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前的祈(楊宇)
作品欣賞
樂山大佛前的祈
到樂山旅遊的人,大多數是去禮佛祈願的。
那年我到成都後,就是因為要到樂山朝佛,才在當地報名參加「樂山、峨眉山二日游」的。
在此之前,早就知道樂山大佛聞名遐邇,心裡還以為樂山只是一座山,佛以山出名、山以佛增色。上了車後聽導遊介紹,才知道自已孤陋寡聞了。
其實,樂山歷史上屬古蜀國,稱嘉州,有「海棠香國」的美譽,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北與眉山接壤,東與自貢、宜賓毗鄰,南與涼山相接,西與雅安連界,是四川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也是成都平原南部的中心城市,2012年被評為中國城市旅遊投資競爭力50強,是與荷蘭鹿特丹同時被譽為「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一座美艷之城。
我原來也不知道,峨眉山屬樂山市管轄。又聽導遊說,那年為了申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有關方面把樂山大佛與峨眉山並為一個景區申遺成功。
我聽了後問導遊說:「這算不算是拉郎配啊?」
導遊是個年輕小女孩,笑而不答。
還有,之前我更不知道,樂山除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樂山大佛外,還有許多著名景點。到了樂山市後,導遊先引導我們去大佛景區附近的好幾個景點,其中有漢代學者郭舍人注《爾雅》的「爾雅 」台,有主持開鑿樂山大佛的唐代高僧海通住過的「海師洞」,有東漢至南北朝依山掘穴而葬的麻浩岩墓,有本為魏忠賢祀祠後改為紀念蘇軾的「東坡樓」,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寺南清音亭其最佳」的「清音閣」,還有烏尤寺、沫若堂、壁津樓、凌雲山碑林、麻浩漁村、東方佛都……我們隨着導遊小姐在凌雲山里轉爬上走下,攀花拽翠,曲徑尋幽,不亦樂乎。
凌雲寺始建於唐代,位於樂山大佛頭部的右後方,因此也稱大佛寺。寺門正中匾上集蘇東坡書「凌雲禪院」四字。兩旁聯文挺有意思:「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既有佛法莊嚴之感,又表明凌雲寺所踞的地理位置,還巧妙將「大佛」兩字嵌於其中------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其中的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託後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因聳立在凌雲寺後的靈寶峰巔,故靈寶塔又名凌雲塔。這座塔同樣始建於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是當年大佛鑿成後不久,根據山川形勢修建的航船標誌,目的是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山下的急流險灘。
東坡樓也叫東坡讀書樓。位於棲鸞峰巔,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是一座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築。樓堂正中有蘇東坡的斜倚坐像,正對臨崖處有一亭即清音亭。我們在在清音亭憑欄遠眺,只見古建築的亭台樓閣參差相接,摩崖造像、雕塑、壁畫、彩繪融為一體,江天悠遠,山清水秀。給人一種佛國天堂雲煙飄渺的感覺。我在庭院中轉來轉去時意外地在一處芳園,看到了一株盛開的梅花,讓從來沒有看見過梅花而又喜歡畫梅的我,欣喜異常。可惜不能久待,正在用照相機一陣猛拍的時候,導遊小姐過來催我走了。
以上幾個景點都在凌雲山上,轉來轉去時抬眼就看到樂山大佛。因此,我眼前總是浮現樂山大佛山一般高大的坐像,總感到樂山大佛就端坐我心中。
我對佛教了解不多,但我尊重佛教,敬仰菩薩。我認為,敬佛是人間的一種信仰,在科學尚不發達、自然奧秘不被破解、人的力量不能勝天之時,佛是芸芸眾生困厄之時的救星,是情感世界的一方淨土,是滾滾紅塵中的一線希望……因而我想,樂山大佛便是這樣由幾代人在一座山上雕鑿出來的一尊大佛吧?
中午過後不久,我們來到了樂山大佛身邊,得以仔細地端端詳早已端坐心中的這尊大佛:似是破山而出的樂山大佛,體態勻稱,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臨危端坐,肅穆神情中莊嚴,也有着慈祥。
當年是誰人發起,又為什麼要在這座山上,雕鑿出這麼一尊空前絕後、曠世未有的大佛呢?
導遊小姐給我們解說緣由。她說,樂山扼川西南地區水陸交通要道,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這裡匯合,水運尤為繁忙。凌雲山位於三江匯合的拐彎處,山下水流端急,漩渦暗伏,頻頻發生航運事故。公元713年,凌雲寺僧釋海通為減緩水勢普渡眾生,發起募集人力物力在凌雲山岩壁上雕鑿彌勒佛坐像,歷時90年,先後經章仇兼瓊、韋臬兩位嘉州主事接手才峻工。峻工後的樂山大佛幾乎與凌雲山齊高,故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說。仔細說來,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
聽導遊小姐說樂山大佛是彌勒佛坐像,但我覺得和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彌勒佛袒胸露肚喜笑顏開的坐像有所不同,樂山大佛如此這般嚴肅端莊、就像是一位大慈大悲的救世主。
在附近的史料陳列館裡,我看到一張1962年拍攝的樂山大佛臉部照片,6米多長的雙眼是緊閉的。導遊小姐說,這是因為那一年自然災害死了許多人,大佛不忍看眾生遭難,便緊閉雙眼來個眼不見心不煩。導遊小姐還說,「文革」中大佛差一點毀於「造反派」之手。當時有些人想把大佛改成毛澤東坐像,在大佛頭頂鑿了洞裝了炸藥,準備來個「換頭術」,但引爆時候不知怎的響不了,「手術」便不了了之。我不知道這兩件事是真是假,但據資料考證,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自從樂山大佛雕鑿成功,坐鎮凌雲山腑瞰三江之後,真的減緩了三江水勢,航運安全了。我分析這裡面有三種可能:一是雕鑿大佛時山上多餘的石頭填到了江水裡,平了漩渦暗流緩了水勢;二是大佛與山齊高像一座航標,船工遠遠看到大佛便早早做好過往準備,小心操作渡過了漩渦;三是佛在眼前、佛在左右、佛在心中,船工自然心定神怡,勇往直前!
導遊小姐給我們說了一個與此相關的故事。傳說唐朝初年,凌雲山上有一座凌雲寺,凌雲寺有一個叫海通的老和尚。他看到山下水深流急,經常船毀人亡,心想水中定有猖獗的水怪。要是在這山上刻造佛像,借菩薩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來往船隻不再受害。
老和尚的想法得到了石誠和石虛兩個有名石匠的贊同,石虛決定在山岩上刻出各式各樣造型的千尊佛像,石誠決定刻一尊像山岩一樣高大的大佛,共同把水怪鎮住。
為籌款,老和尚化緣去了。化緣回來後,老和尚請了許多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讓他們和石誠、石虛一起雕琢佛像,附近老百姓聽說老和尚請人雕琢大佛鎮壓三江水怪,也紛紛趕來幫忙。
住在岩下深潭裡的水怪,每天被山岩上掉下的石塊打得膽戰心驚,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便湧起千丈巨浪,想把人們從山岩上卷到水裡淹死。人們看怪物湧起水來了,紛紛揀起石塊像冰雹一樣向水怪砸去。不一會,就把水怪埋葬在亂石堆里了。
接着,有個愛財如命官吏聽說老和尚從外地化回了許多銀兩,帶幾個官兵來到凌雲寺,罰他銀兩一萬兩,並限他三天交齊。老和尚說,我修建大佛是為了鎮壓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難,銀子是我化來修建大佛的不能交給你。那官吏恐嚇說,你「要是不交錢,就剜去你眼睛!老和尚面不改色說,我寧願把眼睛剜給你,也不將修建大佛的銀兩交給你!說完就自己剜去雙眼,端在盤子裡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見老和尚真的剜去雙眼,嚇得不停地後退,忘了身後是懸崖,一下子摔死了。這時候,那一對眼睛又飛回老和尚的眼眶裡。那些貪官污吏見了,再也不敢來敲詐老和尚了。
我們聽了這一傳說,就像景仰大佛一樣,敬仰這位老和尚。
我們是從樂山大佛左邊,沿着石壁上的「九曲棧道」小心地攀附而下的。這條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共217級石階,沿崖遷回而下可到樂山大佛腳底,途中可見崖壁上留有不少石刻佛龕,遺憾的是它們風化非常嚴重,要不是這樣,肯定與大佛一道祥光普照,爭相輝映。
我下到山下,站在樂山大佛左腳的大拇指上,抬頭仰望大佛,如同在一座大山腳下仰望山頂,只見雲繚霧繞,高不可及。
我雙手合十拜過大佛之後,迴轉身腑看緩緩而過的三江水勢,不僅眼界倏然開闊,心靈在和風的吹拂中也受到洗禮和淨化。我再次雙掌合十,心中喃喃祈願:感謝天府之行讓我有緣拜謁樂山大佛,願佛光高照,世間祥和,國強民富,家人安康,親朋好友笑口常開,人人心想事成……[1]
作者簡介
楊宇,廣東省徐聞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