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舉一反三

成語: 舉一反三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目錄

成語故事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1]

成語解釋

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成語辨析

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都比喻只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就能類推懂得同類的其他事物;有時可連用。但~偏重在「反三」;指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其他;這裡的其他不限於同類;「觸類旁通」偏重在「旁通」;指能對同類事物融會貫通。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成語例子

我是憑着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英語翻譯

From one sample you may judge of the whole.[2]

參考文獻

  1. 成語舉一反三的故事,酷故事網
  2. 舉一反三,成語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