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大帶橋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19年8月2日) |
丹麥大帶橋
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那麼一座富有地方代表性的大橋。而丹麥大帶橋就是其中之一。丹麥大帶橋1998年6月14日竣工通車。大貝爾特海峽大橋位于丹麥的Funen島和Zealand島(哥本哈根所在處)之間,全長17.5km。大帶橋,也叫大伯爾特橋,斯托伯爾特橋,它將丹麥第一大城市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和第三大城市歐登塞所在的菲英島連接在一起。
丹麥大帶橋(Great Belt Bridge)又稱大貝爾特橋、斯托伯爾特橋。建設於1987-1998年間,大帶橋橫穿丹麥大貝爾特海峽,連接丹麥西蘭島和菲英島,是一座超大跨徑的三跨懸索橋,主跨為1624m,混凝土橋塔高度254m。該橋是連接丹麥大城市阿徹波拉格與首都哥本哈根「貫通工程」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1988年價格計算,工程總投資55億美元,是歐洲當時預算最高的橋樑工程。大帶橋分為東、西兩段,中間以斯普奧人工島作為中間站。
目錄
簡介
大橋工程由3個部分組成:跨越東航道的一條鐵路隧道,一座高速公路高架橋和一座公鐵兩用橋。公路橋全長6.8km,是一座主跨1624m、兩邊跨各為535m的懸索橋。橋面為4車道,塔高254m,橋面離海平面75m。加勁梁為扁平鋼箱,分段運至橋下後吊裝焊接就位。 兩島海面距離18公里。以1988年價格計算,大貝爾特橋實際耗資337億丹麥克朗,約合48億美元,是歐洲當時預算最高的橋樑工程。大貝爾特橋分為東、西兩段,中間以斯普奧人工島作為中間站。西橋從菲英島到斯普奧島,跨度6.6公里。
橋樑上部結構採用流線型鋼箱梁,連續箱梁和索塔間未設豎向支座,從而提高了橋樑通行性能同時也降低了後期養護的工作量。箱梁在跨中與主纜相連,為了抑制結構位移,梁端還設有油壓阻尼器。
該橋錨碇結構形式獨特,由錨室、散索鞍以及2者間的中空結構組成。鋼筋混凝土索塔高258m,主纜直徑827mm,由18,648根直徑5.38mm的鋼絲組成,安裝架設中採用了空中架線法。[1] 橋是建築的集大成者,在中外建築史上有一些獨具風韻的橋樑1987年6月10日,丹麥國會通過建設大帶橋的議案。1997年6月全線鐵路通車,1998年8月公路橋啟用,整個工程全部竣工。歷經12年持續的建設工作後,1998年6月14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主持了大帶橋的落成儀式。[2]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