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縣
臨滄縣雲南省轄地級市,地處雲南省西南部,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東鄰普洱市,北連大理州,西接保山市,西南與緬甸交界。
臨滄市地處橫斷山系怒山山脈南延部分,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它是世界茶樹和茶文化起源中心,如普洱茶、滇紅茶等,臨滄也是佤族文化發祥地之一。[1]
目錄
建制沿革
商朝時期,稱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已向商王獻珠寶、短狗等特產。秦西漢今臨滄地區地屬哀牢國地。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年),滇置益州郡,轄二十四縣,雲縣屬益州郡轄。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藐請求歸附漢王朝。漢王朝以哀牢王轄地設哀牢(今騰衝、龍陵和德宏州、臨滄地區)、博南(今永平)二縣,割益州西部六縣為瀾滄郡,後改為永昌郡,治不韋(保山)。建興三年(225年),鎮康縣在永壽境,屬永昌郡轄。
蜀漢時,永昌郡增設雍鄉、永壽縣,此兩縣域均在今臨滄地區境。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唐王朝設劍南道姚州都督府(今姚安縣境),雲縣、鳳慶屬其轄地。
南詔時期,以十敗為一區域,加七節度、二都督共十個區域,鳳慶地屬永昌節度管轄的唐封川一帶。南詔時期(748-895年),在永康設拓南城,歸永昌節度。
大理國前期,鳳慶地仍屬永昌節度,為蒲蠻孟柞地。大理國後期,鳳慶稱慶甸,隸屬永昌府,將南詔時期的拓南城改為鎮康城。紹聖三年(1096年),鎮康分屬金齒鎮的鎮康城和永昌府的慶甸。
元朝,分屬順寧土知府、鎮康路和孟定路、謀粘路軍民府。
元憲宗四年(1254年),元兵克昆明,遂定雲南諸郡,蠻部三十六路、四十八甸皆設土官,歸大理金齒都元帥統轄。至元八年(1271年),分金齒白夷為東西兩路安撫使,鎮康置東路安撫使。至元十二年(1275年),賽典赤改東路安撫司為鎮康路安撫使。至元十五年(1278年),鎮康路安撫司改為宣撫司,立鎮康路軍民總管府。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孟定路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撤鎮康安撫司併入大理等處宣撫司。泰定三年(1326年)3月,孟定路東南置謀粘路。泰定四年(1327年)11月,置順寧土府,以孟氏為土知府,左氏為土同知,屬大理路,並賜姓氏。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設順寧府寶通州、慶甸縣及大侯長官司。
明代,分屬順寧、永昌兩府管轄。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立鎮康府,隸屬雲南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鎮康府降為州,旋即裁撤,劃歸灣甸御夷州。宣德五年(1430年)6月,以景東的勐緬、勐托地,設勐緬長官司。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勐緬長官司改為勐緬土巡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順寧土府改土歸流,仍設順寧府,隸屬金騰道。改大侯州為雲州,設流官。
清朝中葉,今臨滄地區尚有屬永昌府的孟定土府,鎮康土州,屬川頁寧府的順寧縣、緬寧廳、雲州、耿馬宣撫司和由鎮邊直隸廳管轄的班洪土都司。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耿馬安撫司升宣撫司,直隸雲南布政司,羈糜於永昌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勐緬改土歸流,始稱緬寧。勐緬長官司改為緬寧撫彝廳。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順寧右甸通判於緬寧廳,屬迤西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順寧府隸屬迤西道,下置順寧縣。光緒十三年(1887年),瀾滄設鎮邊直隸廳,勐董劃歸其管轄。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英國政府迫使清政府在《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中,把果敢劃歸英國。光緒二十五年(1899),中英第一次勘界,劃定以勐英(南傘)是中國耿馬與英屬緬甸麻栗壩的交界。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鎮康改土歸流。
民國時期,設立順寧、雲縣、緬寧、鎮康、雙江等縣和滄源、耿馬設治局,先後屬第一、第五、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因永康縣名與浙江永康雷同,遂改永康為鎮康。7月19日,改雲州為雲縣。9月,緬寧隸屬滇南觀察使。
民國四年(1915年),鎮邊縣改名瀾滄縣,滄源地仍歸其管轄,劃為瀾滄縣第11區。
民國十二年(1923年)8月,設第五區團務監督行署於緬寧,節制緬寧、景東兩縣。
民國十九年(1930年)1月6日,雙江縣正式成立,縣城設於勐勐,隸屬保山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政府草率與英國政府秘密劃定中緬南段未定界線,把班老、爐房等劃歸英屬緬甸,史稱「1941年線」。
1952年,經政務院批准將原大理專區的緬寧縣(現臨翔區),保山專區的雙江縣、耿馬縣,普洱專區(現普洱市)的滄源縣4縣劃出,建立緬寧專區。
1953年,保山專區所屬的鎮康縣劃歸緬寧專區。
1954年6月30日,內務部批准將緬寧縣改為臨滄縣,順寧縣改為鳳慶縣。緬寧專區改為臨滄專區。
1956年8月,國務院批准,將大理專區所屬的鳳慶縣、雲縣劃歸臨滄專署。
1958年9月24日,國務院批准成立滄源佧佤族自治縣。雲縣、鳳慶縣合併為雲鳳縣,10月分設,恢復原建制。12月29日,臨滄、雙江兩縣合併,成立臨雙縣。
1959年12月,臨雙縣分設為臨滄、雙江兩縣。
1963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更名為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同年,國務院批准鎮康劃分為鎮康縣、永德縣。
1970年,改稱臨滄地區。
1964年,鎮康縣析置設鎮康、永德兩縣。
1985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雙江縣,成立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2003年l2月26日,臨滄縣改為臨翔區。
2004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滄地區,設立地級臨滄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臨滄市轄1區7縣(臨翔區、雲縣、鳳慶縣、永德縣、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89個鄉(鎮),898個村(居)。政府駐臨翔區南屏西路南屏街。[2]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臨滄市地處雲南省西南部,位於東經98°40′至100°32′,北緯23°05′至25°03′之間,北回歸線橫穿轄區南部,瀾滄江、怒江流經轄區東、西兩側,東鄰普洱市,北連大理州,西接保山市,西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290.79千米。國土面積2.4萬平方千米。市政府駐地距省會昆明598千米。
地形地貌
臨滄市地處橫斷山系怒山山脈南延部分,屬滇西縱谷區。全境重巒疊嶂,群峰縱橫。境內最高點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點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對高差達2979米。地勢中間高,四周低,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
土壤環境
臨滄市土壤有10個土類、19個亞類、72個土屬、348個土種,呈地帶性垂直分布。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主要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和亞高山草甸土等6個土類。磚紅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面積占2.3%;赤紅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300米之間,占20.3%;紅壤分布在海拔1300~2200米之間,占14.5%。黃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400米之間,占14.5%;黃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3000米的地帶,占4.0%;亞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海拔3000~3500米的山頂部,占0.06%。其他非地帶性分布的土類還有潮土,占0.09%;紅色石灰土,占2.6%;紫色土,占4.1%;水稻土,占3.6%。
氣候特徵
臨滄市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地形地勢複雜,是一個多種氣候類型的地區。主要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四季之分不明顯,但干雨季分明,雨水較多,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數在2000個小時以上,霜期較短,部分地區終年無霜;立體氣候明顯,山區年平均氣溫為13—15℃,中海拔壩區為16—18℃,低海拔河谷地區在19℃以上,亞熱帶低緯度熱區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1/3,占雲南熱區面積的 11.4%。
臨滄市
從全市氣溫分布情況看,臨翔、鳳慶、永德、滄源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6.5—17.5℃,雲縣、雙江、耿馬和鎮康四縣氣候炎熱,年平均氣溫在18—20℃,夏季較長,無明顯冬季。臨滄市雨量充沛,滄源、耿馬孟定鎮、鎮康勐捧鄉為降雨多雨區,年降雨量1500—1750毫米,雲縣、雙江和臨翔為較少雨區,年降雨量920毫米—1600毫米。
全市可劃分為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六個氣候帶。年平均氣溫為17.3℃,無霜期317~357天,年均降雨量920~1750毫米,年均日照1894.1~2261.6小時。具有光熱資源充足、四季差異不明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乾濕季分明、降水充沛、立體氣候顯著的特點。
2016年,全年平均氣溫19.4℃ ,日照2091小時,降雨量983毫米,相對濕度75.0%。
水文特徵
臨滄市河流分屬怒江、瀾滄江2大水系,集水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7條,即羅閘河、小黑江、南汀河、南捧河、永康河、勐勐河和南滾河。[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臨滄地處「三江成礦帶」(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南段,境內屬山區高原地貌,有獨特的成礦地質條件。市內礦產資源具有產地多、礦種全、品位富、開發條件好的特點。至2017年,全市共發現礦產42種,占國家已發現礦產171種的25%,其中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15種,非金屬礦產21種,水氣礦產2種。在國家所列34 種重要礦產中,市內出 20種。共發現礦產地350多處。主要礦種有鍺、鉛、鋅、銅、錫、銻、煤、高嶺土、硅藻土及非金屬建材等。其中鍺和高嶺土都屬於大型礦床。特別是臨翔區博尚勐托硅藻土礦計算儲量有8.22億噸,為特大型礦床,占雲南省總儲量的47%。
太陽能資源
臨滄全年日照時數為1878—2247小時,太陽能輻射總量為每年每平方米5239-5702 兆焦,屬全國三類太陽能資源中等類型地區。
風能資源
臨滄全年平均風速為0.7-2.2米/秒,其中春季1.0-3.0米/秒,夏季0.9-2.0米/秒,秋季0.5—1.5米/秒,冬季 0.5-2.6米/秒。有效利用時數可達8000小時,全年可開發利用風力發電風能蘊藏量大於每平方千米1700千瓦。
水能資源
臨滄由於降水充沛,河流縱橫,落差較大,蘊藏着豐富的水能資源。僅瀾滄江臨滄段就建有漫灣、大朝山、小灣3座上百萬千瓦的水力發電站。除瀾滄江、怒江幹流外,其他河流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據測算,理論蘊藏量達298.3萬千瓦,開發量151.23萬千瓦,是國家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
水資源
臨滄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32.27億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 100%達到國家一、二級保護區要求,人均水資源量近1萬立方米,是雲南省人均水資源量的2倍,水能蘊藏量居雲南省前列。市內城鎮過境河流水質均控制在Ⅳ類水體標準以上,是雲南16個州市中生態較好的州市之一。
生物資源
臨滄市區內植被呈垂直帶狀分布特徵,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樹種有雲南松、思茅松、麻櫟、椎木荷、榿木、華山松等,是雲南省重點林區之一。截至2017年,活立木蓄積量1.1億立方米,有自然保護區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1個(永德德黨後山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303.36萬畝、占國土面積的8.27%,201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65%。[5]有喬木89個科436個屬3700多種,其中商品木材樹種70個科271種、常用商品木材樹種27種、主要珍貴樹種21種、主要經濟林樹種28種。
臨滄市野生動物中有獸類121種、鳥類413種、爬行類55種、兩棲類35種、魚類85種,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7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種。滄源南滾河流域是中國亞洲象的第二分布區,豚鹿、黑長臂猿滇西亞種、白掌長臂猿在中國僅分布於臨滄。[4]
經濟
綜合
2020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821.32億元, 比上年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2.34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03.84億元,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375.14億元,增長3.9%。
2020年,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381.71億元,比上年增長3.1%,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6.5%。
2020年,符合政策生育率82.90%,綜合節育率83.08%。
2020年,年末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05萬人,比上年增長6.6%;城鎮登記失業率3.56%,比上年增加0.31個百分點。
2020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煙酒類上漲10.1%,衣着下降2.1%,居住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3.4%,教育文化和娛樂下降0.9%,醫療保健上漲0.1%,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3.4%;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8 %;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1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0.7%,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0.7%。
2020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完成23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實現36.9萬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8縣(區)、28個貧困鄉(鎮)、56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第一產業
臨滄位於世界茶樹和茶文化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產地和滇紅茶、大葉種蒸青綠茶的誕生地,是中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中國最大的澳洲堅果基地市,堅果產量居雲南省第二位,咖啡面積全國第二,蔗糖面積和產量雲南省第一,茶葉產量雲南省第一,核桃面積雲南省第二,橡膠面積和產量雲南省第三。
農業
2020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7.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產值208.34億元,增長5.3%;林業產值17.48億元,增長0.1%;牧業產值131.07億元,增長7.8%;漁業產值7.24億元,增長2.9%;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2.95億元,增長5.0%。
2020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8.81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02%,糧食產量104.00萬噸,比上年增長1.3%。其中:夏糧產量13.64萬噸,增長1.4%;秋糧產量90.37萬噸,增長1.3%。主要糧食品種中,稻穀產量21.96萬噸,下降2.3%;小麥產量5.15萬噸,增長0.4%;玉米產量64.96萬噸,增長3.2%。
2020年,全年油料種植面積1.27萬公頃,增長2.2%,油料產量2.58萬噸,比上年增長2.8%;甘蔗種植面積6.79萬公頃,下降5.9%,甘蔗產量476.70萬噸,下降0.9%;蔬菜種植面積3.95萬公頃,增長7.0%,蔬菜產量86.39萬噸,增長9.0%;年末茶園面積11.01萬公頃,增長5.5%,茶葉產量14.65萬噸,增長4.6%;烤煙種植面積1.99萬公頃,增長2.4%,烤煙產量3.80萬噸,增長0.9%;核桃種植面積48.35萬公頃,下降0.1%,核桃產量26.89萬噸,增長6.1%;澳洲堅果種植面積16.01萬公頃,增長 4.0%,澳洲堅果產量2.78萬噸,增長40.6%;咖啡豆種植面積2.50萬公頃,下降1.8%,咖啡豆產量1.70萬噸,下降4.2%;橡膠面積6.62萬公頃,下降0.1%;橡膠產量4.90萬噸,增長3.4%;園林水果面積3.15萬公頃,增長0.7%,水果產量(含果用瓜)20.55萬噸,增長3.5%。
2020年,全年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47.27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12千公頃;有效灌溉率達55.3%,提高1.17個百分點。水利工程供水量84406萬立方米,減少136萬立方米:農業灌溉68726萬立方米,增加686萬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20年全市退出2個煤礦,退出產能30萬噸。
2020年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20.21億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4.3%。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下降4.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23.2%。輕工業下降4.8%,重工業下降3.8%。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2%;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加值下降3.7%;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增加值下降16.9%;造紙和紙製品業增加值下降8.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加值下降30.0%;醫藥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3.6%;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增加值下降8%;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加值增長7.1%;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18.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1.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2.8%。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7.15億元,比上年下降7.1%;實現利潤16.29億元,比上年下降12.0%;利稅總額25.60億元,比上年下降6.8%。企業資產負債率66.3%,比上年末下降1.7個百分點。
2020年全市有工作量的本地建築施工企業96個,比上年增加6個。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2.1%。
第三產業
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7.02億元,比上年下降6.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3.76億元,比上年下降6.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3.26億元,比上年下降6.0%。按消費類型統計,餐飲收入46.06億元,比上年下降6.8%;商品零售270.96億元,比上年下降6.2%。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9.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92.3%,比上年上升168.6 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4.0%,比上年上升21.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6.6,比上年下降 11.3 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7.1%,完成投資占全市總投資15.8%。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12.7%,完成投資占全部投資67.6%。
2020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21.9%;房屋施工面積406.5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1萬平方米,增長10.4%。
對外貿易經濟
2020年,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54.88億元, 比上年下降9.6%。其中,進口總額35.51億元,比上年下降14.5%,出口總額19.38億元,比上年增長0.9%。
財政金融
2020年,全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75.69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92億元,比上年增長3.1%,稅收收入25.1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52.4%。稅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稅完成13.87億元,增長7.4%;企業所得稅完成1.30億元,增長19.2%。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6.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69億元,下降29.3%;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37.66億元,下降2.3%;交通運輸支出10.06億元,增長259.4%;農林水支出52.07億元,增長40.1%。
2020年,全年金融業增加值31.62億元,比上年增長8.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79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單位存款308.16億元,增長17.3%;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82.35億元,增長15.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62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短期貸款172.06億元,增長12.5%;中長期貸款440.24億元,增長13.1%。
2020年,全年各類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9.58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壽險、健康險公司原保費收入9.62億元,下降0.9%;財產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9.96億元,增長8.6%。[5]
文化
文化
臨滄市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滄源佤族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
佤族
佤族是臨滄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臨滄市的佤族主要分布在滄源、耿馬、永德、雙江、鎮康等地。佤族源於古代的百濮族群,自稱「巴饒」、「阿佤」等,1962年以後統稱佤族。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佤語分為布饒克、阿佤、佤三個方言。
拉祜族
拉祜族是雲南境內較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大約11世紀前後遷入臨滄、雙江,主要分布在雙江、臨滄、耿馬三地。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主要信仰原始宗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和漢傳佛教。
布朗族
布朗族的先民是雲南古代的濮人,他們是臨滄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其主要分布在雙江、雲縣、永德、耿馬。布朗族有自己的語言而無文字,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
德昂族
臨滄德昂族分屬「牢普勞」、「牢普茅」支系,由勐卯(今瑞麗)和緬甸遷入。主要分布在鎮康、耿馬、永德三地。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而無文字,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南傳上座部佛教。
民族節日
據初步統計,臨滄少數民族節日多達50多個,以下為臨滄別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
新米節,佤語為「窩耕我」,是谷魂節的意思,每年農曆八月舉行。新米節的主題是對谷魂的崇拜,節日一般過三天。第一天,各家各戶都到田間採選新谷,拿回來或炒或烤後舂成新米,全寨人統一吃新米飯;第二天,全寨青年人全部出動修路、搭橋;第三天,老人在家喝酒唱調,青年人爬山遊玩。
1990年8月25日,雲南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了《滄源佤族自治縣條例》,該條例第51條規定「每年的農曆8月14日為佤族新米節」。
摸你黑
佤族司崗里摸你黑狂歡節每年「五一」期間在滄源佤族自治縣舉辦。
「摸你黑」起源於佤族民間用鍋底灰、牛血、泥土等塗抹在臉上驅邪並祈福求平安的習俗,已演變成用具有美容功效的天然植物「娘布洛」配製的塗料來相互塗抹,相互祝福。佤族的傳統觀念認為:神藥「娘布洛」抹在臉上身上會給人帶來祝福。
沐浴節
沐浴節是彝族支系俐侎人的傳統節日。二月初八前後,人們殺雞煮肉祭獻祖先,之後大家都到溫泉洗澡。各家到溫泉邊後,婦女洗澡,男人則去砍柴、蓋伙房、殺雞煮飯。夜晚人們聚集在野外的平地上,吹響蘆笙,撥動三弦,通宵達旦邊唱邊舞。
目腦縱歌
目腦縱歌是景頗族的狂歡節。目腦縱歌意為「大夥跳舞」。這個節日是為祭祀「木代」(太陽神)而舉行的。目腦縱歌一般從農曆正月十五開始,節日進行2至6天。節日期間,身着盛裝來自四面八方的景頗族群眾跟着兩位長者,踏着鏗鏘的鼓點邊歌邊舞。歌舞往往從清晨到深夜,持續數日。[6]
特色飲食
佤族酸肉是滄源佤族自治縣小吃。將牛肉用淘米水泡洗,再用清水洗淨,切片,入缸,加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陶罐,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和泥,密封罐口,醃漬1個月以上即成酸肉。在儲存期間隨時可以取食,但取後仍需蓋嚴罐口,取出的部分需在三、五天內吃完,否則容易變質。食用時大多切成薄片,與青蒜同炒。
耿馬毫崩
耿馬毫崩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的特色小吃。「毫崩」就是油炸米花糖。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和孟定鎮,潑水節的「毫崩」( 油炸米花糖)是家家必備的節日食品。
「烤崩」的具體做法是:將糯米用冷水浸泡,淘洗乾淨後用蒸籠蒸熟,做成餅狀,晾曬到三成干,然後放入紅糖水中浸濕,又把它曬乾,這樣重複兩三次後,將浸過糖水的干糯米餅放在香油鍋里炸脆,即成成品。
火腿木瓜雞
火腿木瓜雞主要原料是臘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雞。此屬藥膳佳肴。
製作方法:把雞斬成小塊,用水煮去掉血水,木瓜去皮和核,切絲,姜切絲;火腿切片。鍋放少許油先把雞肉和姜先炒一下,放入木瓜絲、火腿和鹽一起炒出香味,加水煮到雞肉酥爛可口,加胡椒粉即可起鍋。
稀豆粉米線
稀豆粉米線是臨滄特色風味小吃之一。製作以豌豆粉、米線為原料,配以佐料而成。將豌豆粉調成漿過濾後煮成稀粥燉好備用,在燙好的米線上蓋以稀豆粉,拌上芝麻、生薑、油辣椒、花椒油、蒜泥、青蒜葉、味精、醬油等,食之味香可口。
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肴,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
其做法是把剛開口叫的公雞用竹籤戳死後放在火上把毛燒光,拔去毛根,掏去內臟,切塊,放入冷水裡煮。水沸後放入大米、五茄皮、酸筍、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漿子、香芭草、鹽、蘇子等佐料,邊煮邊攪,米煮成稀粥便成雞肉爛飯。佤族雞肉爛飯選用本地土雞,忌諱用白毛雞煮製。拉祜族也把雞肉爛飯視為上等佳肴。[7]
交通
概況
臨滄是雲南滇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中心,為通往緬甸仰光的最便捷陸上通道。全區有滄源、耿馬、鎮康3個縣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290.791千米,有3個國家二類口岸和17條通道,有5條公路與緬甸公路相連。其中孟定口岸以秀美的亞熱帶風光被譽為"黃金邊城"。從孟定口岸清水河到緬北重鎮臘戌僅187千米,距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457千米,昆明經臨滄出境至緬甸仰光公路里程僅1892千米。
2020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9.10億元,比上年增長4.3%。
2020年年末機動車保有量99.51萬輛(不含拖拉機),比上年增長4.3%,其中,汽車保有量25.00萬輛,增長12.6%。航空旅客吞吐量78.61萬人次(含滄源機場),比上年下降2.6%。
公路
臨滄有幹線公路直通昆明、大理、楚雄、思茅、保山、西雙版納等地州以及臨滄地區各縣、鄉,5條公路與緬甸公路相連,連接楚大高速公路的祥雲--臨滄一、二級路經國家交通部批准立項。海孟公路直達邊境口岸清水河,與緬甸境內的公路相連,可直達緬甸北部的重要城市臘戍、曼德勒。2017年,開工建設7條段高速公路(墨江至臨滄、臨滄機場高速公路、臨翔至清水河、臨翔至雙江、鎮康(南傘)至耿馬(清水河)、雲縣至臨滄、雲縣至鳳慶)和1條鐵路(大理至臨滄鐵路)。
臨滄機場高速公路:位於臨滄市臨翔區南部,起於南信橋,經羅家寨、新村、小新寨,止於博尚鎮。線路長3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公里一級路13.1公里,控制性工程是2500米長的羅家寨隧道,項目總投資24.2億元。
墨江至臨滄高速公路:路線起自墨江縣碧溪,接已建的昆明至磨憨國家高速公路,經者東、鎮沅、者後、振太、平掌,止於臨滄城北小街村,暫接國道G214線,全長約246.7公里。主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5.5米。項目估算總投資約為350億元(靜態投資約為327.78億元)。
玉溪至臨滄高速公路:位於玉溪市與臨滄市境內。路線起於雲南省玉溪市的元江縣,路線沿用元江至墨江高速公路至碧溪,經過墨江、新平、鎮沅縣、景東縣,止於臨滄市臨翔區,止點接規劃的大理至臨滄高速。項目路線全長246.722公里,互通式立交配套連接線27.4公里。主線按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為25.5米。
雲縣至臨滄高速公路:雲縣至臨滄高速公路起於雲縣水磨村,接擬建的雲縣至風慶高速公路,經忙費村、石房村、舊寨、祥臨公路,新塘房、螞蟻堆鄉,止於臨翔區內邦村,接在建的玉溪至臨滄高速公路,路線全長62.07公里,接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5.5米,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採用公路-I級。項目概算總投資為995557.65萬元。
臨滄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臨滄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臨滄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起點位於臨滄舊寨附近,止於清水河(中緬界)。建設里程全長149.315公里(高速公路133.06公里,一級公路16.255公里),估算總金額2175240.7689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為14568.1329萬元。
臨滄至勐海高速公路:擬建臨滄至勐海高速公路臨翔至雙江段工程位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雙江縣境內,屬於省網第五縱(瀘水—打洛)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起點位於臨翔區,與臨滄機場高速公路對接;止點位於雙江縣城東側。路基寬度25.5米,設計速度80km/h,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
航空
臨滄機場位於博尚鎮西側,距縣城22.5千米。於2001年3月建成通航。機場海拔近1900米,跑道長2400米,寬45米,跑道中心海拔1895.3米,飛行區等級為4C級。
滄源機場
滄源佤山機場位於滄源縣糯良鄉境內,距昆明670千米、距臨滄市187千米、距滄源縣城36千米,共設置4個C類停機位。於2014年10月全面開工建設,2016年10月25日完成試飛,12月8日正式通航。
鐵路
2012年,祥雲-臨滄-普洱鐵路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規劃里程350千米。2016年,臨滄至清水河鐵路、臨滄至普洱鐵路、臨滄至芒市鐵路等3個項目進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大理至臨滄鐵路:線路起自大理,經巍山、雲縣,終至臨滄市臨翔區,線路全長201.8公里。鐵路等級:國鐵Ⅰ級。正線數目:單線。設計行車速度:16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155.3億元,其中工程投資151億元,機車車輛購置費4.3億元。
臨滄至普洱鐵路:項目等級為Ⅰ級單線,長181公里,年限2017-2022年。
芒市至臨滄鐵路:芒市至臨滄段規劃里程200公里,設計時速160/小時。雲南沿邊鐵路規劃為芒市-臨滄-普洱-文山-靖西-防城港鐵路,與廣西沿海通道連接,形成雲桂沿邊沿海通道。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25),芒市至臨滄段規劃里程200公里,其中:臨滄境內里程124.5公里,境內投資估算89.6億元。項目設計標準為國鐵Ⅰ級單線,設計時速160公里/小時。
臨滄至清水河鐵路:線路起自大理至臨滄鐵路臨滄站,向南經博尚、雙江、耿馬等地至清水河口岸,全長約175公里,投資估算總額149億元。鐵路等級為國鐵I級單線,速度目標值為160公里/小時。該項目已列入了國務院《「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8]
社會
教育事業
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學校2152所,其中:高等學校1所(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中等職業學校21所(普通中專3所,技工學校1所,成人中專8所,職業高中9所;普通中學126所(普通高中23所,初級中學91所,九年一貫制12所);小學832所,教學點177個;幼兒園991所;特殊學校4所。各級各類學校目前在校生數484913人,其中:基礎教育學生420940人,含幼兒園82540人,小學203966人,初中89523人,普通高中43838人,特殊教育學校1073人;中等職業學校52179人,含普通中專7208人,成人中專全日制學生607人,成人中專非全日制學生33034人,職業高中5963人,技工學校5367人;高等教育11794人。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27083人,其中:基礎教育專任教師25748人,含幼兒園專任教師3222人、小學(含教學點)專任教師12095人、初級中學專任教師4506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專任教師622人、完全中學專任教師4967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205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131人;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948人;高等教育專任教師387人。
體育事業
2020年,全市運動員參加國家及省級各類競技體育比賽,獲獎牌95枚,其中:國家級比賽金牌1枚,省級比賽金牌36枚,銀牌17枚,銅牌41枚。
人民生活
2020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4元,比上年增長7.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4元,比上年增長4.3%。
社會保障
2020年,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58.74萬人,增加2.88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0.00萬人,增加0.5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138.74萬人,增加2.31萬人;年末參加失業保險10.84萬人,增加0.5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5.64萬人,增加1.05萬人;年末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230.79萬人,增加1.44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6.51萬人,增加0.5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4.28萬人,增加0.8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11.78萬人,增加0.16萬人。
2020年,年末全市擁有養老機構241個,比上年增加24個;有床位11362 張,比上年增長3.5 %。擁有集中供養福利機構機構47個(含城市公辦4個、其他43個),比上年增加6個;有床位3326張(含城市公辦及其他),比上年增長13%。
資源環境
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70.20%,比上年增加1.72個百分點。
2020年,全年平均氣溫19.3℃ ,日照2260小時,降雨量1183毫米,相對濕度71.5%。
安全生產
2020年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0起,比上年下降19.2%,死亡89人,比上年下降23.9%。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2起,比上年下降33.3%,死亡58人,比上年下降28.4%;工礦商貿事故28起,比上年增長33.3%,死亡31人,比上年下降13.9%。
郵電通信
2020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9.2%;有固定電話9.70萬部,比上年下降2.3%;移動電話用戶260.96萬戶, 比上年增長2.2%;移動寬帶用戶226.47萬戶,比上年增長14.2%。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73.13萬件,比上年增長51.7%;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7億元,比上年增長31.0%。[9]
旅遊
旅遊概況
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臨滄境內地上地下文物176項,83項已被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廣允緬寺、滄源崖畫和石佛洞遺址3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8項,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8項。
2014年,國家旅遊局批覆同意開通中國清水河—緬甸清水河—果敢—滾弄—臘戌三日游、中國清水河—緬甸清水河—果敢—滾弄一日游、中國南傘—緬甸果敢一日游三條邊境旅遊線路。
2019年全年國內外旅遊者人數3180.8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9%。其中:海外旅遊者人數69.45萬人次, 增長19.4%,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40.06億元, 比上年增長32.5%。其中:外匯收入17168萬美元, 增長31.4%。
主要景點
百里長湖景區
瀾滄江流經臨滄市境內二百多千米,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萬級千瓦大電站-漫灣、大朝山、小灣電站--亞洲最高壩電站,三大電站形成了瀾滄江高峽百里長湖景觀。湖面平靜秀麗,胡灣半島星羅棋布,兩岸山峰秀麗,蒼峻巍峨,珍稀動物繁多。沿線依次分布着瀾滄江大峽谷,雲海山莊,忙懷、曼志新石器遺址,朝山寺,滇緬鐵路遺址,民族風情村,電站景觀等眾多景點。
滄源崖畫
滄源崖畫是中國發現的最古老的崖畫之一,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發現崖畫地點11處,分布於滄源縣的勐來鄉、丁來鄉、滿坎鄉、和平鄉和耿馬縣的芒光鄉等地,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
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畫有赭紅色的畫圖,當地的佤族人稱為"染典姆",意為岩石上的畫。崖畫各地點的畫面距地面高2~10米左右,畫面積長1~30米不等,畫幅小者為數個零散圖形組成,大者圖像數以百個,動物187個,房屋25座,道路13條,各種表意符號35個,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翁丁佤族古村落
翁丁佤寨有「中國最後的一個部落」美譽。它保留了最典型的佤族民居建築風格,最原始的風土人情和最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是中國保留最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
翁丁的「翁」為水,「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
翁丁佤寨為中國「十佳文化產業鄉村」、「2013 中國十大避暑小鎮」、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區。
魯史鎮
魯史鎮位於瀾滄江、黑惠江之間,是鳳慶通往巍山、下關、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釋站。明代設「阿魯司巡檢」,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設司訊闢為街場,民國十八年(1928年)建魯史鎮。
魯史古鎮,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38米,總面積為43萬平方米。古鎮以四方街為經緯線中心點,以此布局街巷最終形成了現在的「三街七巷」。並在鎮內建設了「魁星閣」、「尼山公園」、「四方街戲樓」、「文昌官」、「城徨廟」、「東獄廟」等,「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一正兩廂」、「單間三樓」等房屋。魯史古鎮為臨滄境內保存最為完好的「茶馬古道」上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