉世後的這個人,那不過是你因心而異罷了。


《天人五衰》以「此後再不聞任何聲音,一派寂寥。園裡一無所有。本多想,自己是來到既無記憶又別無他物的地方。庭院沐浴着夏日無盡的陽光,悄無聲息……」結尾。文章的最後,一切存在都化為烏有,導向虛無和空寂之境。綾倉聰子和本多繁邦己經老邁,前者對塵世的一切了無記憶;後者走向老丑的絕境。兩人一無所有,既沒有記憶,又沒有過去,面對的只是宿命的孤獨。本多繁邦寄託於與綾倉聰子會晤的長達六十載的迷夢,在這一瞬間灰飛煙滅。


《天人五衰》是三島由紀夫在剖腹自殺之前假借文學之名寫的「遺書」,從中可以了解到作家理想破滅後所面臨的苦惱和困惑,也許它還透露了三島由紀夫內心真正要表達的感受和窮其一生所感悟到的真理——「輪迴轉世」之說最終也不過是在現世。人正是由於不滿現實世界才要求得超脫,但是「輪迴轉世」還是讓人再次回到現世世界,再次經歷人生的苦海,讓人看到人生的無奈和難以超脫。


鑑於本多繁邦的消沉和虛空,三島由紀夫對「美」、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也都失去了興趣和意義。三島由紀夫用輪迴的形式貫穿四部曲,本意也許是為人生尋找一條出路,但是當最後謎題被揭開時,三島卻給了一個空無的答案。


藝術特色

《豐饒之海》由《春雪》、《奔馬》、《曉寺》和《天人五衰》四部曲構成,依託日本古神道的四魂觀念,書中寫了「和魂」(柔和之魂),「荒魂」(勇猛、狂暴之魂)、「奇魂」(異國奇智之魂)和「幸魂」(導向幸福之魂),分別對應各卷的主 人公:清顯、飯沼勛、小月光公主和安永透。這「四魂」通過生與死的輪迴演繹了四重人生,構成了一個螺旋的循環世界。而貫穿全書的本多繁邦從青年到老年,見證並追究了這一生死循環的世界,其本身的發展則構成了全書的線性結構。


三島向來對死非常固執,而對生又非常憧憬,在三島看來,死也是生的出發點。於是他通過生生死死的輪迴來尋找歸宿,並在佛教無常與文學虛妄的連接點上,展開宗教心理和審美心理的交織,浸潤着東方藝術的神秘色彩。


作品影響

《豐饒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馬》、《曉寺》和《天人五衰》是三島由紀夫臨死前幾年創作的超長篇小說,在其文學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中包含了作家人生成熟時期的全部思想。


《豐饒之海》被日本評論界認為是三島文學的最高傑作。其中,尤以《春雪》在日本文學界反響最大。


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各國出版。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Mishima Youkio,1925-1970),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1949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 ,文壇地位確立。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後自殺。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