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
来自荔枝网的图片
jīng xīn dòng pò

近义词首鼠两端 当断不断 犹豫不决

反义词破釜沉舟 毫不动摇 坚韧不拔

出 处 :《左传

体 裁成语

属 于 :中性词

举棋不定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读音是jǔ qí bú dìng,意思是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忌,犹豫不决。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目录

原文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乌乎!《诗》所谓‘我躬不说,皇恤我后’者,宁子可谓不恤其后矣。将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1]

译文

卫献公从夷仪派人向宁喜谈复国的事情,宁喜同意了。太叔文子听说了,说:“啊!《诗》所谓‘我的一身还不能被人容纳,哪里来得及顾念我的后代?”宁子可以说是不顾他的后代了。难道可以吗?大概是一定不可以的。君子有所行动,要想到结果,想到下次能够再如此。《书》说:‘慎重于开始,而重视其结果,结果就不会困惑。’《诗》说:‘早晚不敢懈怠,以事奉一人。’现在宁子看待国君不如下棋,他怎么能免于祸难呢?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击败他的对方,而何况安置国君而不能决定呢?必定不能免于祸难了。九代相传的卿族,一旦被灭亡,可悲啊!”

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立别人当了卫国国君。后来,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便将儿子悼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的儿子呀,当初你的父亲一时鲁莽,驱逐了国君。现在我知道做错了,看来,只有你能帮我改正我的错误了。把卫献公接回来吧。”说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开始了复国的活动。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一定要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

宁悼子有些心动,于是和众大臣们在一起商议。

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有一个大夫说:“想十二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会很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个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就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独断专行,不听劝说,迎回了献公反而被献公用计除掉了。

视频

举棋不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