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烏傷居士
居士34.jpg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文名:傅翕

別 名:傅大士,

字:玄風,

號:善慧

民 族:漢族

籍 貫:東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

出生日期:齊建武四年(公元497)丁丑五月八日

逝世日期:太建元年(公元569)四月二十四日


主要成就:與達摩、寶志並稱「梁代三大士」

信 仰:佛教

父 親:傅宣慈

母 親:王氏

妻 子:留妙光

兒 子:傅普建、傅普成

身 份:修行解脫道之人 

傅大士(497~569),本名傅翕,字玄風,號善慧。《續高僧傳》稱傅弘,又稱善慧大士、魚行大士、雙林大士、東陽大士、烏傷居士。東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人。

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梁天監十一年,大士十六歲,娶留妙光為妻,生二子。二十四歲得到天竺僧達摩大師的的指引,發願精進修道。在道業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享年七十有三。 傅大士為南朝梁代禪宗著名之尊宿,義烏雙林寺始祖,中國維摩禪祖師,與達摩、寶志並稱「梁代三大士」。曾作有300多首詩偈頌文來闡釋佛理禪意,勸導世人看破世間的功名利祿,盡心修證佛法,才能最終得到大解脫。其傳世著作有《心王銘》《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此或系後人托其名之偽作)《語錄》四卷(即《傅大士集》或《善慧大士語錄》)《還源詩》等[1]

目錄

人物生平

松山結庵

六朝時期國家南北分裂,生活在那個時代,人們過着生死無常的惡夢般的生活,於是佛教的神識不滅論和因果報應學說就在各地盛行起來,連皇帝也信奉佛教。傅大士就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 傅大士的父親叫傅宣慈,母親姓王。他16歲娶妻,名叫留妙光。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普建,一個叫普成。

傅大士年輕的時候,常去捕魚,捕到魚後,每次都要把裝魚的竹籠沉到水下,使這些魚有自由離去的機會。他想魚兒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着不去的才算是因果所致。因此人們譏笑他是愚人。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傅大士24歲。有一天,他在稽亭塘邊捕魚,來了一位頭陀,名叫達摩,印度人,從嵩山而來,人們叫他嵩頭陀。他指點傅翕,使他頓悟前緣,投身佛門。因問修道之地,嵩頭陀指了指松山下雙壽樹說:「此可矣!」 此後,傅大士就來此結庵修行,這就是以後的雙林寺。

松山又叫雲黃山,在今佛堂鎮東部,周圍30里,畫溪環山而過。傅大士偕同妻子留妙光在此躬耕而居,過着農禪的生活。有時還給別人打工。他就這樣,白天勞作,晚上修學,勤奮過日子。並以救度眾生為己任。有一次,有人來偷他所種的瓜果,大士非但沒有加以責怪,反而給他裝滿了一籃子,叫他拿回家去,表現出大慈大悲的情懷。

他這樣苦行修身七年後,漸漸地便有許多鄉里人前來頂禮膜拜,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後來傅大士的靈異事跡愈來愈多,愈傳愈廣,大家都認為他是彌勒化身,是十地菩薩。

天開神壇·三王山,是伏羲、女媧、神農的聖地,屬於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傅大士遊歷到此,見千仞壁立,嵯峨怪石,36石門,環布鐵圍,東邊金紫峰普賢菩薩,西邊清涼峰文殊菩薩,北邊龍塘峰觀音菩薩,南邊大太坪地藏菩薩,七峰三十六天門成圓形環繞,道教與儒家已經在此根植,他看見整座山恰似一個天然的覆缽式白塔,佛光普照,為此改名覆船山,建立以紫薇宮○擱船尖為中心的東方金粟如來·光明白國,經過他的不懈努力,逐漸成為浙西文化的中心,也成為中國維摩詰菩薩的道場。

三見梁武

傅大士經過十年的修道和弘法,形成中國式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還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信徒,一時人才濟濟。但雙林寺地處偏僻,雖然「門徒肅肅,學侶詵詵」,惟行化一方,法不廣被。必須感動人皇和京城的貴族官員,才能將他的教法普及開來,達到「通被慈悲,義無偏黨」的效果。

其時,梁武帝宣揚佛教,京城高僧雲集。但是朝野對傅大士是很不理解的,認為他是一個「白衣人」,有的看不起他,也有的妒恨他。不過他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都是虔誠的宗教信徒,他們立下誓願:「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隨苦行。」到了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認為進京弘法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寫了一道奏摺,遣弟子傅旺入都致書梁高祖武皇帝。原文是: 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白國主救世菩薩,今條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虛懷為本,不着為宗,無相為因,涅槃為果;其中善,以治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間,果報安樂;其下善,以護養眾生,勝殘去殺,吾令百姓俱稟六齋。

同年(534年)十二月十九日,傅大士第一次到達京都蔣山。他和梁武帝第一次接觸,即談得很投機。梁武帝還招待他吃飯,叫他住同泰寺,後徙鐘山定林寺,並供給膳宿諸般費用。從此,「京洛名僧,學徒雲聚,莫不提函負帙,問慧咨禪。」大士本人則「居明高松,臥依盤石,於四徹之中,恆泫(流)甘露;六旬之內常雨天華。」大家都認為他是神仙下界。

大同元年(535年)正月,武帝幸華林園重雲殿開法會,自講三慧般若經。於時王侯滿筵,公卿連席。皇帝專為傅大士獨設一榻,以大士絕世通人,故加殊禮。不一會,皇帝來了,王公大臣都去迎接聖駕,只有傅大士一人坐着不動。

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諸候,非但沒有引起梁武帝的不滿,反而更受尊敬。這次講席既散,皇帝賜之水火珠一枚,直徑達一寸多,珠圓明洞澈。皇帝體察大士住在山裡水火難至,故以此珠賜之,取水火於日月之意。

這次法會之後,梁武帝又於壽光殿單獨宴請大士開講玄妙的理論,整整談了一天。

有一次,梁武帝請大士講《金剛經》,才升座,大士撫尺揮案,一敲便下座。皇帝給他弄呆了。在旁邊的志公問 陛下「會麼?」帝曰:「不會。」志公就宣布:「大士講經已經完畢。」再請講,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頌便去。後人蘇東坡寫的傅大士贊:「善慧執板,南泉作舞,借我門槌,為君打鼓。」講的就是這樁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時代人物,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長,而且聲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達摩大師到中國的時期也在志公與傅大士之間。南懷瑾先生說:「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國禪,可稱為中國大乘禪作略,才有透脫佛教的形式,濾過佛學的名相,瀟灑詼諧,信手拈來都成妙話,開啟唐宋以後中國禪的禪趣——『機鋒』、『轉語』。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響更大。」

傅大士的名聲得到了佛教高僧大德的敬重。如慧和法師者,年末二十已深究諸佛秘藏,講論無敵。時歸依頭陀寺隱法師,及隱公將欲遷化,法師乃計謀後事,問:「誰可依止?」 隱公答曰:「東陽傅大士自然智慧,深解大乘,可依為師。」於是法師禮謁請為弟子。說明傅大士影響之大。

同元年(535年)四月,他回到雲黃山。大同五年(539年),傅大士第二次進京。這一次,傅大士在京師住了一年。大同六年(540年),大士辭帝東歸。

數後月,傅大士以功德事,重新到京都。這是傅大士最後一次赴京。大士三次到京師,結交了梁武帝,並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勝計。使他成為當時佛教中的領袖,成為千佛中的一佛,成為維摩禪的祖師。

人物軼事

大士捕魚 二十四與里人稽亭浦漉魚。獲已沈籠水中祝曰。去者適止者留。人或謂之愚。 白話:二十四歲時和鄉里中人同在稽亭浦捕魚,每得到魚時,他又把魚籠沉入水中,同時禱祝着說:「欲去者去,願止者止。」因此大家都笑他是「愚痴之人」。 大士賣妻 傅大士為了化渡群倫,先化妻子令發道心。於是把田宅通賣掉,設齋會普供四眾,並說偈道: 舍報現天心,傾資為善會; 願度群生盡,俱翔三界外; 歸投無上士,仰愚普令益。 這一年正逢饑荒,大士設齋會之後,家無斗糧。士諭妻子賣身為人幫傭,以供大眾道糧。其妻妙光說:「願一切眾生,同得解脫。」於是同里傅重昌以錢五萬買之。士得錢營設大會齋,並發願說:「弟子善慧,稽首釋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今舍妻子,普為三界眾生消災集福,滅除罪垢,同證菩提。」後月余,傅重昌感大士德行,遣送妙光回山。其妻子自此紡紗,為人做工,從不稍事休息。同里有傅昉者,亦罄產布施,賣妻得米送山供養,大士都轉給修道的人,自此靈異益多。 白話: 南朝有一位傅大士為了化導眾生,便先來勸化他的妻子,發起道心,施捨田地產業,設大法會來供養諸佛大眾。他作偈說: 舍抱現天心,傾資為善會。 願度群生盡,俱翔三界外。 歸投無上士,仰恩普令蓋。 剛好,那一年又遇上大荒年,大家都普遍在飢餓之中,他從設立大會之後,家中已無隔宿之糧,當他的同鄉人傅昉、傅子良等人進山來作供養時,他又勸導妻子,發願賣身救助會費。他的妻子留妙光聽了以後,並不反對,就說:「但願一切眾生,因此同得解脫。」大通二年(528)三月,同鄉傅重昌、傅僧舉的母親,就出錢五萬,買了他的妻子。大士拿到了錢,就開救災大會,辦供養,賑濟窮苦人。他發願說:「弟子善慧,(傅大士又名善慧),稽首釋迦世尊,十方三世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今舍妻子,普為三界苦趣眾生,消災集福,滅除罪垢,同證菩提。」過了一個月,那位同鄉的傅母,又把他的妻子妙光送回山中來了。 從此以後,許多人都受到他的感化,也有人捐供全部財產作布施,大士都為他們轉贈於窮人或修道的人。 他的事跡,由此也傳播開去。但是,「謗隨名高」,污衊他的謠言也愈來愈多。但大士不以為懺,反而增加他憐憫眾生的悲心。後來梁武帝多次召見他,備受敬重,並留下了他的許多神奇逸事。 這是歷史上的記載。傅大士(傅翕)賣妻布施的慈悲精神曾經感染過無數的時人,他被視為彌勒菩薩的化身,以增進一己之善,帶動和激發他人之善,這就是智慧的實踐。


視頻

梁朝傅翕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彌勒應身的傅大士,佛教導航,2008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