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烏顏·旺楚克
出生

(1862-06-11)1862年6月11日
不丹

民族 = 阿洛人
逝世 1926年8月26日(1926-08-26)(64歲)
職業 通薩本洛→國王

烏顏·旺楚克[1]

  • 烏顏·旺楚克(宗卡語:ཨོ་རྒྱན་དབང་ཕྱུག,英語:Ugyen Wangchuck,1862年—1926),藏式譯法為貢桑 烏金旺秋,清朝檔案寫作「烏堅汪曲」。不丹旺楚克王朝的創始人、不丹第一任國王(1907—1926在位)。

目錄

背景簡介

  • 1616年,來自西藏的藏傳佛教竹巴噶舉派領袖夏仲阿旺南傑統一了不丹各部落,這是不丹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此後藏語叫不丹為「竹域」,意為「龍之地」(druk在藏語中就是龍的意思)。隨後夏仲阿旺南傑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以夏仲活佛的歷輩轉世為名義上的最高元首(實際上只是一個象徵),在中央有德布王(竹第悉)作為世俗領袖,達瑪王(傑堪布)作為僧侶領袖,而在地方則是各個封建領主的領地。領主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實行自治權。這種雙軌道式的政治體制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1907年,不丹一世國王烏顏·旺楚克再次統一不丹,建立了世襲君主制政權。

早期生活

  • 烏顏·旺楚克1862年出生於布姆唐宗的旺登瓊林宮,父親是通薩本洛(通薩又譯終薩,相當於東部總管)晉美南傑,母親是阿西白瑪卻西 。他的父親來自名門棟噶法王家族 ,是佛教伏藏大師白瑪卡瑪林巴的後裔。 他的母親的家族源於扎西卻結 ,是名人拉魯佩吉多吉後裔。因此,他屬於在不丹兩個最受尊重的家族。
  • 他的童年並不快樂。不丹與英屬印度交惡,於1864年爆發英不戰爭,翌年簽署了《辛楚拉條約》,條約規定不丹向英屬印度割讓其南部領土山口地帶(杜阿爾斯平原)給英屬印度,可是英國依舊對不丹虎視眈眈。 烏顏·旺楚克是比較有能力的人,但他早期的生活是比較普通的,為了生活他不得不服務於最低級的且工作有些乏味的法院,以此掙錢糊口。他希望從基層開始證明自己是有價值,並且尋求着個人水平提升的機會。 在拉魯,除了在他的舅舅第八世佩瑪卡瑪林巴學習基本的讀寫而外,從8歲開始他便參加他的父親每天的政治、社交方面的活動。

內戰勝利

  • 他的首次政治鬥爭是在1878年,那是他未滿16歲。為了奪回西部重鎮帕羅宗,他與擔任德布王的父親並肩作戰。然而他們失敗了,烏顏·旺楚克被不滿他們的普納卡宗本擋曲仁青抓獲並關押在帕羅宗。但是,烏顏·旺楚克的父親晉美南傑劫持了他的競爭對手的家族的成員作為人質,以此來要挾對方釋放他的兒子,最終烏顏·旺楚克獲得釋放。最後他們終於擊敗帕羅本洛次旺諾布。1879年,烏顏·旺楚克被晉升到帕羅本洛(西部總管)這一職位。
  • 在1881年,他的父親晉美南傑去世。1882年,烏顏·旺楚克作為一個地方首領的能力面臨第一次考驗,他嚴厲地鎮壓了了一場密謀的暴動。此次暴動中,他的舅舅第八世佩瑪卡瑪林巴活佛被僧格南傑暗殺, 烏顏·旺楚克在其母親的支持下成功平息了暴動,顯示他的果斷和能力。然後,他開始擔任通薩本洛 ,並任命他的哥哥池勒托不加為帕羅本洛 。烏顏·旺楚克開始面臨其他威脅。這些威脅來自於普納卡宗本彭措多傑和他的姐夫廷布宗本阿洛多傑,當然他也被別人當作威脅,他們反目的起因是為了爭奪《辛楚拉條約》中規定的英國給不丹的津貼。彭措多傑、阿洛多傑勾結德布王格娃桑布,扣下了3年本該給烏顏·旺楚克的津貼分配。作為回應,烏顏·旺楚克拒絕付給本該由5個宗(縣)負擔的給達倉寺僧人的贍養費,兩者矛盾因此激化。 [1] )
  • 彭措多傑等給通薩本洛的卓尼(屬官名)強羅寄去400盧比,要他伺機殺死烏顏·旺楚克,反被強羅告發。烏顏·旺楚克強烈譴責彭錯多傑、阿洛多傑違背了晉美南傑要求他們團結和睦的遺囑,建議到夏爾日塘地方會晤,但彭錯多傑、阿洛多傑並未赴約。於是烏顏·旺楚克於1885年春率2140人西征,其叔叔帕羅本洛達瓦班覺、舅舅旺堆頗章宗本強巴前來支援,在美達崗之戰中大破彭措多傑、阿洛多傑,迫使他們退回廷布堅守。在僧侶集團及烏顏·旺楚克的哥哥帕羅本洛的調停下,烏顏·旺楚克以達瓦班覺為代表,與彭措多傑會晤,會晤結束時,烏顏·旺楚克對其進行突襲,彭措多傑戰死,阿洛多傑及普納卡宗本擋曲仁青等亡命西藏。
  • 歷史學家認為這場發生在不丹的最後的內戰,以烏顏·旺楚克勝利而告終,儘管他沒有做到德布王的地位,但已掌握了不丹的實權,堪稱無冕之王。烏顏·旺楚克以自己的能力和爭取的時間去恢復不丹的和平,重建不丹的秩序。

獲清冊封

  • 就在阿洛多傑等人敗逃西藏之時,德布王格娃桑布通過西藏向清政府求援,駐藏大臣色楞額派後藏糧員劉韓文、噶倫扎西達結前去處理不丹內戰之事,他們聽取了阿洛多傑的報告後,命令烏顏·旺楚克來亞東之帕里,聽候辦理,但烏顏·旺楚克公然違抗清朝官員命令,還要求西藏交出阿洛多傑等人,否則他將帶兵入藏搜捕。劉韓文等建議速派軍隊,於是駐藏大臣派王琢章等帶兵彈壓。烏顏·旺楚克迫於壓力,不得不派代表前去帕里(劉韓文報告為他與格娃桑布等親自前往帕里,英印獲得的情報是派代表代替),並宣稱內戰主謀為其兄帕羅本洛,並稱他已畏罪自殺,而自己只是被裹挾的。劉韓文等擬定「斷牌」(善後章程)十條,讓烏顏·旺楚克、格娃桑布和宗教領袖夏仲活佛出具遵依甘結,將洞朗等六宗安排給阿洛多傑等人當宗本,烏顏·旺楚克不得侵犯,並強化清政府在冊立德布王(清朝稱為「部長」)上的權威,不許烏顏·旺楚克擅自廢立,德布王必須進呈年禮,等等。清廷還下賜烏顏·旺楚克三品頂戴及花翎,以示懷柔羈縻。烏顏·旺楚克內心對清朝的安排頗為不滿,陽奉陰違,以致以後時常縱容邊民搶掠西藏亞東地區的村莊。就在阿洛多傑等人敗逃西藏之時,德布王格娃桑布通過西藏向清政府求援,駐藏大臣色楞額派後藏糧員劉韓文、噶倫扎西達結前去處理不丹內戰之事,他們聽取了阿洛多傑的報告後,命令烏顏·旺楚克來亞東之帕里,聽候辦理,但烏顏·旺楚克公然違抗清朝官員命令,還要求西藏交出阿洛多傑等人,否則他將帶兵入藏搜捕。劉韓文等建議速派軍隊,於是駐藏大臣派王琢章等帶兵彈壓。烏顏·旺楚克迫於壓力,不得不派代表前去帕里(劉韓文報告為他與格娃桑布等親自前往帕里,英印獲得的情報是派代表代替),並宣稱內戰主謀為其兄帕羅本洛,並稱他已畏罪自殺,而自己只是被裹挾的。劉韓文等擬定「斷牌」(善後章程)十條,讓烏顏·旺楚克、格娃桑布和宗教領袖夏仲活佛出具遵依甘結,將洞朗等六宗安排給阿洛多傑等人當宗本,烏顏·旺楚克不得侵犯,並強化清政府在冊立德布王(清朝稱為「部長」)上的權威,不許烏顏·旺楚克擅自廢立,德布王必須進呈年禮,等等。清廷還下賜烏顏·旺楚克三品頂戴及花翎,以示懷柔羈縻。烏顏·旺楚克內心對清朝的安排頗為不滿,陽奉陰違,以致以後時常縱容邊民搶掠西藏亞東地區的村莊。就在阿洛多傑等人敗逃西藏之時,德布王格娃桑布通過西藏向清政府求援,駐藏大臣色楞額派後藏糧員劉韓文、噶倫扎西達結前去處理不丹內戰之事,他們聽取了阿洛多傑的報告後,命令烏顏·旺楚克來亞東之帕里,聽候辦理,但烏顏·旺楚克公然違抗清朝官員命令,還要求西藏交出阿洛多傑等人,否則他將帶兵入藏搜捕。劉韓文等建議速派軍隊,於是駐藏大臣派王琢章等帶兵彈壓。烏顏·旺楚克迫於壓力,不得不派代表前去帕里(劉韓文報告為他與格娃桑布等親自前往帕里,英印獲得的情報是派代表代替),並宣稱內戰主謀為其兄帕羅本洛,並稱他已畏罪自殺,而自己只是被裹挾的。劉韓文等擬定「斷牌」(善後章程)十條,讓烏顏·旺楚克、格娃桑布和宗教領袖夏仲活佛出具遵依甘結,將洞朗等六宗安排給阿洛多傑等人當宗本,烏顏·旺楚克不得侵犯,並強化清政府在冊立德布王(清朝稱為「部長」)上的權威,不許烏顏·旺楚克擅自廢立,德布王必須進呈年禮,等等。清廷還下賜烏顏·旺楚克三品頂戴及花翎,以示懷柔羈縻。烏顏·旺楚克內心對清朝的安排頗為不滿,陽奉陰違,以致以後時常縱容邊民搶掠西藏亞東地區的村莊。
  • 1888年,第一次英國侵藏戰爭爆發,西藏噶廈致函新任德布王桑傑多吉和烏顏·旺楚克,要求其自保並提供援助。據英文資料記載,不丹並未作出反應,但駐藏大臣升泰則稱德布王等親自領兵來援。戰後,不丹以德布王名義請駐藏大臣代奏清廷,為德布王及東、西兩大總管(通薩、帕羅兩本洛)請求冊命。升泰亦主張「布坦一地實為藏地第一緊要屏藩,亟宜加意羈縻,使彼心知感激,日後可期大為我用」,同意冊封不丹。1890年,清光緒帝正式下旨冊封德布王桑傑多吉為「布坦部長諾門罕」,通薩本洛烏顏·旺楚克為「辦理布魯克巴東路奔洛正札薩克」,帕羅本洛四朗旺堆為「幫辦布魯克巴事務西路奔洛副札薩克」,於1892年1月(一說1891年11月)由駐防前藏把總張文元及戈什哈周克先、郝渡雲等齎印信、敕書赴不丹國都普納卡,頒賜烏顏·旺楚克等三人。之所以區分正、副,就是因為升泰已經得知烏顏·旺楚克才是不丹的實權者。

登基為王

  • 烏顏·旺楚克親眼目睹了堅若磐石的江孜堡壘如何被英軍攻破,為英國強大的現代化武力所震懾,因此加緊親英的步伐。英國也繼續籠絡烏顏·旺楚克,在英藏戰爭結束後封他為爵士,由錫金政治專員克勞德·懷特前往授勳,於1905年4月在普納卡舉行了盛大的授勳儀式,並贈送烏顏·旺楚克包括一支槍在內的價值5000盧比的禮物。 [14] 克勞德·懷特了解到不丹所謂德布王已經形同虛設,一切權力由通薩本洛烏顏·旺楚克掌握,便在返回後力主扶持烏顏·旺楚克並延續對不丹的積極政策。英印當局採納其部分主張,並邀請德布王益希俄珠(同時也是夏仲活佛的「語」的轉世,清朝檔案稱為桑結確歌喇嘛)和烏顏·旺楚克去加爾各答,參加威爾士親王對印度的視察。德布王以年老為由推辭,烏顏·旺楚克則於1905年底赴加爾各答,通過這次外交活動,不丹和英國的關係更加密切。
  • 就在1905年克勞德·懷特出使不丹期間,他還提出幫助烏顏·旺楚克建立世襲制政權。之前不丹的統治者,如夏仲活佛、德布王(竹第悉)、達瑪王(傑堪布)等都是推舉制或轉世制,而烏顏·旺楚克則企圖在不丹建立起世襲制的王國。1905年6月,烏顏·旺楚克上書英印總督寇松,請求允許世襲通薩本洛,但寇松對此不感興趣,沒有同意。 在懷特的幕後策劃之下,已晉升為哈宗宗本的烏金卡基(同時也是烏顏·旺楚克與英國的聯絡人)向德布王益希俄珠和不丹各宗宗本建立在擁戴烏顏·旺楚克為不丹的世襲國王,烏顏·旺楚克本人則以「竹巴(不丹)向來只有部長(德布王),未便特開新例為由」加以拒絕。1907年,德布王益希俄珠辭職,烏金卡基再次提出擁戴烏顏·旺楚克為國王的建議,這次烏顏·旺楚克予以接受,並邀請懷特來不丹出席他的登基大典。
  • 1907年12月17日,烏顏·旺楚克在普納卡頗章宮登基為「竹甲布」(འབྲུག་རྒྱལ་པོ་,Druk Gyalpo,直譯為「龍王」,即不丹國王)。國王右邊是不丹傑堪布(達瑪王,僧侶集團首領)仁欽寧布,左邊是英國駐錫金政治專員懷特。作為當地宗教領袖的夏仲活佛以及其他高級官員也出席了登基儀式。 儀式的開場是舉行宗教儀式,之後在相關文件上加蓋該印章,之後便是召開大會。 約翰克勞德懷特是當時的英國在錫金的政治專員,以下記錄出自他的著作《錫金和不丹—— 21年在東北邊疆(1887-1908)》中:
  • 「他像一個高級法官一樣對腳站着,接受臣民最虔誠的祈禱和祝願, 沒有哪個世襲的首領能得到如此之大的擁戴,旺秋還接見喇嘛中的精神領袖夏仲活佛, 接受接見的還有貴族 ,議事官,以及不同地區的部落首領。大會中寺院領袖, 頭人 ,高級喇嘛,政府官員,各地的貴族還在一起就相關的議題進行討論,並一致擁戴通薩本洛頭人烏顏·旺楚克為不丹國家領導人,還簽署了協議。作為不丹的新國王,旺秋住在普那卡頗章王宮裡,1907年12月17日開始坐上了金色的寶座 。 」
  • 不丹的官員宣布:「現在,我們宣布我們效忠他和他的繼承人與不變的心,並承諾盡我們的能力忠實地輔佐他和他的繼承人。 如果任何人不遵守本協議,那麼他將破壞我們這個國家的穩定。 在見證完我們的誓言後給協議文本貼上封條。 」 兩份文件發布後,貴族官員們正式簽署,並且密封原本,從而正式推舉通薩本洛頭人作為第一個不丹世襲的國王。 之前不丹是由德布法王聯合眾多部落頭人實行政教合一統治。 登基儀式中,英國駐錫金政治專員約翰克勞德懷特發表演講: 「 ..我相信,你們已經採取了明智的做法,鞏固自己的國家。 烏顏·旺楚克先生一直是我的好朋友,不丹人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他的正直、正氣和堅定的性格,每一次都讓我感到讚嘆,他的登基不僅是對不丹是一件好事,對我們英國政府也是有很大益處的... ... 把不丹由政教合一轉化成世襲君主立憲制的旺秋國王使不丹人民都團結在一起,並走出一條擁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你們所作的決定性選擇確實是一個正確的,因為它推動國家走向和平,進步和發展。」

後期統治

  • 烏顏·旺楚克成為不丹國王的同時,西藏局勢也發生重大變化。清廷先後派張蔭棠、聯豫赴藏,在西藏實行新政,採取積極政策,強化同不丹等國的宗藩關係也是其目標之一。1908年,聯豫派靖西同知馬吉符入不丹調查,接觸了親華的達瓦帕卓、退位德布王益希俄珠等人,確認了烏顏·旺楚克私通英人和擅自稱王之舉,而烏顏·旺楚克則稱病不出,派侄子廷布宗本貢桑赤列代為接見,除了承認烏顏·旺楚克稱王外,隻字不提英國。 馬吉符回國報告後,由於西藏局勢動盪,清廷未對不丹採取任何對策,而英國人卻被驚動了。烏顏·旺楚克也不想恢復同清朝的宗藩關係,便同英國一拍即合,在1910年1月修改了《辛楚拉條約》的兩項條款,規定英國從裁決不丹與哲孟雄、庫奇比哈爾之間的外交爭端擴大到裁決不丹與一切外國之前的外交爭端,同時英國將每年給不丹的津貼從5萬盧比上升到10萬盧比,是為《普納卡條約》。後人評價這個條約「把不丹的對外關係置於英國入的控制之下……不丹這時幾乎就象印度的一個邦一樣受到英國的保護,不再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了。儘管條約中並未提到「保護國」這個詞,但不丹已喪失了對外的主權而實際上成為英國的一個保護國」。
  • 烏顏·旺楚克當政後,除了密切與英國的關係外,還加強中央集權、強化國家統合、發展現代教育,使不丹在英國的庇護下平穩發展。1926年8月26日,烏顏·旺楚克去世,其子吉格梅·旺楚克繼位。

現代教育

  • 不丹於1914年引進現代教育 20世紀到來之際, 人們可以看到不丹這一新新王國正逐步地在各條戰線上穩定地發展着。在這個國家,國王不僅是民族團結和維護和平的象徵,國王還開啟了一個國家的邁向現代化社會道路的大門。不丹開國國王旺秋在與英國殖民當局周旋的過程中,面臨着許多的挑戰和威脅,在國際國內紛爭的大環境下,國王認為傳授教育是一個與維護祖國主權同樣重要的任務。 他本人從小便接受傳統基礎宗教教育,並基礎深厚,於是他的第一個步驟是恢復宗教教育。 他十分支持寺院教育作為不丹唯一的教育模式,他還維修一些老的寺院,並且在不少地區新建多個寺院用以開展教育。 此外,其他地區的佛教僧侶和學者也應邀來到不丹,以幫助不丹提高宗教教育的標準。一些不丹僧侶也被送到西藏一些高等佛教學府進行研究和培訓,誕生了一大批學者,這都有助於提高不丹寺院的教育水準。 在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如拉薩哲蚌寺和甘孜德格的竹慶寺、八邦寺都留下了不丹僧侶的足跡。
  • 烏顏·旺楚克國王在確保寺院教育水準的同時,國王也認識到在處理該國的經濟發展問題上光靠寺院教育本身是不夠的。 他認為,現代教育是一個面向外部世界最直接的窗口,它可以加強不丹與外國之間的關係。 英國特使訪問不丹時也在他們的會談報告中建議並且強調在不丹傳授現代教育的重要性。 於是國王命令,讓貢則烏金多吉盡一切努力在不丹引進現代教育。
  • 1914年,當世界正在經歷的第一世界大戰,不丹卻在忙於繪製引進現代教育計劃。 不丹便第一次向西方派出留學生, 46名男孩從不丹來到南部卡林邦由蘇格蘭人開設的學校,在格雷厄姆博士的家中學習。 不丹的第一所學校也成立於1914年,學校老師都來自蘇格蘭教會,地點在哈阿。 第二年另一所學校創建在本塘地方的王宮中 ,教育的對象是王儲旺秋晉美和行政人員子女。 他們主要學習英文和藏文。
  • 在1917年至1918年,在孟加拉和印度東北部教育官員哈熱爾先生訪問了不丹王國哈阿地方的蘇格蘭教會學校,慰問了學校的蘇格蘭老師和不丹學生。
  • 1919至1920年,有21名學生在本塘王宮學校就讀,28名學生在哈阿的蘇格蘭學校讀書。 國王要求進一步派遣不丹男童到印度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訓。1920年, 卡林邦蘇格蘭學校4個不丹男生通過努力學習拿到了印度大學入學通知書,其他學生被送往更高一級學府深造。國王希望他們認真學習,將來能夠成為不丹比較缺乏的醫生、獸醫和教師等職業,也希望他們能夠為正在建立起來的國家承擔更多責任。 隨着現代教育的引進,不丹開始重視經濟發展。 雖然不丹是個窮國,沒有更多餘的資金來發展各種項目,但是就發展現代化教育這個問題上,國王及其臣民都是極力支持的。
  • 每年從英國那裡拿到的補貼(1865年,不丹割讓土地給英國,于是之後每年英國都支付5萬盧比的補貼,到了1910年增加到10萬盧比)被用來維持寺院教育的正常運行和支付各級官員的工資,最後進入中央政府國庫的資金所剩無幾。 於是不丹開國國王要求英國在印度給不丹派去的留學生提供教育和培訓,這些留學生多數都是幼童。 他從英國給不丹的補貼中拿出5萬盧比作為留學生的學費,伙食費和來迴路費。而培訓的留學生當中,有三名教師,兩名醫生,兩名獸醫,紡織、製革、採礦、建築和土木工程各一名。
  • 為了對英國在不丹現代化教育上的援助表示感謝和讚賞,不丹國王寫信給新上任的英國駐錫金政治專員貝利, 信中說:「對於你們對我們的幫助,我已經找不到話來表示感激了。」 這些話表達了國王重視教育的心意,而現代化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將促使不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自1914年實行現代化教育以來,不丹已探索了很長的路。過去只有極少數學生可以接受現代化教育, 而今天,不丹有超過450所學校(包括一些大專院校)。全國學生約15萬, 而全國人口75萬。

參考資料

  1. [1] 烏顏·旺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