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遊園歌
《樂遊園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詩篇。此詩寫陪宴所見,由筵飲游賞的生活瑣事,聯繫到貴戚專寵的國家大事,由個人身世之慨發展到時世之嘆。全詩畫面繁複,情感鬱結,氣勢磅礴,包蘊深遠,顯示了杜甫"沉鬱頓挫"詩風的逐漸形成。
《樂遊園歌》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題下原有自注:"晦日賀蘭楊長史筵醉中作。"當時杜甫在長安,生活困頓。中和節(唐代一個節日,在正月最後一天)時,賀蘭楊長史請杜甫參加宴飲,杜甫乘醉寫下此詩,抒發鬱積胸中的無窮感慨。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樂遊園歌》[1]
樂游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
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長生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
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
閶闔晴開詄蕩蕩,曲江翠幕排銀牓。
拂水低徊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
數莖白髮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聖朝亦知賤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白話譯文
古老的樂遊園地勢高出林森氣爽,連綿的碧草茂盛地生長。
公子的華筵設在園中最高處,對着美酒府看秦川秦川如手掌。
用長生木質酒勸客顯示出主人的真率,賀酒之後又讓客人騎上鞍馬狂歡游賞。
春季的芙蓉園內碧波蕩漾,晴日當空雷霆驟響原來是夾城裡走來天子的儀仗。
曲江岸邊官殿巍峨門戶大開何其壯闊,游宴的帳幕如絢麗的煙霞勢排銀牓。
畫船上的美人舞袖低回輕拂水面,歌女們嘹亮的清音宛轉隨雲到青天上。
回想以往年年此日我都喝得酣醉,今日未醉而心已先悲。
年歲漸老稀硫的白髮肯放過我?即便罰我百杯滿酒也不推辭!
身居聖朝卻長期貧賤我已自知醜陋,請看眼前一草一木尙且蒙受皇天的恩慈。
酒宴已散眾人皆去只有我無處可歸,獨自站在蒼茫的暮色中吟出了這首詩。
名家點評
明代高棅《唐詩品匯》:劉雲:婉轉有態("緣雲清切"句下)。劉雲:語達自別("卻憶年年"二句下)。劉雲:每誦此結不自堪。又雲:吾常墮淚於此。
明代王嗣奭《杜臆》:"此身飲罷無歸處",境真語痛,非實歷安得有此?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上文語涉悲涼,末作發興語,方見。
清代葉燮《原詩》:即如甫集中《樂遊園》七古一篇,時甫年才三十餘,當開、寶盛時,使今人為此,必鋪陳颺頌,藻麗雕繢,無所不極,身在少年場中,功名事業,來日未苦短也,何有乎身世之感?乃甫此詩,前前即景無多排場,忽轉"年年人醉"一段,悲白髮,荷皇天,而終之以"獨立蒼茫"。此其胸襟之所寄託何如也!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此句中暗伏"無歸",與結處呼應("煙綿碧草"句下)。但"荷天慈",則不被君恩可知,措詞微婉("一物自荷"句下)。
清代喬億《劍溪說詩》:世人何目皮色蒼厚、格度端凝為杜體,不知此老學博思深,筆力矯變,於沉鬱頓挫之極,更見微婉。……如《樂遊園歌》,五律之《洞房》、《鬥雞》,七律之"東閣觀梅"等篇,學杜者視此種曾百得其一二與?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極歡宴時,不勝身世之感,臨川《蘭亭記序》所云"情隨事遷,感慨系之"也。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長生"二句,牽上搭下。"青春"六句,一氣讀。雖紀游,實感事也。是時諸揚專寵,宮禁盪軼,輿馬填塞,幄幕雲布;讀此如目擊矣。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偏有此閒筆("氏生木瓢"句下)。張上若雲:此指明皇游幸,妙在渾含("青春波浪"六句下)。邵子湘雲:淒寂可念("此身飲罷"句下)。
清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曰:大氣旁魄,獨有千古。
作品鑑賞
此詩從設宴園中敘起,寫景由近而遠。頭兩句寫樂遊園上的景色。次兩句寫樂遊園周圍景色。既見地勢高敞,又見胸襟開闊,其心曠神怡的程度,只有王維的《輞川集·臨湖亭》"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差可比擬,而筆力則更加雄渾。正因為座上俯視,可見全城:"秦川對酒平如掌",便引出下面"長生句至"緣雲"句一段從所見宮闕園苑遠景生出的有關皇帝此時此刻也在真宴遊玩的想象。《兩京新記》載:"開元二十年築夾城,入芙蓉園:自大明宮夾亘羅城復道,經通化門觀,以達興慶宮;次經春明、延喜門,至曲江芙蓉園。
"這一段提到南苑芙蓉園,提到夾城復道中如雷霆般轟鳴的車馬仗經過時的聲響,提到大開的天門閶闔,等等,可見指的是皇帝帶着他的寵幸這時正趕着前往南苑諸勝去尋歡作樂。"酌瓢""調馬"是就皇帝而言。唐玄宗崇道祖,信神仙,求長生,偶爾也會在大內用"長生木瓢"酌飲以"示真率"(即《朝享太廟賦》中二丞相頌揚玄宗"澆訛散,淳樸登"的意思,恐怕平日真有這麼一番欺人自欺的做作),可是一旦遇到良辰美景,便再也按捺不住他那強烈的凡人情慾,而"更調鞍馬狂歡賞",到南苑諸勝散心去了。
這詩先敘楊長史設宴於地勢高敞的樂遊園,全城景物盡收眼底。次述因眺望所見而生出種種有關皇帝游幸情事的想象,並以含混的言辭加以表現。因為相隔很遠,雖見到一些動靜,到底只能憑想象揣度,並非親眼得見,難能坐實皇帝一定在內,就是明明知道皇帝正在南苑尋歡作樂,即使不像王維那樣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他辯護,說這只是"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也不能大肆張揚他跟愛寵們在吃喝玩樂啊,想說又不敢說,這就不免支吾其詞,含混不清了。一想到了皇帝,勢必會勾引起應詔、召試以來的無窮心事,傾瀉出來,便是末段中那深沉的慨嘆和徙倚無依的身世之感。詩人的思路是清晰的,前後段詩意的過渡也很自然,只是前人未能悟透,講解起來,不是這裡就是那裡,顯得疙疙瘩瘩了。
此詩畫面的繁複和跳躍、情感的鬱結與變化,造成了縱深橫闊的效果,顯示了杜甫獨特詩風的逐漸形成。旅食京華的十年,杜甫留下了一百一十多首詩,包括《前出塞》《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樣既具有廣闊深沉的生活內容又充滿傑出想象力的作品,所以《樂遊園歌》並不能代表這一時期杜甫創作的最高成就。但是這首詩在杜甫七古長篇中第一次展現出了"沉鬱頓挫"的特徵,在很多方面顯現出詩人詩藝逐漸成熟的痕跡。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參考資料
- ↑ 《樂遊園歌》 詩詞文句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杜甫特別開心的一首詩,行文瀟灑,頷聯為千古絕對,不愧為詩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6-04 11:06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